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
佚名
2、經濟全球化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產業發展升級。經濟全球化有利于發達國家構筑以其為中心的國際經貿基礎,它們憑借其經濟與技術的強大優勢,使我們在產業發展上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對我們來說,引進外資雖然可以帶動少數產業或行業的發展,卻不能帶動整個國家產業的整體發展。同時,跨國公司的進入也可能會操縱和控制我們的支柱產業和市場,抑制民族工業的自主發展。 3、經濟全球化的傳感性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和同步性加強。發達國家的經濟周期、匯率、利率的變動會更多地傳導給我們,使我們的經濟出現不利波動。西方國家的大量游資也可能不時沖擊我們的金融市場,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4、經濟全球化可能引發的發達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顛覆。國際資本主義在輸出資本的同時,從來沒有忘記和放棄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這對中國這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構成了嚴重的現實威脅。如果我們不能掌握好發展的主動權,就有可能被外國操縱或控制。
四、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 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它們更擔心全球化將有可能破壞經濟穩定,摧毀重要的社會保障體系,加速環境的惡化,導致文化認同的喪失,使得沖突增多,疾病、犯罪蔓延。實際上,不確定的經濟發展機會,普遍的貧窮,體制的弊病叢生,制度以及技術革新擴散的極限等因素,均制約了它們的發展機遇(約瑟夫)。因此,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應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一)保持良好的宏觀經濟政策 1、在政府機構內部創建技術分析部門并任命訓練有素的政策顧問。例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政府正致力于加強提升金融監管部門的技術和管理能力。 2、使用經濟學上的手段去分析激勵機制和體制適應性等問題。使制度發展和改革等問題的透明度將大大提高。 (二)積極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參與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 1、積極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單個發展中國家力量單薄,聲音微弱,其實力不足以推動利于自身發展的全球化規則的制定,發展中國家要聯合起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使發達國家在制定全球化規則時能更多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2、參與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以發展本國的經濟為基礎。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貿易大國,中國理應積極參與國際多邊經濟組織的活動和國際多邊經濟規則的制定,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穩定和建設性的作用。 (三)引導相應產業和部門參與國際競爭 1、引導相應產業和部門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國家對有條件的產業和部門應引導其直接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這樣才能使相應的企業有更大的動力去追求新技術、提高效率和改進管理,從而在世界市場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2、引導相應產業和部門參與國際競爭的措施。對國民經濟的同產業部門,在不同的時期采取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在對國內需要挖掘潛力的產業和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產業進行適度保護的同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能夠保證立足國內市場的前提下,向國外發展。 (四)加速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加速科技創新。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條件。中國將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科技興貿,不斷提高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能力。 2、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技術含量,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中國技術發展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