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處于挑戰中的德國經濟

陳敏昭

一、變革與更新

1、面臨巨大挑戰

作為領先的工業國和第二大貿易國,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像它這樣與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并依賴對外貿易。和其他許多工業國一樣,它正面臨使經濟適應全球化條件,并同時減少高度失業率的艱巨任務。國內的一個重大挑戰是克服德國東部和西部始終存在的經濟和社會福利方面的分裂。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像德國這樣被迫面對它的東部鄰國從深刻的改革進程中產生的種種困難。

因此,根本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福利方面的變化要求堅決的改革政策。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家政策的行動條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們還將繼續發生變化。世界經濟越來越打成一片以及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歐洲不斷進展的一體化以及正如21議程中所描述的全球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今天也構成了德國政策的行動框架。最近的經濟風浪使國際上加緊合作更有必要。聯邦政府打算以其變革和更新政策利用全球化為持續增長、革新和新的有發展前途的工作位子帶來的機遇。

2、降低失業率

聯邦政府的最高目標是減少在1997年平均為440萬人的失業人數。減少失業的關鍵在于解決德國的經濟、財政和社會問題。聯邦政府牢記這個目標,正在動員所有的社會力量,并在一個勞動與培訓聯盟中和各個工會以及企業落實具體措施,共同為著眼于就業的勞資談判政策以及為一個考慮到企業的靈活化需求以及就業者的生活質量的勞動組織承擔責任。

聯邦政府為持續增長和有發展前途的工作位子創造框架條件。這方面包括全面的稅收改革、降低法定的工資附加成本、使公共管理現代化以及在教育、科學與研究中的革新攻勢。

3、持續現代化

更新戰略和解決未來任務包括的內容遠遠超過重新規定勞動和資本因素之間的關系;更確切地說,它們是全社會在聯邦政府和社會各種力量共同協議的制度模式之內的一次重新定向。它們重視國際的框架條件;它們的目的在于德國經濟和社會潛力的最佳化,并考慮到了人民對未來的期待。這些戰略考慮針對以下主要目標:

同失業作斗爭并加強經濟 。

統一后的德國盡管在創造可比較的生活條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還始終存在著顯著的差別。聯邦政府打算消除新老聯邦州在經濟和社會福利方面的差異,同時也注意到,東部的復興事業曠日持久。一個全面的東部未來建設計劃是必要的。

一個有競爭力和透明度的稅收制度以及一項生態稅收和賦稅改革。這方面的目標是一方面減輕稅收和賦稅的整個負擔,使經濟所在地德國更具吸引力以及保證稅收更加公平,另一方面促進就業并通過市場經濟的激勵更多地酬勞有利于環境的行動。改革尤其著眼于減低法定的工資附加成本:這是創設新的工作位子的政策的支柱。

勞動和環境的生態現代化。聯邦政府認為這是保護自然的生存條件以及創設更多的工作位子的巨大機會。它在這方面看重持續的樣板,并將21議程視為最重要的基礎。這個項目優先的部分目標是保障對未來安全的、環境能夠承受的和有效的能源供應的一項現代化的能源政策、退出使用核能源以及有利于環境的交通政策。

在教育、科學和技術領域里的革新。它對未來的生活機遇具有重要意義。科研和新技術參與決定勞動和環境的未來以及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只有通過投入有發展前途的技術方能做到解決失業和持續地減少環境的負擔。節省能源和資源的技術是未來富裕和國際上高度競爭力的保證。因此,聯邦政府特別關注教育、研究和技術政策。 二、經濟制度與經濟政策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國際上領先的工業國之一。它的經濟總能力占世界第三位,在世界貿易中甚至占第二位。它在西方7個工業大國(所謂的g-7)集團中共同發揮作用。在每年一次的經濟首腦會議上,7國國家與政府首腦共同商定他們的經濟與財政政策。

1997年,老聯邦州的國內生產總值-所有為最終使用而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行業的總產值-達最高紀錄,為32197億馬克。每個就業者按統計掙得115000馬克。剔除價格影響的,即國內生產總值的實際值在最近的30年中翻了一番,在45年中甚至增加了4倍。如按1991年價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從1950年的4267億馬克提高到1997年的28310億馬克(老聯邦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人們常談及德國的經濟奇跡。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一任經濟部長路德維希·艾哈德并不以此概念為然。他說,事情不在于奇跡,而只是按照自由制的原則,獲得重新使用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自由以及人的精力這種可能性的一國之民真誠努力的結果。

1、社會市場經濟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聯邦德國的經濟制度已發展成為社會市場經濟制度。這種經濟制度意味著既背離了過去曼徹斯特自由主義的你斗我、我斗你的原則,又擯棄了國家在經營與投資決定方面說了算的經濟統制。保證個人首創性的自由發揮及私有財產的基本法使這些基本權利服從于社會責任。國家在市場經濟中主要負有調節的任務。它規定市場活動的框架條件。在這個框架內,由千百萬家庭和企業自由和獨立地對他們想生產和消費什么作出決定。而生產什么貨物,生產多少以及誰從中得到多少,這個問題主要由市場決定。國家盡可能地放棄對價格和工資形成的直接干預。

市場機制運作的前提是競爭。沒有競爭就不可能有市場經濟。競爭將個人對利潤的追求匯入為需求者提供最佳貨物的活動之中。它推動進取精神,迫使企業靠優惠的價格、更好的產品質量、有利的支付與供貨條件或額外的服務項目而嶄露頭角。同時,競爭還要求革新工序和生產,促使企業合理化以及節約使用緊缺資源。

毫無疑問,公開競爭對所有的參加者都是嚴酷的。因此,企業家一再試圖或者通過與競爭者之間的協議,或者通過公司的聯合等方式來減輕競爭造成的壓力。1957年的反對限制競爭法(卡特爾法)不允許這樣做。該法禁止訂立以限制競爭來影響市場的協議與合同。卡特爾法巳幾經修訂補充,以保證它對變化了的限制競爭的行為方式的效果。柏林的聯邦卡特爾局和各州的卡特爾局監督該法的實施。在歐洲一體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競爭政策的制定越來越轉移至布魯塞爾的歐洲委員會。

聯邦政府的目標過去和現在都是加強競爭,從而減輕公共預算的負擔并更有效地為公民提供服務。只有中小企業的健康基礎參與市場經濟,競爭才能更加積極地展開。首先必須給予新的革新企業以參加競爭的良好機會。

聯邦政府將在這方面為中小企業、手工業,為改善獨立者以及開業改善經濟的框架條件。這些條件應使對中小企業的促進計劃更加簡化和集中。為了改進企業的自有資本設備,應使企業更易于獲得風險資本。繼續加強經濟界的革新能力,與此同時使高等學校和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能更快地在企業中變成有銷路的產品。對企業的效率來說,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工骨干隊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為了獲得更大的效果和更切合企業實際,必須進一步發展德國教育機構和經濟界之間經過考驗的二元制培訓制度。此外,應隨著職業培訓就能獲得被任命為手工業師傅所需的能力證明,使手工業中的受培訓者盡快獨立開業。為了消除不必要的官僚主義,還要實行精兵簡政。爭取達到的勞動和環境的生態現代化為許多革新企業提供了新的就業機遇。由于一方面促進生態革新和另一方面加重能源消耗的稅收負擔,具有良好銷售前景的新產品和新的生產方法不僅在德國,而且在全世界廣受歡迎。

2、社會伙伴的作用

雇員和雇主-通常也稱為社會伙伴-在工資自治的框架內自由談判商定勞資合同。它規定工資額、工作時間、休假天數以及一般的工作條件。因此,在經濟生活中社會伙伴的組織-工會和雇主聯合會-具有重要意義。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決定其會員的利益,但也審時度勢地代表他們。然而,它們同時也對整個經濟的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它們之間的斗爭能夠對經濟制度的運作產生深刻影響。聯邦德國的社會伙伴時刻意識到自己的這一責任。經濟制度的穩定有它們一份不小的功勞。

3、經濟制度的社會成分

迄今為止,聯邦德國的社會安定比在其他有些國家更有保障。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公民享受著一整套的社會福利保障。尤其是雇員的社會福利有相當大的保障。無論雇員年老、患病,因事故受傷或失業,還是受企業破產的影響或決定改學一種更有前途的職業-福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使他在經濟方面無后顧之憂。這是一個團結的集體的成功之處。誰積極參加工作,就向不同的社會保險部門繳納保險費用。社會福利制度遠超出雇員本身的范圍。它包括子女補貼、住房補貼、給貧困者的社會救濟金和給戰爭受害者的賠償費。聯邦德國為社會福利保障所付款項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3。主要由于將新聯邦州包括在內,1997年的社會福利金份額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4.4%。越來越清楚的是,社會福利預算所占的高比重以及為其籌資所需的稅收負擔同時也是德國的競爭能力和就業前景的一個負擔。應當消除這個負擔,而不影響到社會福利保障。聯邦政府將制定出如何使社會福利保障現代化的各種可能性。為了使社會福利保障在將來仍然為人們所能支付,公民們的自給在這方面的意義越來越大。然而,應該保<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