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知識產權戰略導向的技術創新模式應用——以廣西企業為例

羅建華 王慧娟

論文關鍵詞:技術創新模式知識產權戰略廣西企業

論文摘要: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與其知識產權戰略相輔相成,知識產權戰略在驅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成為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以知識產權戰略為出發點,結合企業所處行業特征以及企業自身條件,分析了不同戰略下的技術創新模式的發展路徑、如何運用技術創新模式,并以廣西汽車企業為例進行了驗證分析。

1引言

以企業為主體,在政府的引導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技術創新體系已初步形成,但企業技術創新工作還存在著明顯不足,例如企業在戰略層面上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不夠,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滯后等。如何使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的相互促進發展、共同提高技術創新主體的核心力量,也就成為了廣西地區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通過對廣西多家企業的調研,本文以知識產權戰略為引導,研究分析現有幾種主要技術創新模式的應用條件與方法。

2知識產權戰略導向的技術創新模式分析

2. 1現有幾種主要技術創新模式

根據技術創新方法的不同,目前普遍認同的技術創新模式有三種:自主創新,合作創新以及模仿創新。三種模式各有不同特點及其適用條件,如下表所示

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目標是在技術與市場上都處于領先地位,但自主創新要求企業擁有雄厚的研發資金與實力較強的研發隊伍,除此之外,自主創新需要企業擁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

企業合作創新通常是企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多個創新主體為了共同的研發目的,投人各自的優勢資源所形成的合作。與自主創新相比,合作創新的創新主體無法獨占創新成果,以獲得絕對壟斷優勢,同時可能面臨合作研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泄露和流失的問題。

模仿創新并不是簡單的拷貝,通常創新主體需要對其引人的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使創新成果甚至超過原有的技術水平,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2. 2知識產權戰略導向下的技術創新模式適用條件分析

知識產權戰略按照的商業化運作方式,可將其分為進攻型知識產權戰略、防御型知識產權戰略、以及進攻防御結合型知識產權戰略。在研究開發的過程中涉及知識產權戰略的運用是多方面的,例如利用專利情報、評價研發成果、申請專利以及對競爭對手采取的策略等,因此,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與技術創新模式緊密相關。

進攻型戰略具有先動優勢,采用進攻型知識產權戰略的企業一般是這一行業的大企業,其核心是擁有和主動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因此,自主創新模式是進攻型戰略的有力支撐。當企業進人不熟悉領域,由于缺乏經驗,可以采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發的形式。

防御型戰略通常被缺乏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所采用,此戰略可以規避經營風險,減少資金投人。處于技術起步階段的企業將主要精力投人到風險較小又能較快贏利的模仿創新項目上,以獲得較快的提升速度。同時由于技術問題的復雜性日益突出,企業單憑一己之力難以解決某些技術問題,特別是對那些技術人才和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而言,合作創新更能給企業帶來效益。

通過對廣西多家企業的調研顯示,盡管廣西有一批擁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但大部分企業缺乏知識產權意識,未能將知識產權提升至企業戰略的高度。技術創新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手段,但企業要保持其市場競爭力并持續發展需要有知識產權戰略平臺的保障。為了使知識產權戰略對技術創新模式起到導向的作用,本文將在下一節著重研究如何結合行業的特點以知識產權戰略為出發點引導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選擇適合的技術創新模式的發展路徑。

3知識產權戰略導向的技術創新模式應用

知識產權戰略的選擇不僅與企業規模、實力等自身條件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與企業外部環境息息相關。本文首先通過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因素的分類、量化,利用SWOT戰略分析法確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確定了知識產權戰略之后,結合行業特點分析在每一種戰略下。

3. 1 SWOT戰略分析法

本文選取內部關鍵因素包括:企業戰略、資本投入能力、研發能力、制造和營銷能力、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合理的激勵與薪酬制度、企業組織結構、企業文化。選擇外部關鍵因素包括:市場結構、技術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行業環境、技術趨勢、知識產權制度、政府政策。

根據SWOT戰略分析法,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過程就是把內、外部條件進行綜合衡量,充分利用企業資源的過程。在形成的四種戰略下,SO代表發揮企業內部優勢去利用外部機會的戰略,WO是運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弱點的戰略,ST表示利用內部優勢去避免或減輕外在威脅的影響,WT代表直接克服內部劣勢和避免外在威脅的影響。具體運用到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中,四種戰略的含義如下表所示:

3. 2不同知識產權戰略下的技術創新模式應用

本文主要以汽車行業為例,截止2008年年底,除去外觀設計,一般車輛類共擁有專利8203項,其中實用新型占多數。

(1)防御型知識產權戰略下的技術創新模式

2008年中國有17家汽車企業人圍世界500強,在此17家企業中排名最前的中國一汽08年的銷售額僅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14. 5 %。由此可見與世界先進企業相比,我國的汽車行業企業競爭力依然不足,研發能力存在明顯差距。采用防御型知識產權戰略的企業一般技術與經濟實力較弱,在此種戰略下,我國汽車企業采取傳統的追隨模式、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步縮小與領先者之間的差距,為企業今后的技術創新活動打下基礎。

(2)進攻型知識產權戰略下的技術創新模式

我國的汽車行業起步相對較晚,面臨著趕超發達國家與國內競爭的雙重壓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出高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才能使我國的汽車企業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國的專用車產業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同類產品相比已基本接近,預計到2010年,我國專用汽車年需求量為89萬輛,保有量為600萬輛;到2020年,這組數據分別為174萬輛和855萬輛。面對此種市場前景,處于進攻型知識產權戰略的中國汽車企業可采取自主創新的模式,以在各種競爭性技術當中發展成為計導設計。另一方面,企業可能因過度依賴其核心能力,受到原有技術極限的限制,從而忽視一些重要的新技術。此時企業在以自主創新為技術創新的主導模式下,以合作創新為輔助方式彌補由于單一路徑而造成的局限性。

(3)混合型知識產權戰略下的技術創新模式

采用混合型戰略的企業科研能力可能不強,但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企業如果只通過單一的模仿創新對其產品工藝進行改進,很容易對領先者產生技術依賴。對于技術基礎較好、市場開拓能力較強的企業,應著重突出自主創新,采用基于自主創新的吸收引進再創新模式,才能使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例如,在我國的汽車行業中合資企業不可忽視,合資企業往往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在進行技術引進、產品本土化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自主開發本土化生產。

4廣西企業案例分析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年報統計,在全國35個省、直轄市當中,廣西的專利申請總量排名第24;專利授權量排名情況與申請量排名情況略有不同。此外,廣西的發明專利只占其專利總量的6. 5 %,低于全國水平。由此可看出,廣西區不論是從知識產權數量還是質量上來說,都是處于較弱勢的地位。要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先提升知識產權意識。本文以LZWL汽車有限公司為例,對知識產權戰略導向的技術創新模式選擇加以分析與說明。 LZWL屬于大型國有獨資企業,現有員工4700余人,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和專用汽車。2008年,中國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業累計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4: 12% ,累計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5. 92% ,截止2008年11月底,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8303家。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汽車零部件產業持續增長,但是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仍然激烈,在此種形勢下,各企業更需要加強技術創新的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柳州五菱的專用車產品完全由五菱自主研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新產品的貢獻率高達70%;汽車零部件與發動機主要以聯合開發、委托開發的形式進行技術創新。

在筆者進行調研期間,首先通過專家賦權法確定了技術創新模式選擇的內、外部關鍵因素的權重,內部關鍵因素權重分別為:企業戰略0. 08,資本投人能力0. 19,研發能力0. 25,制造和營銷能力0. 18,知識產權管理能力0. 08,合理的激勵與薪酬制度0. 12,企業組織結構0. 05,企業文化0. 05外部關鍵因素權重分別為:市場結構0. 10,技術市場0. 12,資本市場0. 10,勞動力市場0. 10,行業環境0. 18,技術趨勢0. 15,知識產權制度0. 07,政府政策0. 08 。

確定各關鍵因素的權重后,再由企業相關人員填寫關鍵因素評分表,評分結果如下表所示:

綜合各因素的權重,最終得出各專家對該企業內外部因素的評價,內部關鍵因素的加權平均分為4. 465,外部關鍵因素的加權平均分為3. 063。綜合兩種因素的最終評分可以推出,該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威脅大于機會,內部條件的優勢大于劣勢。此時盡管企業面臨一定的威脅,但企業自身優勢較為明顯,有足夠的實力對抗環境的威脅。根據第三部分表二所示,五菱位于第三象限—混合型知識產權戰略,該企業應充分利用合作創新的優點,整合外部資源,同時利用自身擁有的先進技術形成獨有的核心產品進攻市場。LZWL目前所采取的技術創新模式基本符合以上分析結果,其專用車部分完全采用自主創新模式,發動機部分采用聯合開發模式,零部件則采用委托開發形式。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需要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尋求自身優勢,使企業的資源能力得到最有效的發揮,轉化或分散面臨的外部威脅,扭轉不利的局勢。

5結論與啟示

本文首先通過SWOT分析法確定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然后根據行業特點分析在不同的戰略下企業適用的技術創新模式。通過全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企業采取的創新模式不是隨機選取的,技術創新模式與知識產權戰略相互影響。企業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是一個隨著企業發展方向、知識產權戰略改變而變化的動態過程。技術創新能力既是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決定條件,同時知識產權戰略也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2)技術創新的三種模式不互斥。模仿創新作為技術創新的初始階段,為企業今后的技術創新活動打下基礎,而自主創新作為創新的最高形式,也需要其他技術創新模式的補充。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面對不同的產品或不同的技術領域可以選擇最適合的技術創新模式,以達到最優效果。

(3)本文通過專家法確定了技術創新模式影響因素的權重,在內部影響因素中企業的研發能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企業組織結構與企業文化與技術創新模式間的直接聯系較少;在外部影響因素當中,本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以及技術趨勢對技術模式的選擇影響最大。

(4)專家分析法、SWOT分析法雖然仍然存在需改進的地方,隨著環境因素的日益復雜化,關鍵影響因素指標的設置也有待完善,但它已可以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選擇過程提供參考。

近年來,以玉柴、柳鋼等廣西企業為代表,廣西地區在增強自身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技術水平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廣西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存在較大差距,仍有較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不明晰,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因此,廣西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廣西特色產業的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創新機制。企業在運用專家分析法、SWOT分析法為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提供參考時,必須結合企業自身及所處環境的具體情況,進行更為具體的討論分析。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