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連鎖企業的發展戰略研究——以安徽徽商農家福公司為例
王芙蓉
【摘要】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包括化肥在內的農資市場將逐步放開,農資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必須加快農資流通體制的改革與創新,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是現實與可行的選擇。文章就如何更好地發展農資連鎖, 對安徽省農家福農資連鎖經營模式發展從經濟學和管理學角度進行了理論探討,并針對未來的農資連鎖經營發展趨勢,提出了農資連鎖經營需要進一步關注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農資連鎖;特許經營;發展戰略 農資連鎖經營是指經營農用生產資料、使用統一商號的若干門店,在同一總部的管理下,采取統一采購或授予經營權等方式,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一種現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營連鎖、特許(加盟)連鎖、自由連鎖等類型。這種現代流通方式在發達國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幾年在我國也迅速發展起來,各地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農資連鎖企業,實踐證明,農資連鎖經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分銷商品與服務的方法,同時還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農資連鎖企業的SWOT分析 (一)優勢 1.先進的連鎖經營模式。農資連鎖企業競爭優勢在于其是省內同行唯一采用特許連鎖加盟經營模式進行分銷的流通企業。規范統一的市場形象和價格,有利于在消費者中樹立品牌形象和迅速建立起全國市場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也有效避免了困擾其它同行產品的假冒侵權現象。農資連鎖企業公司開安徽農資連鎖之先河,構建起新的游戲規則。實行“統一品牌、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營銷、統一服務、統一核算”的“六統一”連鎖經營,規范農資營銷的各個環節,不僅做到商品質量有保證,同時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保證農資連鎖企業的農資連鎖經營在較高的平臺上運營。該種經營模式把鄉鎮連鎖店作為分銷終端,通過牢牢掌握終端市場,以低成本和服務來創造品牌,做大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 在連鎖店的設立上,公司從各鄉鎮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進行合理布局。一般在每個縣設立一個人、財、物完全由公司統一控制的銷售中心,成為本地區的控制系統,把連鎖店設在鄉(鎮)或村上,最大限度地與消費者拉近距離。通常這些連鎖加盟商大部分都是過去的鄉(鎮)農技推廣站或供銷社的從業人員,具有多年經銷農資產品的行業背景,不但與農民有廣泛的聯系,而且還有場地、人力資源的優勢,基礎非常好,有利于農資連鎖企業開拓本地市場。 2.完善的品牌推廣體系。以往農資銷售一直不講品牌,徽商農資連鎖企業進入農村市場后,投入近百萬元進行農資連鎖企業品牌宣傳,擁有一批十分精通流通領域、農村市場、農資產品營銷的各類專才,具有先進的營銷理念和營銷技術,并制訂了富有創意和可操作性的營銷行動計劃,設計并注冊了徽商“農資連鎖企業”徽標,通過電視廣告、廣播、報紙、助學活動、農資連鎖企業報、配送車、墻體廣告、訪銷員和連鎖店等多層次、多渠道宣傳“農資連鎖企業”的品牌。安徽電視臺、安徽日報、安徽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對農資連鎖企業公司進行專訪,稱贊“農資連鎖企業”連鎖店是農民的放心店。據最近調查,不到一年時間,農資連鎖企業品牌無為縣知名度達到70%以上,巢湖(含山)和廬江縣達到50%以上,農民普遍認同,農資連鎖企業公司農資商品質量可靠、價格公道、服務又好,買農資連鎖企業商品就是買放心。 3.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公司擁有功能強大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前臺POS系統和后臺MIS系統、電子商務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業務分析系統、采購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配送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加盟商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不僅實現全部業務流程的動態監控和遠程管理,更可實現與生產廠商、結算銀行及公用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聯通。 (二)劣勢 1.管理與技術人才短缺。農資連鎖企業自成立以來,在不長的時間內,迅速引進一批農業專家與管理人才,他們對于商品的了解、市場判斷等具有很強的實力,為公司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公司規模的迅速擴大,區域市場的不斷拓展,以及市場競爭的不斷變化,需要更多的管理專才、營銷專才與行業專家,現有人手明顯不足。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內自行培養出緊缺人才,從市場上也很難一下子招聘到合適人員,因此,人才短缺問題已成為農資連鎖企業發展的一道“瓶頸”。而這道瓶頸如不能及時解決,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 2.短期內融資壓力較大。連鎖經營是規模經營,因此對企業的融資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農資連鎖企業正處于高速擴張期,急需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與流動資金,對公司的實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公司正與銀行、投資機構、農業部門廣泛接觸,有望在年底前獲得1~2億元的貸款或投資,暫解部分資金壓力。 3.缺乏強勢的企業文化。農資連鎖企業從成立至今不到三年時間,員工來自四面八方,其中大多數人都有過從業經驗,思想觀念千差萬別。有人戲稱公司現在正處于“井岡山”前期,各路人馬各有神通,但卻是未經整編的散兵游勇。農資連鎖企業急需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強勢企業文化,并運用這套文化對這批人馬進行“三灣整編”,從而將各種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一支有戰斗力的企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