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提高我國荔枝國際競爭力的策略

陳俊杰

摘要對中國荔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國荔枝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出口限制原因,最后提出提高中國荔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關鍵詞荔枝;出口;國際競爭力;策略

1中國荔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1.1生產要素條件

荔枝是世界上對氣候條件要求最嚴格的熱帶亞熱帶果樹之一。我國荔枝產區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是少有的種植荔枝適宜區,同時由于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地域廣闊,地形多樣,從南到北形成了不同的小氣候,使得我國荔枝同一品種的成熟期從南到北各不相同,延長了我國荔枝鮮果的市場供應期。另外,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管理、高素質熟練的勞動力資源等是荔枝生產的高級要素,也是影響荔枝生產的重要方面。

1.2產品需求狀況

一是荔枝國內市場規模。目前中國每年荔枝人均消費量約為1.2 kg,是中國人均蘋果消費量和柑桔消費量的1/10左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與荔枝貯運保鮮技術的提高,中國荔枝消費還將繼續增長。二是荔枝國內需求結構與轉換能力[1]。中國居民荔枝消費以鮮食為主,其次為荔枝干,中國水果需求結構與國際市場需求結構不一致,轉換能力較弱。三是國內荔枝需求質量。消費者對荔枝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內在品質要好,而且要求外觀包裝漂亮,因此優良品種與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市場需求量大,價格高。

1.3經營主體的狀況

中國荔枝的栽培管理技術和產后貯運保鮮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荔枝生產中農藥、化肥使用不當,新技術推廣應用困難,市場觀念薄弱等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另外,從組織化程度來看,中國荔枝主產區都成立了專業合作組織,大部分合作組織運行尚在探索階段,對荔枝產業促進作用較小。最后,中國農村每10 000名農村人口只有農業科技人員15人,而日本有100人,荷蘭有200人。

1.4政府行為

政府主要是通過制訂荔枝政策法規等行政手段和采購農產品等市場手段來影響荔枝國際競爭力,如農資物質價格調控、農藥化肥的使用、農業稅的征收等;有的則采取間接手段,如增加荔枝科研的投入、荔枝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農民科學技術的培訓等[2]。

2中國荔枝生產出口現狀及出口限制原因

2.1中國荔枝生產情況

目前,廣東是荔枝原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主要的荔枝產區,2005年廣東荔枝產量為86.2萬t,占全國荔枝總產量的60%,2005年末荔枝園面積27.8萬hm2,是全國荔枝總面積的48%,廣西是中國第二大荔枝主產省份,2005年產量33.5萬t,是全國總產量的23%,福建盡管荔枝園面積較小,僅占全國的6.7%,但產量卻占全國總產量的11%。中國南方其他省份也有少量栽培,但栽培量少,重慶、四川、云南和貴州4省總栽培面積不足全國總栽培面積的2%,產量不足全國總產量的1%。

2.2中國荔枝進出口貿易分析

中國荔枝進口量歷年變化大,基本保持在9 000 t以下,近5年平均進口量為6 372 t。泰國荔枝較中國早熟,中國荔枝98%以上從泰國進口,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關稅減免,預計今后從泰國進口的荔枝還會有所增加。綜合分析中國鮮荔枝國際貿易情況,中國雖是荔枝生產大國,但5年來凈出口荔枝平均為478 t,與中國150萬t的產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2.3中國荔枝出口限制原因

一是保鮮技術限制。雖然中國荔枝保鮮技術近年取得了很大進展,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保鮮效果仍然不夠理想,目前國內最長的冷藏保鮮期為38 d,好果率為90%。荔枝保鮮技術要求高,保鮮成本高,產品貨架期短,品質下降,限制中國荔枝出口。二是產品質量不高,主要是荔枝果品農殘超標較嚴重。由于沒有嚴格的生產管理制度,果農科學施用農藥化肥技術水平低,造成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另外,外觀品質差,采后商品化處理程度低,且檢疫性病蟲害較嚴重。三是國際荔枝市場培育不夠,荔枝出口企業無力承擔市場培育費用,國際荔枝現實市場小。四是國際市場進口限制增多,非關稅壁壘不斷加強。國外技術壁壘、綠色壁壘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中國荔枝產品的優勢,使中國喪失加入世貿組織后可能贏得的貿易機會。 3提高中國荔枝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3.1優化區域布局,調整品種結構

要按照區域比較優勢原則,調整荔枝區域布局,使得荔枝種植向最佳生態適應區集中,形成幾個具有鮮明特色、世界知名的荔枝優勢產業帶區,建立一批規模較大、市場相對穩定的優勢出口基地[3-4]。積極引導果農改善果園栽培條件,尤其是水利、土壤條件,提高栽培技術,實施科學、規范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間接減少荔枝的生產成本。

3.2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推廣科學生產技術

一是加緊制訂統一的與國際接軌的荔枝生產標準體系。采前優良品種選育、果園管理(包括病蟲害防治、疏花疏果、施肥、采收等)、采后貯藏與保鮮、上市前的商品化處理(包括洗果、分級、貼標、包裝等)以及運輸和上市銷售,所有的環節都應有相應的標準。二是建立相應的標準化推廣體系。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手段,大力宣傳標準化在水果生產中的作用,增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標準化意識;建立標準化信息咨詢服務體系;研究開發快速監測方法,實現監督監測手段的現代化等。

3.3加強質量監控,發展綠色果品

一是充分發揮品牌優勢,圍繞提升產業素質和增強荔枝市場競爭力,抓好大型標準化基地建設,積極組織引導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發展綠色荔枝。二是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爭取計劃、財政等部門的支持,創造條件,設立綠色荔枝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標準制定、認定認證、基地建設、市場營銷和監督檢查等。三是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加大對綠色荔枝生產技術培訓,普及水果質量安全基礎知識,提高廣大果農生產者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四是加大對綠色荔枝的宣傳,提高消費者的質量安全意識,通過擴大消費需求拉動荔枝的生產、貿易和流通。

3.4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發展荔枝加工業

荔枝加工是荔枝產業鏈上非常重要的環節,對緩解中國當前荔枝鮮銷壓力,延長產品營銷時間,擴大流通半徑,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荔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增強中國荔枝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現代技術和設備,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重點開發果汁及果汁飲料、果酒等市場容量大、前景廣闊和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具體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扶持荔枝加工企業發展;增加荔枝加工科技投入,提高加工產品科技含量;加強質量管理,打造優勢品牌;積極推廣荔枝干加工技術規程,統一荔枝干加工的原料質量標準和工藝流程,加強質量安全檢測,打造優質品牌。

3.5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和產銷中介組織,提高產業組織化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荔枝專業合作社和協會等中介組織。培育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資本運作,培育其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和科技創新主體。發展專業合作社和協會,吸引高級專業人才,引導從事荔枝產業的加工企業、種植大戶,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自發組成專業合作社和協會等中介組織,以此為橋梁,促使優勢企業與優勢農戶結合,參與市場競爭。二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產銷中介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龍頭企業在引進、示范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等方面的作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利用龍頭企業開拓市場能力強、信息靈敏的優勢,把市場信息、適用技術、管理經驗及時傳送給農戶,組織開展荔枝購銷。

4

[1] 舒肇甦.我國荔枝出口現狀與發展建議[J].保鮮與加工,2006(6):1-4.

[2] 趙秀娟,李益先,麥任娣.淺析荔枝的保鮮及出口[J].福建果樹,2007(1):34-35.

[3] 楊杰.我國果樹產業出口現狀的分析與建議[J].煙臺果樹,2009(2):1-2.

[4] 莊麗娟,楊玉映.促進增城市荔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J].南方農村,2009(6):9-1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