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遼寧區域經濟發展對本科教育職業化要求的研討免費論文
朱寶春 穆麗婉
: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實際情況,遼寧區域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定位之間產生了諸多不平衡。本文通過分析遼寧省區域經濟發展與本科教育人才培養之間的矛盾,提出了地方本科教育職業化的趨勢,并闡述了本科教育職業化的基本途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三師型”教師和“校企深層合作”等主要方面,以實現教育與區域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的良性格局。
論文關鍵詞:區域經濟;本科教育;職業化
遼寧是我國著名的工業大省,也是我國工業與原材料的重要基地。遼寧共有14 個地級市(56 個市轄區)、17 個縣級市和27 個縣,有鞍山、本溪、撫順、盤錦等重工業城市,有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因此,遼寧既是東北經濟區的焦點,也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后,遼寧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經濟結構、經濟類型和經濟發展效益等方面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是,遼寧區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地區和行業間的很多不平衡,在國家建設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目標要求下,遼寧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對人才的需要出現了多樣化、實用化的特點。遼寧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既要培養頂尖級的理論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更需要培養大批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直接或間接服務各產業的應用型高級職業技術人才。
一、遼寧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
1.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矛盾
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是大眾化。1999 年后,我國高校持續擴招,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迅速增加,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從 1998 年的 340.88 萬人增加到 2005 年的 1561.78 萬人,增長了3.58 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21%,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高等教育大眾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和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經過10多年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實際問題,如人才培養質量問題,畢業生就業問題、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不適應的問題等都凸顯了出來。
遼寧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省份,也是教育強省,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階段,出現了高等教育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普遍性社會問題。經濟越發達,越需要職業技術人員提高學歷層次和技術水平,而遼寧高等教育缺乏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普通本科目前處于理論型知識型為主的階段,達不到職業化的要求。因而出現了高等教育數量增多、職業教育層次單一、本科職業教育斷層等與區域經濟需求之間的矛盾。
2.傳統本科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與經濟發展需求的不適應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切合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勞動者成為既擁有理論知識,又能直接參與生產、服務于生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因而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對遼寧經濟的發展具有直接推動作用。但是,目前遼寧省高等職業教育層次主要是大專,無法滿足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遼寧省普通本科教育發展迅速,招生數量和專業設置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由于本科教育一直以來培養的人才以理論為主,實踐技能訓練還流于形式,滯后于行業企業發展的速度,不能直接服務于產業發展的需要。要求本科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拉近與行業企業間的距離,滿足社會用人需求。
3.本科院校舉辦的高職教育逐步萎縮對區域經濟產生的影響
2011 年遼寧共有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點80多個,其中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30所。遼寧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是:本科院校重點進行本科教育,逐步減少或取消高等職業教育,到2012年,具有博士點的本科院校將不再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因而,遼寧省今后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和在校生人數在一定的時期內將減少,而普通本科教育將略有提升。
目前,遼寧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需要城鄉結構不斷調整,需要加快城鎮化進程,需要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通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適合新職業新崗位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暫時的萎縮必將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平衡產生相應影響,需要積極探索新的補救措施,改變遼寧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方向,提升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適應度。
二、普通本科教育職業化是遼寧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本科教育職業化的內涵
關于本科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主要有三種提法:第一種是“應用本科教育”,第二種是“技術本科教育”,第三種是“本科教育職業化”。通過對中國期刊網、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數據庫進行檢索,以“技術本科教育”為篇名或關鍵詞的,共有研究論文38篇,其中博碩士畢業論文1篇;以“應用本科教育”為篇名和關鍵詞的,分別有研究論文486和1081篇,其中博碩士畢業論文6篇;以“本科教育職業化”為篇名或關鍵詞的,只有研究論文2篇,而以“本科教育職業化”為文章內容的,共有研究論文34篇(含上述2篇)。可見“應用本科教育”的提法已經司空見慣,認可度比較高,研究的范圍也比較廣,但提法太籠統,實踐意義不強。相比之下,“本科教育職業化”的提法比較新,也比較少,其實際上是“應用本科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的具體化和必然要求,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本科教育職業化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補充
目前,遼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主要是“專升本”,而實際上在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思想認識等方面都已經失去了職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本科院校招收的“專升本”,基本上是按照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觀念進行教育培養的。遼寧本科職業教育層次的“欠缺”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影響了生產經營的速度和質量。
遼寧省現有普通本科院校80多所,本科教育是目前遼寧省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本科教育職業化將彌補遼寧省本科職業教育的欠缺,尤其是地方以教學型為主的高校需要率先進行本科教育職業化的改革,將人才培養直接與經濟發展和崗位需求對接,按照崗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與企事業零距離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彌補高等職業教育缺乏真正本科層次的不足。
3.本科教育職業化是高等教育服務社會的客觀要求
現代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三個方面。科學研究屬于研究型為主的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但社會需要的是數以千萬計的勞動者,而不是理論家和學者。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陣地,直接或間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本科教育職業化,人才培養類型的調整,目的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級技師、高級技術員、現場工程師等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等高素質職業人才的需求。遼寧區域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服務社會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科教育職業化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
三、實施本科教育職業化的基本途徑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本科教育職業化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技師或技術工程師,而不再是學科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遼寧省以教學為主的大學,除了科研潛力深厚,發展前景可觀的高等院校外,需要立足現實,減少不良競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著重培養與經濟發展需要“零”距離的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以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為原則,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職業”需求為主旨構建課程體系,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創新人才培養,調整辦學主導方向。
2.加強政策引導,培養“三師型”專業教師
所謂“三師”,是指高校教師、企業工程師和科研導師三位一體的師資結構模式。要求專業教師懂得理論、能夠動手操作,同時具有指導學生一般性科研的能力,實現“理論實踐科研”一體化,提倡理論與實踐并重,鼓勵教師提高現場實做能力。實質上是一種師資培養的理念和導向,目的是使培養的學生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實現職業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遼寧省地方本科院校,在上一輪本科評估中得到了長足發展,其中師資隊伍也在數量和質量上有了新的提升,但需要根據人才培養方向加強政策導向,建設切合實際的專業教師隊伍。
3.深化“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職業人才培養
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時代,需要高等院校與企業之間尋求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遼寧省經濟發展的狀況和對高層次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需要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打破資源共享、項目同擔的簡單形式,在“人才供求”的原則上深化拓寬合作范圍,實現“訂單式”培養,實行“頂崗實習”,達到貼近實際、貼近現場,一畢業就能上崗,推進本科教育職業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