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協調的啟示

趙小梅

摘 要:從日本20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經濟破滅后十多年來的滯漲,到美國次級貸款危機中房價與貸款利率的矛盾、金融投機與監管缺失的矛盾,比照我國目前房地產價格的扭曲、資本市場的不成熟、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完善,中國更應該從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居安思危,認識到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協調發展的必要性,從而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系,有效的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

關鍵詞:金融監管;監管協調;次貸危機

1 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問題與改革

1929-1933年的大危機過后,美國金融體系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傘形監管模式,銀行、證券和保險各金融單業分別由不同的機構實施監管。危機反映出金融監管的越位、缺位、錯位并存。美國財政部把美國現行監管體系缺陷歸結為三方面。

(1)缺乏統一、協調、全面和權威的監管機構。沒有任何單一金融監管機構擁有監控市場系統性風險所必備的信息與權威,現有金融監管部門之間在應對威脅金融市場穩定的重大問題時缺乏必要的協調機制。

(2)監管重疊。隨著金融混也經營和金融產品的一體化,監管重疊成為金融創新的阻礙,監管機構之間的管轄權之爭還可能導致金融服務和產品向更有競爭力的國外金融市場轉移。

(3)功能性監管對證券、銀行和保險實施的重復的分類監管,同時缺乏針對金融活動和金融消費者的統一監管和保護。美聯儲對銀行的監管是嚴格的,如果美國所有債券金融資產都由美聯儲來監管,也許風險可以被控制。但次級債以及金融衍生產品都是由美國證監會監管,作為長期監管股權資產的機構,對債券資產的利害關系認識不及美聯儲,監管不夠嚴格。

2 我國金融監管協調現狀

我國的金融體系也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模式,與美國相似。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統一領導下,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各司其職,這對解決20世紀90年代初金融秩序混亂的局面、消除經濟泡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金融工具創新不足、資本市場未完全開放,監管中的問題尚未大規模集中暴露。

從這次危機中看到,美國的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對監管機構的整合,實際上是向著混業監管、統一監管的模式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在分業監管的體制下實行了某種程度上的綜合監管。綜合監管有利于消除監管空白,降低監管重疊,提高監管效率,因此,即使在分業經營的環境下,適當的綜合監管和監管協調也是必需的。

3 建議

3.1 加強我國金融監管協調

從針對機構監管的模式向功能監管模式過渡,即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同類型的業務進行統一監管和統一標準的監管,以減少監管的盲區,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的效率,加強對跨行業、跨市場風險的處理。

我國已經在2003年建立了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的聯席會議制度,旨在加強各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但央行沒有參與聯席會議,而且截止目前“三會”共同參與的部級聯席會議僅召了兩次,尚未形成定期召開的規范性會議制度。

次貸危機表明,在金融創新日益活躍、金融產品日益復雜的今天,傳統金融子市場之間的界限已經淡化,跨市場金融產品日益普遍。一個創新產品涉及的金融機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在我國“一行三會”之間,加強跨部門的信息溝通、監管協調極為重要。 3.2 加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的職能

無論在市場經濟國家還是新興市場中,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都會使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因此,維護金融穩定意義重大。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履行金融穩定的職能,但是由于缺乏一些必要手段,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我國央行獨立性不強,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間難以協調。我國應賦予央行真正的權利和獨立性,加強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密切監控,改善信貸抵押制度,有效控制信貸抵押品價格欺騙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切實保證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

3.3 加強跨國監管協調

在跨國監管中,既要注意監管邊界問題,防止重復監管;又要加強國際間監管標準的統一性,防止監管標準不同導致市場中出現監管套利。經濟關系緊密的各國應努力制定共同的監管標準、共同的監管框架和共同的風險處置方法,通過國際合作,防范一國出現的金融危機擴散到其他的國家。目前,我國銀行、保險、證券的監管標準正逐步向國際看齊,我國在外國的金融監管當局和貨幣政策當局不同的情況下,不但注意與外國貨幣政策的協調,而且加強與外國金融監管機構信息的溝通,力圖使得跨國監管真正行之有效,有利于兩國共同經濟利益。

3.4 金融監管要不斷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監管與創新協調發展

美國對金融監管的不足,導致金融業過度創新,發展成一個追逐暴利與投機的機構。金融創新是把“雙刃劍”,既會給銀行業帶來新的利潤,也會帶來新的風險。對于我國來說,應加強對復雜金融產品的風險監管,特別是對信用衍生品等的監管。此外,銀行監管機構不僅要加強國內監管,還要根據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新情況,在擴大金融開放的同時,監管機構必須要站在市場的身邊,制定規則。規則的制定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而利率自由化、人民幣可兌換等則是操作層面上的問題,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忽視對監管規則的制定。

4 結論

金融監管并非是萬能的。金融業本身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金融因風險而存在。無論監管體制多么有效和完善,都不可能徹底消除金融業固有的風險,不可能保證單個銀行機構不出現危機,因此,監管機構的首要任務是防范系統性風險和危機的發生。

次貸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失衡,而危機是失衡到平衡的過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除了采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應對,保證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更重要的是從危機中吸取教訓,全面認識到金融業發展過程中協調監管的重要性,從而完善我國銀行金融監管體系。

[1]王學龍.有效銀行監管研究——基于穩定與效率相互協調的視角[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郭春松.中國銀行業監管協調與合作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3]孟艷.我國銀行監管的有效性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4]雷曜.次貸危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