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床醫學投稿地址
中國臨床醫學詳細信息
中國臨床醫學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中國臨床醫學投稿要求
《中國臨床醫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以醫藥衛生科技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主要刊登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轉化醫學、基礎醫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本刊秉承“傳播前沿醫學資訊,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培育一流醫學人才”的宗旨,以“打造臨床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高水平期刊”為目標,報道全球臨床醫學新成果、新經驗、新技術、新方法,促進我國臨床醫學學術交流,服務臨床醫學研究,提高我國的臨床醫療技術水平,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中國臨床醫學》目前為雙月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復旦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國內期刊指導目錄》A類期刊,主要欄目包括:指南與規范、專家述評、論著、研究快報、短篇論著、技術與方法、綜述等。本刊實行嚴格的同行評議制度,以稿件學術質量為主要取舍標準;設有創新論文發表快速通道,對于審稿評定有重要創新的論文將經綠色通道,快速發表;優先發表省部級及以上基金資助課題論文。
1 投稿注意事項
1.1 請作者投稿前仔細閱讀本稿約。一旦投稿,即視為全部作者已閱讀、理解和接受本稿約的內容和要求。
1.2 請作者登錄本刊網站(http://www.c-jcm.com/zglcyx/ch/index.aspx)進行在線投稿。首次投稿須先注冊,然后按提示步驟操作。投稿時必須:(1)認真填寫每位作者的姓名、學位和(或)職稱、單位及詳細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子信箱、電話和(或)手機號碼,并注明通信作者及稿件處理的聯系人。(2)確保稿件已經所有作者閱讀并認可,上傳作者貢獻聲明表和著作權轉讓協議(所有作者在投稿前確定,稿件處理過程中不可更改)。(3)提供對可能存在的經濟或其他利益沖突的聲明。介紹信和聲明材料可通過郵局寄至本刊編輯部或掃描后上傳至投稿系統。為做到公平、公正,本刊實行同行評議,并引入利益回避制度,作者投稿時應說明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并在文中作出聲明。(4)對于所有涉及人或動物的研究(包括回顧性研究),上傳當地或單位倫理委員會審查(包括同意或豁免)批件,并標注于正文結尾,以“倫理聲明”為標題,寫出倫理審查機構名稱和編號。(5)特別注意:論著欄目須有省部級及以上基金支持。
1.3 《中國臨床醫學》在收到稿件后將使用中國知網(CNKI)的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對稿件重復性進行檢測。稿件全文復制比須低于15%,若復制比超過20%,將直接退稿。
1.4 編輯部收到稿件后一般于3個月內發出稿件處理意見。超過3個月未收到稿件處理意見的作者請及時向編輯部查詢。如欲另投他刊,請及時和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發現,將立即退稿;如果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2年內拒絕該論文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來稿。本刊來稿文責一律由作者自負。依照我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刪改權,凡涉及對原意的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1個月不返回本編輯部而事先未申明原因者,視作自動撤稿。
1.5 開放獲取和版權說明
1.5.1 《中國臨床醫學》是一本同行評議、開放獲取(OA)期刊。本刊的所有內容均以知識共享許可(creative commons, CC)協議中“知識共享-署名(BY)-非商業性使用(NC)-禁止演繹(ND)4.0(CC-BY-NC-ND 4.0)”發布。所有文章以OA形式發表,發表后的文章立即公開并永久免費地供所有讀者閱讀、下載、復制和傳播。
1.5.2 來稿一經錄用,著作權轉讓協議立即生效,即全體作者同意將論文的著作權轉讓給上海《中國臨床醫學》雜志社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翻譯權、改編權、匯編權、廣播權、展覽權,作者擁有論文的署名權、保持作品完整權和修改權。上海《中國臨床醫學》雜志社有限公司為非盈利性學術出版單位,故著作權轉讓不收取轉讓價金。論文出版后,第三方使用者復制和傳播該論文應以CC-BY-NC-ND 4.0協議為前提,包括:(1)使用者必須給出適當的署名,提供指向許可協議的鏈接,同時標明是否對原始作品作了修改。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署名,但是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許可人為其使用背書。(2)不得將該論文用于商業目的。(3)如果將論文再混合、轉換,或基于該論文創作,則不可以分發修改論文。全體作者有權按照CC-BY-NC-ND 4.0協議分享、使用其論文。
1.6 《中國臨床醫學》目前被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維普網、超星、長江文庫全文收錄。凡被本刊錄用發表的稿件,將同時被上述數據庫收錄。若不同意稿件被上述數據庫收錄,請在投稿時書面聲明,否則將視為同意收錄。
1.7 接受同行評議的稿件一律收取80元審稿費,確定刊用的稿件將根據所占版面與插圖數量收取稿件處理費,稿件處理費1頁600元,彩色頁1頁1000元,稿件處理費最高8000元人民幣。科研經費有限者,可向編輯部申請適當減免稿件處理費。請在收到官方郵箱的付費通知后半個月內付款;論文發表后贈送當期雜志2~4冊。
1.8 《中國臨床醫學》實行稿件撤回制度,對已發表的論文,若涉嫌學術造假、抄襲剽竊,一經查實,將予以“撤銷稿件”處理,在本刊網站及上述數據庫刊登撤銷文章通告。
1.9 對于《中國臨床醫學》已發表的論文,有以下情況時進行勘誤:(1)作者、讀者或期刊發現錯誤影響論文的主要內容(例如邏輯、方法、結果),但錯誤嚴重程度未達到撤稿;(2)作者、讀者或期刊發現錯誤影響論文的元數據(檢索數據,如作者姓名、通信地址、利益沖突、基金)。勘誤表是對已發表文章的簡短更正,用于糾正可能導致誤解的科學錯誤,但不會改變文章的結論、遺漏錯誤(如參考文獻)或寫作或出版過程中的錯誤。勘誤表須經編輯部批準。有勘誤請求的作者請向編輯部提交勘誤表,包括錯誤描述及其更正內容,以及對原文的完整引用或鏈接,郵箱:zglcyx@vip.163.com。
1.10 數據分享 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本刊鼓勵作者發表或分享研究數據,包括原始數據、觀察記錄、實驗結果,以及軟件、代碼、模型、算法、協議、方法和其他有用的材料。作者可將上述材料上傳至可訪問的第三方資源庫,并在文章末尾引用或添加鏈接。
2 撰稿基本要求
2.1 文題名 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和研究特色,文題要恰如其分,不可夸大,盡可能具體、明確,避免使用“……的研究”等沒有實質意義的詞語,不使用非公知的縮略詞、縮寫字符和代號等;一般不用副題名。來稿均須附有中英文題名,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5個漢字;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
2.2 作者署名和單位署名 作者署名及排序應在投稿前確定,稿件處理過程中不可更改。作者應為參與選定研究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貢獻、參加論文撰寫,同時對論文具有答辯能力的人員。所有作者必須對稿件的原創性、數據的完整性和數據分析的準確性負責,配合本刊對論文進行修改、對學術問題進行解答,并最終同意通過同行評議的論文發表。作者署名(限承擔本文工作的責任人)一般不宜超過6名,置于題名下方,全部作者的姓名(包括漢語拼音姓名)均應列出。作者單位須寫全稱并注明城市和郵政編碼(單位的英文名稱還應注明省份),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如作者單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每一位作者姓名的右上角依序標注序號,單位全稱前標上相同序號。漢語拼音署名姓(全大寫)前名(第一個字首字母大寫)后,復姓連寫,雙名間不加短橫線。應提供第一作者個人資料(學位,職稱,是否為碩士生導師或博士生導師,E-mail地址等)及通信作者(主要責任人)的電話、E-mail地址。少數民族及國外作者的姓名,應尊重其各自的姓名拼寫規則。非多中心臨床研究,本刊原則上不接受共同第一作者署名。
2.3 摘要 除病例報告外,其他文稿均須附中英文摘要。論著、短篇論著的摘要采用結構式,400~500字為宜,一般分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4個部分。目的部分簡要準確地說明研究的直接目的或所闡述的學術問題;方法部分應說明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即研究對象及分組、干預手段或措施以及檢測方法等;結果部分應給出研究的主要數據結果和統計學結果;結論部分簡要說明經過驗證、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其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結論應有直接依據,避免推測和過于籠統含糊。專家述評、綜述類文稿的摘要為非結構式,但不宜寫成引言式,字數不超過350字。英文摘要主要信息應與中文摘要保持一致,并符合醫學英語表達習慣,盡量使用第三人稱的被動語態,方法和結果部分用過去時態,結論部分用現在時態,英文拼寫用美式拼寫。為利于國際交流,英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信息。請務必認真撰寫英文摘要,英文摘要質量太差的論文將直接退稿。
2.4 關鍵詞 所有文稿均需標引中英文關鍵詞。關鍵詞標引應從MeSH詞表(http://www.ncbi.nlm.nih.gov)中選用規范詞,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未被詞表收錄的詞如確有必要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數目一般為3~8個。
2.5 基金項目 若為基金資助項目,請在首頁地腳標注基金項目的中、英文名稱及項目編號,本刊優先發表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基金資助的科研成果。
2.6 正文格式 專著研究類報告一般分為“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4個部分;病例報告一般分為“病例資料”和“討論”2個部分。各部分以下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標題層次設置不宜超過三級標題。
2.6.1 引言 簡明扼要地說明立題的目的、理論依據和歷史背景、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研究的設想、方法和意義,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突出重點。
2.6.2 材料和方法 應準確、詳略得當,使他人有重復驗證的可能性。凡是已有文獻記載的方法,一般簡述加引文獻即可;如系改進的方法,應詳細寫明改進之處;如果是創新的方法,更應詳盡描述。此外,還應具體交代實驗設計(包括統計學處理)的方法。本刊遵循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發布的《醫學期刊學術工作的行為、報道、編輯和出版建議》(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和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發布的《期刊編輯行為準則和最佳實踐指南》(http://publicationethics.org/files/Code_of_conduct_for_journal_editors.pdf) ,當研究對象為人時,應說明研究方案是否符合人體試驗倫理學標準,提供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文件(投稿時上傳),以及受試者在受試前是否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當研究對象為動物時,應說明是否遵循單位和國家有關實驗動物管理和使用的規定,提交實驗動物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批文件,并提供批準文號。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等;應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臨床試驗應在WHO認證的一級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并在摘要結尾處寫明注冊機構名稱和注冊號。不同研究設計類型應對照相應指南報告: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的CONSORT(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觀察性研究的STROBE(http://strobe-statement.org/),Meta分析的PRISMA(prisma-statement.org),動物研究體內實驗的ARRIVE(https://arriveguidelines.org/arrive-guidelines),診斷準確性研究的STARD指南,病例報告的CARE指南等。
2.6.3 結果 結果應真實、準確地表達研究所獲得的數據。所有數據必須經正確的統計學處理并完整表述其內容;具體寫出統計量和P值;使用統計軟件包者應具體寫明軟件包的名稱及版本,并對其計算結果中一些符號所代表的統計量加以說明。結果的表達形式可用文字或圖(一般不用餅圖)、表,應合理選用,內容不應重復。在“結果”中,不宜引證他人資料,不展開論證。
2.6.4 討論 討論是結果的闡述,必須緊扣研究目的,圍繞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質、意義,并與前人有關的結果進行比較論證,作出恰如其分、有資料依據的客觀結論。
2.7 文字和名詞 文稿力求主題明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煉,數據真實可靠。文稿內使用的名詞術語應前后統一,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http://www.cnterm.cn/sdgb/sdzsgb/)公布的名詞為準,縮略詞首次出現時應寫出中英文全稱。新名詞尚無統一譯名時,可采用原詞,句末標注參考文獻。簡化字以《簡化字總表》(1986年修訂版)為準。藥品名稱以國家藥典委員會公布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為準。
2.8 圖表 圖和表應簡潔明了,結構完整,有自明性。圖、表均應有簡明的中、英文標題,圖表內容以及注解均用英文表述,注釋中應寫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全稱;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圖、表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
2.8.1 圖 圖題、圖注應置于正文內。線條圖的標值線放在坐標軸線內側,橫軸和縱軸尺度都從“0”開始。顯微照片應注明放大倍數,病理圖、免疫組化圖等同時須注明染色方法。若刊用人像,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或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引用已發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證明材料。
2.8.2 表 表插入正文相應處,按統計學制表原則設計,力求結構簡潔,主、謂語位置合理;一律采用“三線表”,表內不設備注欄,如有需說明的事項,以簡練英文寫于表的下方。應給出表內參數的單位,放在表的右上方或各欄的表頭。均值±標準差以x?±s表示,統計學處理結果依次統一用*、△、▲、▽、▼表示P<0.05;**、△△、▲▲、▽▽、▼▼表示P<0.01;P>0.05時不標注。多項比較時應以不同符號標示,并在表注中說明該符號的比較對象。表身中的“空白”表示無此項或未測量,“—”(一字線)表示測量過而未發現,“0”表示實測結果為零。
2.9 計量單位 量和單位的用法應符合GB 3100、GB/T 3101、GB/T 3102的有關規定。應正確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與符號。量符號以斜體拉丁或希臘字母表示(pH用正體),如V(體積)。單位符號一律以正體拉丁或希臘字母表示,例如g(克)、L(升)等。圖表中表示數值的量和單位時,應采用“量/單位”的標準化形式,例如“t/h”“m/g”等。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不能多于1條,如mg/kg/min應表示為mg·kg-1·min-1。表示量濃度或質量濃度時,一般使用L(升)作為人體檢驗組分含量單位的分母。單位英文名稱的縮寫(如bps、rpm)和表示數量份額的縮寫(如ppm、ppb、pphm)不應作為單位符號使用。單位相同的量值范圍,前一個量的單位宜省略,如2~3 cm,但百分符號除外,應寫作20%~30%。數值相乘表示面積、體積時,每個量的單位應重復寫出,如20 m×30 m,不應寫作20×30 m2。
2.10 數字 數字用法應符合GB/T 15835的有關規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且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間,必須用阿拉伯數字。數值的修約不采用“四舍五入”法則,應為4舍6入5看后,5后有數進上去,5后為零看左數,左數奇進偶舍棄。檢驗結果構成比統一用小數表示,不用百分數。如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75%應為0.75。
2.11 志謝 志謝是對給予本研究技術、資料、信息、物資或經費幫助,或者參加了部分工作但不能作為作者的團體或個人致以謝意,要求文字簡練,評價恰當,用語準確。志謝應征得被志謝人的同意。
2.12 參考文獻 作者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要列出參考文獻,以證實其真實性和客觀性。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創新程度,作者應仔細挑選引用文獻中書刊的層次、數量、出版年份,近3年的文獻應多于50%。非正式發表的文章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一般不引用文摘等二、三次文獻。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應符合GB/T 7714的規定,著錄項目應齊全,包括作者姓名、文題、雜志名稱、出版年、卷、起止頁碼。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3名以上則列前3名,其后再加“等”或“et al”。文獻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作者姓名全大寫)。引用正在印刷或即將付印的文章時,應在刊名后注明“(在印刷中)”或“(in press)”等。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標注法(溫哥華格式),編號標注在文獻作者姓名之后或引文內容之后,文獻作者為兩位時,文內引用處應列出兩位作者的姓名,之間用“和”連接,在第二位作者姓名右上角標注文獻角碼。中文參考文獻應以中英文雙語展示,中文期刊名用全稱,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中文期刊英文名用縮寫)。
舉例: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樂 杰. 婦產科學[M]. 7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16-117.
LE 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 7th ed.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116-117.
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獻
[1] SUN Y F, WU P, ZHANG Z F, et al. Integrated multi-omics profiling to dissect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ancer Cell, 2024, 42(1): 135-156.
[2] 林 琳, 林雪萍, 沈 波, 等.非透析慢性腎臟病患者sST2、NT-proBNP、hs-cTnT與左心室構型的相關性[J]. 中國臨床醫學, 2023, 30(6): 919-926.
LIN L, LIN X P, SHEN B, 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sST2, NT-proBNP, hs-cTnT and left ventricular geomet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Chin J Clin Med, 2023, 30(6): 919-926.
3 論文寫作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術的有關規定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JME)和國際科學技術和醫學出版商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STM協會)關于生物醫學期刊論文的實施、報告、編輯和出版發布的建議,本刊作如下規定。
3.1 AIGC不能作為論文的作者。AIGC無法對論文的原創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不能聲明利益沖突,也不能管理版權和許可協議,無法滿足作者的相關要求。
3.2 論文重要部分(如研究方法、結果、對結果的解釋分析等)的撰寫應由作者完成。作者在研究過程中使用AIGC進行文稿撰寫、圖像或圖形元素制作、數據收集和分析時,必須在論文的材料和方法(或類似部分)中詳細、公開、透明地說明AIGC工具名稱、生成內容、以及作者審查情況。作者必須仔細審查AIGC輸出的所有內容,包括圖像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統計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參考文獻的可靠性,等。作者提供給AIGC的原始數據必須是研究過程中收集的真實數據。作者對其論文的內容負全部責任,包括AIGC輔助完成的部分。
3.3 作者可以使用AIGC進行語言潤色或不同語種的翻譯,但應保證論文具有作者原本的寫作特點。
3.4 不得直接使用未經核實的由AIGC生成的參考文獻,AIGC技術生成的材料不可作為原始參考文獻引用。
3.5 對于違反AIGC使用規定的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期刊中心核實后將直接退稿或撤稿;情節嚴重時,本刊將作者列入學術失信名單,并在2年內拒絕該論文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來稿。
3.6 不建議審稿專家在論文評審過程中使用AIGC技術,如果使用AIGC輔助評審,請在審稿意見中公開、透明、詳細地說明AIGC工具名稱和生成內容,并對審稿結論負全部責任(包括AIGC生成的內容)。
本站主要從事期刊訂閱及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互聯網信息服務),并非《中國臨床醫學》雜志官方網站。辦理業務請聯系雜志社。
中國臨床醫學雜志簡介
《中國臨床醫學》雜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1994年創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樊嘉擔任主編。本刊秉承“傳播前沿醫學資訊,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培育一流醫學人才”的宗旨,以“打造臨床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高水平期刊”為目標,報道全球臨床醫學新成果、新經驗、新技術、新方法,促進我國臨床醫學學術交流,服務臨床醫學研究,提高我國的臨床醫療技術水平,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中國臨床醫學》為雙月刊,全年6期,雙月25日出版,主要刊登臨床醫學、轉化醫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欄目形式多樣,包括指南與規范、專家述評、論著、研究快報、短篇論著、技術與方法、綜述等。目前,本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復旦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國內期刊指導目錄》A類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數字化期刊、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期刊、長江文庫等全文收錄,是國際管理與技術編輯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ing and Technical Editors,ISMTE)會員期刊,也是上海市教委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上海市科技期刊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上海市期刊協會常務理事單位。
《中國臨床醫學》雜志2016、2018、2020、2022年度榮獲教育部科技司“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2016年度榮獲第二屆“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18、2021年度榮獲“上海市高校優秀科技期刊”;2021年度榮獲第七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本站主要從事期刊訂閱及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互聯網信息服務),并非《中國臨床醫學》雜志官方網站。辦理業務請聯系雜志社。
中國臨床醫學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國臨床醫學參考文獻
上海市原盧灣區2004-2011年消化系統常見腫瘤的發病和死亡趨勢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原盧灣區2004—2011年戶籍人群消化系統常見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統性收集整理上海市腫瘤登記報告中原盧灣區戶籍人群2004年1月—2011年12月消化系統常見腫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膽囊癌和胰腺癌)的發病和死亡資料,計算和分析發病率、死亡率、中國及Segi世界人口標化率。應用年均變化百分率計算其...
上海市某社區嬰幼兒缺鐵性貧血情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目的:調查上海市浦東新區塘橋社區嬰幼兒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嬰幼兒IDA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據。方法:回顧性調查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出生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塘橋街道,且在塘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保門診進行系統健康檢查的戶籍兒童的健康檔案,分析IDA患病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結果:共調查嬰幼兒 1 026...
基于單中心的胃混合性腺神經內分泌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
目的:探討胃混合性腺神經內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患者的臨床表現、病理特征及預后。方法: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例MANEC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和隨訪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4例胃MANEC患者中,男性13 例,女性1例;病灶位于近端8例,遠端6例;胃大彎4例,胃小彎10例;血清...
基于單中心的雙原發性肝細胞肝癌和肝內膽管癌術后療效影響因素分析
目的:探討雙原發性肝細胞肝癌與肝內膽管細胞癌(double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dpHCC-ICC)患者手術治療預后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6例經手術切除術后病理證實為dpHCC-ICC患者的臨床資料,與同期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 CHC-CC)患者...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國際預后指數對中國人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預后的評估價值
目的:探討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國際預后指數(IPI)在中國人群MALT淋巴瘤患者中的適用性,并比較不同風險分層方法對MALT淋巴瘤的預后評估價值。方法:回顧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129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計算并比較MALT-IPI與IPI不同分層分組患者的總體生存率(OS)和無進展生存率(PFS)。結果:1...
熱門評論
投過兩篇核心文章,其中中了一篇,第二篇稿件,專家給的意見:建議修改后酌情錄用。編輯部很堅定的給我意見:退稿,連個退修都沒給,哎,無語.......
編輯非常認真負責,郵件聯系回復也非常快,稿件開始本來有些問題,考慮不用的,但是編輯又給了一次修改的機會,說是修改好了還可能錄用,就花心思修,修改后一個月不到就說錄用了,還有一些小問題后面陸續解決了。
不錯的期刊,審稿專家的意見很中肯,編輯老師非常的認真、負責,態度也非常好,感覺只要有創新,文章有內涵,就能中,本人一內分別于初和末連中2篇,第一篇直接錄用,第二篇小修后十天內錄用。
總的來說,中國臨床醫學雜志較容易中,只要有點創新就可以,但該刊出刊挺慢的。目前,我投過這個雜志2次,全部中了。我不是第一作者,但都是我先對文章進行修改,然后再投的。
中國臨床醫學審稿時間比預期的要短,責任編輯很負責,我已經看過了編輯稿,修改的很細心,幾次寫信詢問稿件中的一些問題,編輯都很客氣,修改意見也很獨特高明,坐等接收函了!
這是一本比較有深度有廣度的期刊,一直都有在閱讀。今的雜志都是在投稿網定的,而且沒有發生漏寄的情況,服務態度也蠻不錯的。
中國臨床醫學真心很快,每一次的審稿過程基本都不會拖過1個月,審稿過程很正規,專家審稿很認真,編輯部老師和審稿專家提的問題也直中要害,意見很中肯!中國臨床醫學水平較高,編輯工作認真負責。
總體上說,沒有他們說的那么水,每次審稿人都提了很多修改意見,而且還比較中肯。這次被拒,個人分析也許我的寫作水平有待提升。會接納審稿老師意見,再接再厲。
中國臨床醫學速度真的很快,半個月內就有通知,審稿費交過后不到一月就有修改意見了,修回去一周就錄用了。效率還算比較快的,創新性要求較高,編輯態度認真,審稿意見到位。
中國臨床醫學雜志審稿速度還是挺快的,工作效率很高。外審專家給我提了5條意見,非常專業及有價值。和導師商量了一下,按照外審專家的意見進行修改,文章質量確實有所提高。編輯老師也是超贊的,態度超好!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