中國經濟周期性規律研究
倪佩等
摘 要:在一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增長、通貨膨脹以及利率等指標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和規律性,通過對1994年至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等指標的相互關系研究分析發現,包括過渡年的特征、通脹率與同期利率和下一期經濟增長率關系等規律也同樣適用于1994年至2010年中國經濟走勢。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數據對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和政府宏觀政策進行預測,以不斷調整自己的微觀經濟行為,順勢而為,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關鍵詞:經濟增長率 經濟周期通貨膨脹率
1.數據指標與圖表分析:
(一)數據指標:
在一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夠很好的反應經濟增長形勢,年度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呈現出一定的大小關系,并與經濟周期存在關聯。
紅色字體表示值為負
(二)折線圖
從折線圖可以簡單,1996-2010年經濟增長率始終高于通貨膨脹率和存款利率;通貨膨脹率在04年之前一般是低于存款利率,04年之后二者交替高于對方;另外通貨膨脹率與經濟增長率的關系大致為,經濟增長率變動,通貨膨脹率會緊隨其后。
二、劃分經濟周期:
1991—1999年是我國第四輪經濟周期,該周期通貨膨脹率創紀錄的達到的24.1%,經濟增長也高達14.2%,周期波幅為6.6%。自1991年第四輪經濟周期開始,GDP增長率雖一度達到1992年的14.2%,但自1993年下半年實施“軟著陸”宏觀經濟政策直到1999年,GDP增長率平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尤其是1997—2002年GDP增長率是徘徊于“七上八下”的局面。在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的共同作用下,GDP增長率從2001年的8.3%升至9.1%的新高,2003年更是高達10%,可以說我國是自2002年開始才算真正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為了方便研究將第四輪經濟周期起止時間規定為1991—1999年,而將隨后的2000年和2001年都看成第五輪輪經濟周期上行調整的積累期。因此第五輪周期是從2000年開始的,2007年經濟周期達到波峰,經濟增長為13.4%。2008年后經濟增長進入周期下行區間。
三、規律探究與驗證:
(一)中國經濟具有周期性的規律:天然的擴張性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國經濟具有的周期性的規律天然的擴張性:只要銀根一放松,下一年經濟就會加速增長物價就會尾隨增長,只要銀根一緊縮,下一年經濟增長速度就會下降,物價就會回落。
上述規律與第四次經濟周期的起始階段表現相符,但1996-1999年的經濟發展并不呈現出這種規律,盡管銀根放松了,經濟未呈現加速增長的現象,這是因為1996年是我國實施第九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九五計劃實現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轉變: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期階段,經濟的發展勢必會遭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發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第五次經濟周期中02-03年利率有所下降,銀根放松,經濟與物價出現加速增長,07-08年多次調整利率,銀根收緊后又放松,經濟增長率、物價呈上升后又下降的態勢。
根據改革開放后第四、五次經濟周期數量指標的分析可以驗證只要銀根一放松,下一年經濟就會加速增長物價就會尾隨增長,只要銀根一緊縮,下一年經濟增長速度就會下降,物價就會回落這一規律。
(二)兩輪經濟周期之間的過渡年的特征
過渡年處于衰退期期末和復蘇期期初,過渡年經濟增長率是上一經濟周期經濟增長率最低點,又是下一經濟周期最低點。過渡年的通貨膨脹率既低于當年經濟增長率,也低于當年存款利率。1999、2009年兩個過渡年的都是處于衰退期,而且1999年經濟增長率是第四經濟周期從高峰跌落的最低點,又是第五次經濟周期經濟增長率回升的最低點;而2009年經濟增長率是第五經濟周期從高峰跌落的最低點,又是第六次經濟周期經濟增長率回升的最低點。
(三)經濟增長率先于通貨膨脹率一年達到最高點,兩者同時達到最低點
一般經濟增長率提高,則通貨膨脹率提高;經濟增長率下降,則通貨膨脹率下降。在第四次經濟周期中,經濟增長率于1993年達到最高點,1999年達到最低點,而通貨膨脹率,1994年達到最高點,1999年達到最低點;第五次經濟周期中,經濟增長率于2007年達到最高點,通貨膨脹率于2008年達到最高點,2009年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同時達到最低點。
(四)通脹率與同期利率、下一期經濟增長率關系規律
只要某年度通貨膨脹率低于同期存款利率,則下一年度經濟增長率必定高于此年度經濟增長率;某年度通貨膨脹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則下一年度經濟增長率必定低于此年度經濟增長率。
1996-1999年,經濟體制處于轉軌初期,不滿足此規律;2000-2003年、2005-2006年通貨膨脹率均低于存款利率,經濟增長率連年遞升;2007-2008年通貨膨脹率高于存款利率,經濟增長率表現為下一年低于上一年。
(五)經濟增長超過10%兩年,則第三年國家必然采取緊縮政策,將第三年經濟增長率降下來
第四次經濟周期中,1994、1995年經濟增長率連續超過10%,1996年降到9.8%;在第五次經濟周期中,2004-2005年經濟增長率為均超過10%,2006年利率水平便有所提升,但銀根收緊幅度不大,效果較小。2006年、2007年經濟過熱,經濟增長率持續拔高,國家多次采取緊縮政策,2008年經濟增長率降至低于10%。
四、總結:
通過對1994年至2010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以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指標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包括過渡年的特征、通脹率與同期利率和下一期經濟增長率關系等規律并加以驗證。投資者可以根據宏觀經濟數據對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和政府宏觀政策進行預測,在經濟周期的實現衰退期期末進入股市大膽建倉,復蘇期大膽持股,繁榮期適時調整持股比例,衰退期遠離股市,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張林昌,王成.中國經濟周期研究與行業配置的宏觀視角[J]. 國泰君安證券,2009.
(美)伯頓,李薇.金融危機與大蕭條經濟周期的規律[J].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周婷婷.探尋中國經濟周期規律 著眼未來行業輪動[J].鳳凰網(財經),2010
張建瑞.中國經濟發展不服從經濟周期規律嗎[J].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