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經營戰略研究

王兆輝

摘 要:產業聚集是當今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有利于形成專業化生產分工,改善市場結構,激勵企業創新。面臨當前的發展困境,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應向虛擬經營戰略轉型,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和虛擬經營優勢,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寧鎮揚經濟區;產業集聚;中小企業;虛擬經營

1 產業聚集與中小企業

所謂產業集聚,是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同類企業,以及生產這種產品的上下游相關企業,為獲得競爭優勢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高度集聚。產業聚集現象,在前工業化時期就已經存在。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將集聚產生的外部經濟效應解釋為產業集群產生的原因,提出通過形成協同創新的集群環境,可以使所有成員獲得技術外溢帶來的外部經濟。產業聚集的屬性決定了它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1)產業聚集有利于形成規模化經濟效應,降低中小企業的成本。產業聚集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專業化特征,可以使原材料采購、銷售規模化,同時還可通過企業之間的轉包、戰略聯盟、服務合同等,把具有產業聯系的企業進行專業化分工,通過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實現集群內企業的成本優勢。而且,大量中小企業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能夠形成大規模的市場需求,從而增加企業間的交易頻率,使交易的空間范圍和交易對象相對穩定,并且使這些企業能夠獲得勞動力和生產要素的高質量、低成本的充分供應,降低生產成本。

(2)產業聚集有利于中小企業間的互動,促進技術創新和創新的運用。產業聚集將具有產業關聯的不同中小企業聯結成緊密的團體,各企業彼此接近,都會受到競爭的隱形壓力,學習效應和競爭效應更為明顯。由于眾多關聯企業同在一地,一家企業的知識創新很容易外溢到區內的其他企業。這就迫使企業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和組織管理創新,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

(3)產業聚集有利于形成聚集效應,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產業聚集為區域內企業的競爭與合作提供了雙重機會,上游企業更加貼近市場,能夠迅速擁有有效的市場需求和成熟穩定的銷售網絡;下游企業更能適應需求多變、技術多變的市場,獲得各種生產要素的供給。中小企業由于聚集產生競爭,由于分工產生協調,在上游企業之間、下游企業之間以及上游企業與下游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協調,不斷推進產業發展并有效地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

2 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經營戰略分析

在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下,近年來寧鎮揚經濟區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如南京中小企業形成精密機床、服裝、電力器材、生物醫藥、船舶、通訊電子、新型建材、節能環保材料、車輛及配件、食品、刀具工具、機油泵等產業集群,鎮江中小企業形成船舶、路面工程機械、滾動軸承、丹陽眼鏡、汽摩配件、鉆頭五金工具、揚中工程電器、句容光電子和針織等產業集群,揚州中小企業形成了牙刷、鞋帽、電纜、鈑金、玩具、汽車、服裝、機械等特色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平臺,集聚效應明顯增強,直接拉動了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迅速成長,為促進寧鎮揚經濟區穩定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到2007年底,南京市郊縣中小企業總數達到19.27萬家,創造了超過全市郊縣60%的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53.8%。揚州擁有近40000家中小企業,規模以上企業達2300多家,實現產值842億元。鎮江98.5%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隨著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其對地方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也越來越強。如2007年南京郊縣中小企業吸納了80%的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5%,提供了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量的70%。

綜觀寧鎮揚經濟區的產業集群,主要以勞動密集型加工為主,產業集聚程度不高,自主創新能力普遍較低,產業升級難度較大。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煤、水、油、電價格上漲帶動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增長,產品出口嚴重受阻,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使得產業區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問題更為突出。究其原因,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集群雖已形成,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經營戰略、技術創新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與弊端,導致經濟區沒有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核心競爭優勢,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企業規模較小,沒有形成聚集效應。寧鎮揚經濟區的中小企業,以勞動密集型加工為主,低水平的重復投資較多,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專業化水平和合作意識均不夠高,競爭處于無序和白熱化。多數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協調配套較差,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網絡沒有形成,中小企業無法通過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實現集群內企業的成本優勢。大企業很少將業務“外包”給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之間又難以形成上下游的產業鏈條關系,只能各自為戰。

(2)企業資金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寧鎮揚經濟區產業集群并不是建立在基于創新的競爭優勢上,資本實力、技術實力雄厚且創新能力很強的中小企業很少,大多是來自于生產技術與生產組織簡單的中小企業,沿用傳統技術、淘汰和限制的技術,企業優勢仍停留在勞動力和資源使用的低成本上,新興技術和高新技術所占比例甚小。集群內企業發展模式基本相同,以自我積累式的發展道路為主,很少負債經營。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瓶頸壓制了中小企業創新的動力。

(3)企業資源分散,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寧鎮揚經濟區大部分產業集群內,缺少主導企業和知名品牌引領產業發展方向,要素資源的集聚能力不強。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戰略經營理念,在主營業務尚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的狀況下,盲目實施多元化經營,資源實力分散在多個業務領域,在傳統經營思維影響下難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3 虛擬經營: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經營戰略創新的對策

20世紀90年代,虛擬經營浪潮席卷全球。虛擬經營時代的到來,不僅為企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經營觀念及經營方式,更為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筑就了一個全新的平臺。虛擬經營戰略是以本企業的優勢資源或功能為依托,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技術的應用為條件,通過非產權合作使其他企業組織的優勢資源或功能為本企業所用,從而贏得持續競爭優勢的一種經營戰略。虛擬經營成功地響應了現代市場經濟、信息技術及價值觀的發展和變遷,是不同的企業組織之間高度融合、相互依賴、共生互補的經營模式。寧鎮揚經濟區的中小企業,應抓住江蘇省深化沿江開發戰略和構建寧鎮揚經濟板塊的戰略契機,進行虛擬經營戰略創新,充分發揮產業區帶來的成本優勢、規模效益和創新能力,通過業務外包、共同作業、戰略聯盟、虛擬銷售等虛擬經營方式,創造企業經營特色,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快速發展。

3.1 以虛擬經營為導向制定企業發展戰略

制定企業虛擬經營發展戰略是當前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提高競爭能力的關鍵。在傳統經營模式下,企業特別重視科層組織結構的建立,重視企業自身擁有的設備、技術、人員等資源優勢。然而在虛擬經營模式下,企業更加重視合作伙伴之間資源和功能的系統整合,提倡以企業最擅長的能力參與和分享各合作伙伴的成本和技能優勢,在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更有利于企業把握快速變化的市場機遇。因此,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應該徹底拋棄“小而全”的經營思想,圍繞自身資源優勢和經營管理經驗,以品牌、技術、商業秘密、競爭優勢等作為聯結紐帶,與集群內其他企業實現資源和功能的優勢互補。 3.2 利用優勢資源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生存和發展取決于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所謂核心競爭力是保持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獨有的、其他企業難以模仿的能力。中小企業只有擁有并依托核心競爭力,通過與外部資源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優勢互補、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傳統經營模式強調企業組織結構完備、部門齊全、權責分明并層層制約,企業以規模擴張和資本運營為理念,將所需的各種功能、資源集中在一起使用,具有完成業務活動所需的全部功能,如設計、生產、銷售、財務、人事等,并依靠自身的功能或資源就能從事各項業務活動。而現代競爭理念強調價值鏈的非完整化,認為企業保持競爭中的優勢,尤其是長期競爭優勢,歸根到底是企業在價值鏈的關鍵或戰略環節上保持競爭優勢,而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全部價值活動上都保持競爭優勢。因此,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應該結合企業價值鏈的形成和自身資源條件,緊緊抓住價值創造的關鍵環節并培育成為企業的優勢資源或功能,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3 構建信任關系和利益均衡分配機制

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和制造技術的創新,使企業從地區間的競爭擴大為全球范圍的競爭,使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為供應鏈和企業群體之間的競爭。新的競爭態勢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具有足夠彈性、更加靈活的組織與管理模式。此時如果合作伙伴之間不能做到利益共享和相互信任,就會降低合作的績效,甚至導致合作的失敗;如果合作伙伴之間信任程度高,就會大大提高合作的績效。因此,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之間,一方面要建立公平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以共同利益的發展來保證合作各方的利益,充分調動參與企業之間合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建立信任關系,彼此之間要做到以誠待人,互不欺騙,盡量避免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的不良影響,促進區域內部合作的高效運行。

3.4 實施品牌戰略,形成集群競爭優勢

企業市場競爭的核心在于品牌競爭。寧鎮揚經濟區中小企業必須結合市場競爭和企業的核心能力,制定市場營銷戰略的基本目標和戰略重點,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提升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中小企業要與集群內的大企業加強合作和業務聯系,建立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合作伙伴關系。產業集群要著力打造區域品牌,如集體品牌、集體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形成并保持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和產業集群企業共享的品牌優勢。

4 結語

虛擬經營是IT時代造就的一種經營戰略。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市場競爭會不斷加劇,將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環境下,產業區中小企業應向虛擬經營戰略轉型,在企業的價值鏈上選一或兩個能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業務環節,集中實力與集群內企業進行合作,做“精”、做“深”、做“透”。中小企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費用,利用虛擬經營的優勢,追求局部市場的最大占有份額,實現強化優勢謀求發展目的。

[1]Michael E. Porter.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陳秀山,張可云.區域經濟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葉永玲.虛擬經營戰略[M].上海:三聯書店,2005.

[4]謝蓉莉.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的現狀[J].經濟論壇,2004,(4).

[5]于仰南,于冬,劉文波.企業虛擬經營問題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6]張麗梅.中小企業虛擬合作戰略的選擇[J].商業研究,2005,(12).

[7]曹富蓮.論中小企業經營戰略選擇[J].企業管理,2007,(1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