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動互聯時代的餐飲業營銷變革
佚名
:搖一搖手機就能精準找到就餐場所,掃一掃二維碼吃飯就能打折,在手機上點幾下就能訂餐、點餐,拍個照片還能在朋友圈分享感受……當下,傳統餐飲業已經被移動互聯網風暴席卷。
在PC互聯網的團購時代,傳統餐飲業還能徘徊猶豫,然而此時,卻再也無法保持矜持。用戶的消費方式和注意力加速度向移動終端轉移,餐飲業經營者不得不隨之用移動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餐飲業的營銷革命已拉開序幕。
1
餐飲業戀上微營銷
把要傳遞的信息精準地裝進潛在客戶的手機里
“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可享受指定菜品打折優惠。”現在,你只要去飯店就餐,不管是飯店大廳內張貼的宣傳海報,還是門前豎立的菜品展示架,或是餐桌的一角,都能看到飯店的二維碼。
“你看,麥當勞開始打折了,這家火鍋店也能打8折,還贈送一盤肥牛。還有這個四川菜館,菜品9折,會員可以免費嘗新菜……”9月1日,省會“吃貨”小于的微信訂閱號里收到十幾條推送信息。
不只是推送各種打折優惠信息,不少餐飲企業還推出了微信訂餐點餐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官方微信下單,系統根據填寫的地址信息自動計算運費和時間,還可使用微信支付實現即時付費。
“現在雖然許多人還是習慣電話訂餐,但打電話沒法看到菜單,溝通起來比較麻煩,而通過微信,就像手里拿著一張飯店菜單,想吃什么點什么,非常方便。”小于告訴記者,雖然微信訂餐現在還屬于新生事物,但她認為以后肯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從我們的微信訂餐客戶群來看,以20歲至40歲年齡段的人為主。”河北渝鄉辣婆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副總劉欣認為,未來,移動互聯網對餐飲業的影響肯定會越來越大。餐飲企業通過微信營銷,把想要傳達的信息精準地裝入潛在客戶的手機里,并吸引他們從線上走到線下,使線上線下形成一個閉環。
“現在很多餐飲品牌如渝鄉辣婆婆、光明漁港、秦城老媽等,都充分利用了微博、微信、點評、團購這些移動互聯網產品。”石家莊市飯店烹飪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周書存告訴記者,目前本土餐飲企業的微信營銷還處于“萌芽”階段,最主要的功能僅限于推送優惠措施和相關活動信息。有一部分餐館開通了訂餐以及一鍵撥號等服務,但能夠實現微信點餐的還很少。
雖然利用微信每天向客戶推送各種信息在餐飲業很流行,但周書存認為這種模式并不能長久,“每個人的微信里都關注了一大堆餐館的微信公眾號,假設每家餐廳每天只推送一條,一天下來就是十幾條甚至幾十條,這不僅讓用戶感到厭煩,而且其功能更像是紙質傳單的替代品。微信并不僅僅是一個溝通工具,其更多的功能還不為大多數人了解。商家要想達到持續吸引顧客的目的,還要利用其更多的功能,下功夫做更多的服務。”
2
改變餐飲的營銷半徑
移動互聯網讓人們從“看到這家店”到“找到這家店”
與移動互聯網“聯姻”后的餐飲業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近日,艾瑞咨詢發布的《科技如何改變餐飲》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有外出就餐習慣的受訪者中,99%以上有搜集餐館信息的習慣,50%以上在就餐前習慣查詢優惠信息、口味特色、餐館環境、地理位置和服務質量等信息。
不止于此,餐飲業的信息化改變了傳統餐飲業的成本結構,讓消費者從“看到這家店”的物理識別轉變為“找到這家店”的信息識別,傳統的高租金“旺鋪”不再是經營成本中的必須組成部分。
來省會創業的河南小伙兒林楓,前兩年和妻子租了個不足10平方米的門面賣快餐。由于位置偏僻,平時客人不多,生意一直不太紅火。最近,精打細算的他發現,自從開通微信訂餐服務后,每天通過手機接到的訂單就超過60單。
“移動互聯網讓餐飲企業可選擇租金相對便宜的地段。菜香不怕巷子深,食客如果覺得餐館的菜品味道很好,就會自發地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上發布分享,從而達到廣告的營銷效果。比起大規模投放廣告更有針對性,也更節約成本。而且通過微信訂餐,顧客只需多支付一定的配送費,就能輕易地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內享受到美食。”林楓說。
周書存認為,對于本土餐飲企業來說,“涉水”移動互聯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但事實上,移動互聯網給餐飲企業帶來的遠不止于此,它將推動餐飲企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企業品牌文化的構建,而這正是大部分本土餐飲企業所缺少的。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商家可以與消費者之間進行無界限地溝通,消費者會更加了解餐廳的菜品信息、服務信息,并能夠及時地表達消費需求。餐飲企業也可以和消費者充分地交流互動,了解需求,從而倒逼餐企在菜品、服務及營銷設計上更加精準地投入,這無形中助推了企業品牌文化的傳播和擴散。
對于這點,劉欣表示認同,渝鄉辣婆婆從去年10月微信訂餐試運營到現在,不到一年時間已發展20萬微信會員,飯店每周都會推出針對這些會員的精準營銷,每次活動最少會得到其中10%的會員關注和參與,顧客反過來再把就餐感受在朋友圈里分享,這種“友情營銷”會對飯店的口碑傳播帶來乘數效應。劉欣說,目前效果已經初顯,這些會員每個月帶來的營業收入已占到飯店總營收的30%左右。
3
練好內功再玩移動
移動互聯網與餐飲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1+1”
在一定意義上說,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就像一個放大鏡,把企業的優點和缺點放大無數倍,而且傳播速度極快。這一點,石家莊光明漁港飲食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孟新云深有感觸:“一直都想上馬移動互聯業務,但是直到兩個月前才下定決心開始啟動,因為我們總覺得一切還沒準備好。”
在她看來,移動互聯網的放大鏡效應會瞬間捧紅一家企業,也會使一家企業頃刻間跌落谷底。孟新云認為,移動互聯網和餐飲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1+1”。餐飲企業首先要考慮這些技術手段能不能提高客戶的滿意度、能不能提高服務的水平、能不能提高營銷效益等因素,然后還要考慮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以及應對策略。
“微信訂餐給我們帶來業績提升的背后,是對物流配送的極大考驗。”林楓坦言,訂單不斷增加使得他不得不加派人手,但是這會導致成本不斷上升,如何在保證市場增量和配送質量的前提下,減少配送成本,成為擺在林楓面前的一道難題。
“微信訂餐的配送存在時效性和配送費用的難點,很容易受到配送半徑的制約。而且送餐時間越長,顧客的體驗感越低,這就要求組建一個專門的物流渠道或隊伍來完成配送,但是需要占用極高的資源,對于有些餐飲企業來說,還有可能最后得不償失。”周書存認為。
許多餐飲企業已經交了“學費”,它們在對移動互聯網不甚了解的情況下,跟風使用移動營銷工具,導致不足之處被顧客曬出來,反而影響到餐企的形象和口碑。這就要求餐飲企業必須練好內功,在細節下功夫。而且,要掌握移動互聯網規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畢竟對于消費者來說,飯菜可不可口、服務貼不貼心才是光顧飯店的持續驅動力。”周書存說。(來源:河北日報 文/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