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從心開始,從心啟航
劉傳彬
新生一代,與原來零售有所區隔,就可以稱為新零售?在零售新舊交替期,搖身一變可稱為新零售,原因在于我們的零售基礎較薄弱,太LOW。中國的零售業經過近幾十年的野蠻生長,門店數量上可與國際零售抗衡,而質量上還需要精致化,服務理念上還需要優化,中國零售業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看問題要看外表,更要看里子:外表花里胡哨、門店設計高逼格、炫酷黑科技,這些東西很快會被對手效仿,且帶來成本上升,你會陷入自我編織的牢籠中,做更大、更多的店面吸引客流,用更多的貨架展示商品,這些不能叫新零售,因為效率沒有提高。新零售的本質在于里子,即“心”零售,從心開始,從走入消費者的內心開始。
從企業導向思維到消費者導向思維
新零售必須是消費者導向思維,否則我們無法感知每一個活生生的“生活者”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最真切的需求、想法。這就需要我們走入消費者的內心里去,聽她之所聽,想她之所想,想到她的心坎里去,即心零售。
無人超市概念消費者真的需要嗎?我持懷疑態度,因為好奇會去體驗,而沒有增加客群的黏性,無非成為年輕人社交圈中的一件新鮮事而已。我去過廣州中華廣場的京東無人超市快閃店,商品還是常見的商品,冷冰冰的黑科技除了炫酷,而沒有溫度,我不認為增加購買的體驗感。
盒馬鮮生也好,超級物種也好,餐飲與超市混搭,吸引客流;線下挑選,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到家,效率提升了,確實方便了,而如果商品還是以前的商品,經營思維還是以前的平臺式思維,收取苛捐雜稅,不能有效服務于商家,不能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就無法真正走入消費者的內心。數字世界帶來的是無距離、無時差、無界限的無限游戲,但游戲的最高境界是心零售,誰能極大占據消費者的內心,誰就是勝利者,否則只能是曇花一現。
我們始終要考慮這些問題:你的商品是不是她心儀的產品,你的服務有沒有讓他感動、難忘,你的形象宣傳是不是真實、獨特的,從而讓她建立起對品牌的信賴感。
真正的服務從成交結束才開始
傳統零售的經營鏈條都很簡單,企業-經銷商/批發商-終端門店,商品通過渠道商送至門店,門店完成交易,經營流程就算結束了。商品到消費者手中,不管商品滿意度如何,服務評價如何,反正錢到手了就是大爺;即使電商建立起了評價體系,B2C模式可以觸及消費者的真實想法,但沒有引起廠商的重視,加之評價造假門,評價互動不夠,無法真正挖掘客群的真實想法。
在心零售體系中,真正的關注服務從成交結束才開始。商品設計合不合理,有沒有缺陷,消費者使用后才知道;提供的服務有沒有溫度,購物體驗有沒有超預算,真正深入消費者社交圈才會了解,所以,企業要建立起與消費者互通有無的通道,互動性要強,以朋友的姿態加入她的社交圈子,挖掘社交圈的需求共同點,為產品設計提供靈感來源。
在未來的心零售體系里,客服部門也許是企業組織架構中最強大、最重要的業務部門。客服部門需要重新定義:只接打電話,簡單、機械回復消費者的問答已成為過去,你沒聽過網上爆料的金牌客服年薪上百萬嗎?這不是烏龍,是真實的存在??头峁┯袦囟鹊姆?,即使是鍵盤前的你也會感受到她的絲絲暖意,以朋友的姿態與消費者展開互動,真正獲取她的內心,深入消費者的社交圈展開社交營銷,進而完成銷售轉化,讓消費者對你有依賴感,產生關聯重復購買,成為你的忠實鐵粉。
所謂: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企業的根與文化
你是什么樣的基因,就做什么樣的定位。企業創始人的基因決定著企業的根與文化,這一點會灌輸到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中去,綿綿不斷,改變她,這個企業就失去了靈魂,譬如喬布斯與蘋果。企業是否真正有心、用心,取決于企業的根與文化,這一點無法復制。
企業有心,設計出來的產品是很用心的,這一點消費者是能感知到的,比如名創優品;企業有心,員工才會有愛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有溫度的;企業有心,才會真心對待上下游客戶,供應鏈才會由單純的利益體轉變為命運共同體,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去中心化,形成區塊鏈。
百果園現有門店2800家,230多個全球水果基地,擁有3000萬黃金會員,于2018年1月,完成15億元以上B輪融資,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水果連鎖店。百果園的根文化是善、信、真,提出“沒有好人,哪來的好產品”,非常注重員工品德美的培養,并貫穿到考核體系中去,立志把門店打造成一個有溫度的門店,用心做好水果,做好人,絕不允許把一個壞水果賣給顧客,為消費者提供更用心的服務。百果園將心注入產業的第一道環節,全心全意為供應商、加盟商、消費者服務,打造全“心”供應鏈閉環,解決水果行業現存的痛點。
河南胖東來被中國連鎖協會會長郭戈平稱為是中國最好的店,企業人效、評效在國內排第一,胖東來做什么生意,做到極致化,讓其它人做會很艱難,這可是在人口不到100萬的三四級城市許昌做到的,不能說不是奇跡。胖東來的根文化是大愛、有愛心。胖東來員工福利待遇是最好的:工資高出同行2倍,處長以上配汽車、分房,中高層干部每周只許工作40小時,下班6點必須離開公司,且手機必須關機,每月必須帶家人出去旅游一次,每年強制休假20天等等。于東來對員工好做到了極致,所以員工把工作也做到了極致。你給員工吃肉,將迎來一群狼。這種根與文化是一種基因,是學不到的,其它四方聯采成員多年前一直向胖東來學習,學做了嗎?
一個企業的食堂飯菜都舍不得投入,你說這個企業多么有心,誰會相信呢?你怎么對待你的員工,員工會怎么對待這份工作。你對員工好,以微不足道的投入換取員工的依賴感、歸宿感,員工以100%熱情反哺到工作上,還是值得的。要想留住員工的心,先要留住員工的胃??纯磩e的企業是什么對待員工的:聽余世維老師講課有一個案例讓我至今印象深刻:一個企業給員工食堂買米買最好的米,煮飯用純凈水,蔬菜用的是無公害的,創始人解釋道,這樣的投入很值得;騰訊與阿里的食堂飯菜向來以豐盛、美味著稱,小龍蝦、海鮮、自助餐等一應俱全,而且很實惠,員工甚至為了吃上這一口美味而情愿加班;海底撈非常注重員工的福利,租四人間,有電腦、網絡;京東為了提高員工的宿舍標準,劉強東當場發脾氣整改;順豐王衛花1個億給員工配置耐克工作服,離職率降低了。杰克.韋爾奇說過,工資最高時,對員工投入最大時,成本最低。
瞄準消費者,而不是競爭對手
日本學者說過:創新應該跟著消費者走,在橫向競爭中超越同行之時即象征著抵達終點,但應對顧客不斷需求卻永無止境。不要太在意是誰搶了我們飯碗,也許是同行,也許是跨界逆襲,未來也許是機器人,網絡時代的到來,這些答案會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而我們始終要關注的是誰給了我們飯碗,并努力奮斗之。
誰給了我們飯碗,當然是你的消費者。消費者鐘意你的產品或服務,你才會有生存的空間,如果你離消費者漸行漸遠,離死就不行了。多年以前,我們就說顧客是上帝,你踐行了有多少呢?多年以前,你還是小企業的時候,是消費者不離不棄給了你生存的機會,而企業做大了,組織架構越來越狀大,你退居二線,把消費者拋于腦后,你初心何在?奉上一句古語:心存善念,漸行漸遠;不忘初心,善始善終。
不了解競爭對手固然可怕,但不了解消費者更可悲。企業向來是在競爭中求發展,競爭對手之間是一場競賽的過關游戲,既然是游戲,就是可衡量標準、參照對象、層級之分,必有通關、登峰造極的那一天。我們用鋪市率來對比對手的渠道布局能力,用終端銷量來對比對手的產品力,用終端表現來對比對手的品牌力,用客單價來對比對手的贏利能力等,而消費者的服務能力卻無法度量,這是一場無限游戲,沒有終點。
如果你的企業走的是創造路線,你瞄準的消費者不同,產品與品牌定位會與競爭對手有很大不同:要依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設計你的產品,依據消費者的偏愛來定位你的推廣策略;如果你的企業走的是跟隨路線,瞄準的消費者是一樣的,同一塊蛋糕幾家分吃,不但吃不飽,還有可以兩敗俱傷,這場瓜分游戲將沒有勝利者。
不管你走的是那種路線,瞄準的消費者需求是動態變化的,且是多層次的,你必須走在消費者前面,準確捕捉消費者需求,提供超出預期的服務,讓消費者買單。消費者需求沒有止境,今年這款產品是爆品,明年就不一定了,這就要求企業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提高生產彈性,讓你的產品經得起市場考驗;消費者體驗沒有滿足感,這就要求企業用心做好服務,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與消費者一起嗨。要想取得這場心戰勝利,你就要比競爭對手更勝一籌,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所謂新零售,就要學會玩,不要太古板,在玩中賺錢。
新零售已成為過去,心零售已經到來。讓我們與消費者同共想,員工真心,產品用心,渠道同心,顧客交心,新零售從心開始,從心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