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資源優勢的河南省文化旅游發展戰略探析
賈蕊
摘要:河南省文化旅游資源具有資源豐富、類型齊全、歷史悠久、文化品味高、分布廣與組合佳、地區差異明顯等優勢,在充分發揮資源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由戰略目標、戰略步驟、戰略重點和戰略措施組成的戰略體系,積極推進河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資源優勢;文化旅游;戰略
1河南省史化旅游資源的概況
河南是個文物大省,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和文化的中心,悠久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河南境內已明確的各類文物點有28168處。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達96處之多,在全國各省市中占居第二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6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14處。世界文化遺產2處。特別是河南人文薈萃,造就了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名人,像黃帝、伏羲、老子、李白、杜甫、李商隱、岳飛這些名人志士都在河南留下了不朽的業績,在中華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全省文化旅游資源可以細分為文化景觀資源、文化風情資源、文化藝術資源見表1。
2河南省文化旅游資源的優勢
2.1資源豐富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歷史文物古跡之多、時代連續性之強,在全國都是罕見的。全國8大古都,河南就占4座,是全國館藏文物最多的省。數量眾多的文化旅游資源為河南省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2類型齊全
河南的文化旅游資源不僅數量多,而且類型全,河南省文化旅游資源主要包括:故都文化、遺址文化、紅色文化、花卉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武術文化、姓氏文化、特產文化、民俗文化等十個大類,幾乎涵概了中國旅游文化資源的全部類型。不同歷史時期的古人類遺址、宗教寺廟、民居建筑、陵寢建筑、石窟石刻、革命遺址、風土民情、節日慶典、城市風貌等,幾乎應有盡有。
2.3歷史悠久
河南的文化旅游資源大部分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從萬年前的南召猿人,經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至現在,在河南省都有大量的歷史遺存和出土文物。 2.4文化品位高
河南的文化資源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很多都是全國之最。例如華夏第一文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華夏第一寺——洛陽白馬寺、華夏第一關——靈寶函谷關等,都是全國著名的人文景觀。另外,從國家旅游局年推出的以文物古跡游為主題的幾條專項文物古跡旅游線路也可以看出河南文化旅游資源地位之高。
2.5分布廣、組合佳
河南省文化資源的分布極廣,全省所有縣市均有分布。同時,又具有相對集中的特點,即文化旅游資源相對集中于隴海鐵路沿線、京廣鐵路沿線、大小城市及其周圍地區。這種空間分布特點十分有利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另外,河南的文化旅游資源大多都與自然旅游資源復合存在,二者相得益彰,從而使旅游資源的價值增強、吸引力增大。
2.6地區差異明顯
河南省文化旅游資源的地區差異主要反映在文化特色。例如,安陽和鄭州等城市的殷商文化、開封的宋文化、信陽的楚文化、南陽的漢文化、許昌的三國文化、洛陽的多朝代文化等,都很富有地方特色。
3推進河南省文化旅游發展的戰略
3.1戰略目標
深度開發河南省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成商品位、高價位的旅游產品。應該及時調整思路,由資源開發型向產業發展型轉變、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塑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文化特色,塑造整體形象,提升河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的競爭力,使河南成為海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游客文化旅游首選地,由旅游資源大省轉變為旅游經濟強省。
3.2戰略步驟
第一階段(2008~2010年)。圍繞鄭汴洛都市圈,突出黃河文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佛教文化的旅游主題。開發黃河生態游和城市近郊游,使鄭州成為全省旅游的對外開放窗口、旅游首選目的地、游客集散中樞和服務中心;整合洛陽優勢旅游資源,挖掘洛陽龍門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化蘊涵;力爭恢復開封古城水系,開發古城墻,重現宋都千年夢華古韻。
第二階段(2011~2020年)。充分發揮以鄭、汴、洛為主的沿黃河旅游帶的產業聚集和輻射作用,構建我省文化旅游核心區和產業集群。著力把少林寺——龍門石窟打造成國際化旅游精品,使其成為引領河南旅游發展的王牌。把開封宋都古城、安陽殷墟、鄭州黃帝故里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
3.3戰略重點
(1)優先開發黃河之旅旅游線。
中原旅游區黃河之旅旅游線是河南省旅游資源類型齊全、分布密集、特色鮮明、基礎好、潛力大的綜合性旅游線。是國家旅游局推出的14條專項旅游線之一。把開發建設黃河之旅旅游線作為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的龍頭,分層次開發,南北向輻射,可以帶動全省旅游業的發展。
(2)大力開發古遺址和古文化系列。
開發以洛陽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為代表的古遺址系列。以洛陽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遺址世界文化遺產、鄭州嵩山少林寺、開封宋都古城、炎黃始祖文化廣場為主體,塑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將古都文化、宗教文化、武術文化、尋根文化等河南優勢文化推向世界。圍繞古都、尋根、民俗、民間工藝等文化資源,突出項目帶動,通過高品位策劃,促進旅游文化資源的整合,開發一批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重點文化旅游景區和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形成產業優勢。
開發以太吳陵、皇帝故里、白馬寺為代表的古文化系列。古文化旅游的重點區域,如太吳陵、觀星臺、河南博物院、老子故里、黃帝故里、菱里城、嵩陽書院、溫縣太極村、云夢山鬼谷子洞、白馬寺、關林、虢國博物館、商丘古城,武候祠、大丕山、比干廟、閼伯臺、木蘭祠、應天書院、壯悔堂等商品位的文化旅游資源,應深化和升華文化內涵,美化景區環境,優化視覺景觀,增加參與性和娛樂性的旅游內容,營造文化傳播和科普教育氛圍,逐漸發展成為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重要的文化旅游產品。
(3)積極發展紅色旅游。
把信陽紅色革命根據地、竹溝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鄭州二七紀念堂、桐柏葉家太莊、確山楊靖宇故居、晉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鎮平與夏邑的彭雪楓紀念館、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為代表的革命紀念地和以林州紅旗渠、蘭考焦裕祿陵園等革命傳統教育品牌資源,作為河南著名的紅色旅游標志,進行組團發展,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充實配套服務功能,創新展示方式,增強游覽效果。同時加強與湖北、安徽兩省的合作。使之成為中國重要的紅色旅游勝地和該區域旅游經濟的龍頭。
3.4戰略措施
(1)精品名牌戰略。
隨著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文化品位不斷提高,傳統文化旅游產品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弱化。因此,今后我省尤其要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內涵,變產品驅動為形象驅動,強化河南省文化旅游產品的主打品牌形象,進行個性再塑造。以鮮明的區域整體形象對國內外旅游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全面提升建設水平和文化品位。
(2)外向帶動戰略。
大力開發具有華夏民族特質的文化旅游資源,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塑造鮮明的文化旅游主題,突出精品旅游線的外向帶動作用和龍頭地位。加強與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的合資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國內既有的精品旅游線路和國際客源組織渠道,構建國際化的營銷網絡。
(3)行業聯動戰略。
文化旅游開發的過程中,旅游酒店的興建、設計、裝飾等方面應該體現河南省的文化特色,使游客在住宿的時候就能體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旅游餐飲業也是能夠體現異質文化的重要行業,河南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飲食和風味小吃,也是彰顯河南文化特色的重要物質載體,所以,河南餐飲業應在口味、工藝、包裝、環境營造等方面做出調整,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齷飲食品。同時,政府職能部門也應為文化旅游開發提供相關的政策環境,在招商引資,規劃開發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4)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河南省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要堅持“保護性開發”,提倡旅游生態安全。強化限制性條件及可持續發展的效益,嚴格遵循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有關法規,杜絕破壞性建設,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對旅游開發的承受力,統籌考慮開發地的人口、社會、經濟、環境及資源狀況,以實現資源和環境的持續利用,實現河南省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