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廣西林業資源大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考
王永富
論文關鍵詞:廣西林業低碳經濟節能減排戰略思考
論文摘 要:廣西長期延續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經濟增長對資源的高度依賴,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是廣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力發展廣西林業,全面推行“低碳經濟”,促進廣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層次的提升,努力建設廣西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廣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為新一輪國家競爭的焦點和核心。廣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長期延續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經濟增長對資源的高度依賴,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今后的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林業建設,對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資源消費方式進行變革,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是廣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廣西林業建設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廣西發展低碳經濟的最大優勢和潛力在林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2008年,廣西生產木材約1.5億立方米;目前,林業用地面積2.26億畝,全區森林面積1.93億畝,森林覆蓋率達54.2%;人工林、速豐林、經濟林總面積均居全國第一位。
1.林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有效途徑。植樹造林增加碳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碳吸收和固碳;保護森林,控制森林火災和病蟲害,減少林地的征占用,減少碳排放;大力發展經濟林特別是木本糧油包括生物質能源林;森林作為生態游憩資源,為人們提供了低碳的休閑娛樂場所;使用木質林產品、延長其使用壽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護濕地和林地土壤,減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業減排不可比擬的低成本優勢,能夠增加綠色就業、促進新農村建設等,還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適應氣候變化的功能。
2.林業是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的著力點。加強林業建設,發展低碳經濟要求樹立生態文明的技術創新價值觀,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必須改變工業文明的技術創新價值觀,發展低碳能源技術,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通過生產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生產工藝和生產組織與結構創新,實現對能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有效地降低能源強度,減輕環境污染,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3.林業建設對廣西低碳經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對低碳經濟的研究、試點和討論大都集中在工業,特別是能源領域,而最有潛力的林業卻被忽略了。面對發展低碳經濟的各種障礙,根據現實情況,充分發揮廣西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功能與作用,應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內容。通過林業措施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成本低、綜合效益好,而且不會像有些所謂的低碳工業項目,在設備生產過程中又會造成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實施廣西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增強碳匯能力,是發展低碳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二、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廣西已基本建成了完善的林業科技研發推廣體系,為加強森林經營和濕地恢復保護、鞏固發展林業碳匯成果提供了良好基礎。近年來,廣西十分重視發展低碳經濟,倡導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取得了明顯成效。
1.城市環境質量穩中趨好。大氣環境方面,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整體保持在二級水平,廣西14個城市中達到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二級目標要求的城市有12個;14個城市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濃度比上年略有降低城市酸雨污染平均水平較2008年有所減輕,年平均酸雨頻率下降了9.2個百分點。水環境方面,2009年廣西主要河流水質總體良好,大部分河流可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要求;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狀況“良好”,整體較2008年有所提高。城市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78.6%的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處于好或較好水平,57.1%的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處于較好水平。
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減。截止2010年4月底,廣西化學需氧量減排方面已建成并投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共22座;工業污染減排工程項目完成率97.08%;結構減排項目完成率100%;二氧化硫治理工程減排項目25項,結構調整減排項目完成率100%。到2009年底,經國家環保部審核,廣西二氧化硫排放量為89.05萬噸,比200年減少13.27萬噸,下降了12.97%,與全國同步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97.63萬噸,比2005年減少9.37萬噸,下降8.76%,已完成“十一五”總目標的72%。
3.農村環境形勢比較嚴峻。在廣西,農村環境形勢比較嚴峻,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已成為廣西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鄉鎮工業布局不當,工業污染比較突出,化肥、農藥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區面源污染比較突出,畜禽養殖污染日趨凸顯。由于廣西在中國屬于欠發達自治區,面臨加快發展的重任,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門領導對節能減排的認識不足,對環境的治理明顯落后于經濟發展。
4.污染減排工作任務艱巨。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最后一年,廣西的污染減排目標任務是,化學需氧量要完成9.93萬噸的減排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必須控制在92.2萬噸以內,即需要完成6.85萬噸的減排量。廣西污染減排壓力仍較大,面臨的減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三、廣西發展低碳經濟的制約因素
當前,廣西處于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階段,新項目不斷上馬,新投資不斷注入,資源環境壓力日益明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變;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低碳產業、新興產業規模偏小,技術和人才“瓶頸”突出,實力和競爭力偏弱。
1.生產技術,資源利用率以及傳統觀念的落后。目前廣西的生產技術、資源利用率以及傳統觀念都在阻礙著廣西進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一些科技含量較高、附加值高的清潔能源產品和技術停留在初級階段;能源技術的落后也成為制約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障礙。另外,人們低碳消費意識淡薄,沒有養成良好的節能減排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
2.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由于特殊的自然條件、經濟結構和布局,廣西生態環境問題尤為嚴重。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等環境污染逐年加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危害也非常突出。盡管廣西在生態環境整治方面取得較大成績,但由于粗放增長方式沒有得到轉變,致使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由此引發和加劇了多種社會、經濟矛盾。日益短缺的水、土資源正在被污染、破壞,嚴重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安定。
3.山區林立,交通設施不完善。廣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長期以來由于區內交通設施不完善,已經形成了高污染、高耗能、超重型的產業結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強度大、環境承載能力弱,經過多年的發展,資源環境問題已經非常突出。 四、廣西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思路
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為確保廣西“十一五”減排目標的實現,必須大力發展林業建設,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廣西低碳經濟發展。
1.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樹立低碳經濟理念。低碳經濟不僅僅牽涉到地區、政府和企業的產業選擇問題,也牽涉到社會公眾平時的行為習慣問題。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樹立綠色能源、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綠色住宅、綠色交通的新理念。作為后發展地區的廣西,決不能重復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傳統工業化路子,必須樹立低碳經濟理念,把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廣西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選擇。
2.發展壯大廣西循環經濟,重點抓好工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是一種善待地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從而使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盡可能低的程度。通過資源的綜合利用,使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抓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抓好運行設施監管,從嚴查處造假行為;要切實加強用能管理,強化重點耗能行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監管。
3.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行業內部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目前拉動廣西經濟增長,主要靠汽車、電力、化工、水泥、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而這些產業具有明顯的高碳特征。在工業內部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和低耗能產業,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污染排放強度。在保持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前提下,加快推動具有高耗能特征的食品、鋼鐵、汽車、有色金屬、建材、電力等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發展信息業、咨詢業、科教文衛以及法律、會計等中介機構。要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加快高新技術在金融、咨詢、貿易、文化等服務領域的應用與推廣,增強服務業的競爭能力。
4.加強區域互利合作。由于區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大大降低各自的生產成本,促進各方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促進全面、協調、均衡和可持續發展。廣西作為連接中國與東盟、我國粵港澳與西南地區的核心區域,在多區域合作中發揮核心帶動作用,參與國際國內低碳經濟合作潛力巨大。應發揮比較優勢,拓展低碳經貿合作;優先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打造“低碳”北部灣;借鑒“低碳世博”模式,打造“低碳”中國-東盟博覽會,開設中國-東盟低碳論壇,促進中國-東盟低碳經濟合作。
5.構建產業生態集群。要突出發展二三產業,以林產工業為主,逐步建成以木竹加工、林產化工、生物能源及油茶加工為主的產業發展集群,使產業集群向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打造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實施電解鋁、制糖、造紙等重點行業的循環經濟工程,推行清潔生產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模式,開展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淘汰煉鐵、煉鋼、造紙、酒精、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落后產能,為先進產能和新興產業騰出發展空間。
6.建立適應廣西區情的支持低碳經濟的體制機制。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尤其需要有體制機制上的保障,確立企業的主體地位,發揮好市場的主導作用和政府的推動作用。廣西要制定、出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總體方案、相關能源立法,推行低碳財政、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大力引進戰略投資,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跨國經營視野的低碳經濟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資源市場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資金保障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大低碳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將能源資源消耗、生態環境損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體系,全面落實綠色GDP考核干部任用督導機制。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新產業革命方興未艾。面對低碳經濟時代的新機遇、新挑戰與新要求,廣西大力發展林業,有條件、有基礎實現低碳經濟的突破性、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瑞剛等.低碳經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J].學術界,2010(3)
2.楊莉.低碳經濟發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23)
3.馮之浚等.低碳經濟與科學發展[J].中國軟科學,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