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戰略的實施現狀探析
李謝莉 張建華
摘要本文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四川省工商聯文化產業商會的160家民營企業會員單位一體化戰略的實施?,F狀進行了調研,分析了當前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戰略的現存問題,并結合近期行業背景,提出了提升一體化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戰略現狀
一、研究動機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部《關于加快文化發展產業的指導性意見》也將出臺,內容之一就要扶持民營文化企業的健康發展。將對其與國有文化企業一視同仁。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視扶持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四川文化產業發展“十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產業發展。2006年四川省文化產業機構中的民營文化企業單位、總收入、從業人員比例分別達到79%、72%、75%,年利稅達4.5億元,民營文化企業已經發展成為四川省文化產業一支名符其實的生力軍,且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一體化戰略作為企業資源戰略性整合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機制,已成為關系到民營文化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本文則力圖對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戰略的實施現狀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現存問題并討論改進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四川省工商聯文化產業商會(以下簡稱“商會”)的160家民營企業會員單位一體化戰略的實施現狀進行了調研。商會聚集了本省文化產業的200多家代表性企業,其中民營企業共有195家,如安仁建川博物館、成都武侯祠錦里旅游文化經營管理公司、四川金手指文化傳播公司等。本調查剔除了市場份額較少的35家企業。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60份,實際回收143份,回收率為89.38%;有效問卷122份,有效率為85.31%。問卷調查由三部分27個問題組成;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企業名稱、成立時間、職工人數、企業類型和業務范圍5個問題;第二部分是對受訪企業一體化因素的調查,包括企業對自身一體化程度的判斷、一體化戰略的影響、遭遇的困難和受阻因素4個問題;第三部分是對受訪企業經營績效和一體化狀況調查的18個問題,前9個問題從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方面調查企業的經營績效,后9個問題則是調查訪企業一體化程度及其類型。
三、研究發現與分析
1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的企業規模、公司類型和經營業務有待提升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規模方面,受訪企業中中型企業(員工人數為50~300人)為105家,占總數的86.1%;大型企業(員工人數為300~i000人以上)有12家,僅占9.8%;小型企業(員工人數為50人以下)為5家,只占4.1%??梢?,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以中型企業為主體,已初具規模,但是大型企業數量極少,且缺乏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大型企業。
企業類型方面,受訪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有92家,占總數的75%;合伙企業為19家,占16%;獨資公司為6家,占5%;而股份有限公司僅有5家,占4%。可見,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以傳統的有限責任公司為主,而管理體制更完善且能夠直接募資、融資的股份有限公司非常稀少。
業務經營方面,受訪企業中98家經營的業務僅限于文化產業的某一領、某一行業,占企業總數的80,33%;僅有24家企業涉及多種業態經營,僅占企業總數的19,67%,可見,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流動性較弱,價值鏈整合的程度也不高。
2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的一體化形式多樣,總體程度不高
首先從一體化形式來看,有以下四種形態:一是縱向一體化。調查中,筆者將縱向產業鏈抽象分解為“創意策劃一生產一銷售一廣告經營一衍生產品開發及銷售”五個環節,而結果顯示涉及兩個及以上環節的企業有81家,占企業總數的66.39%,表明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在縱向一體化延伸上較為普遍,但自主經營三個環節及其以上的僅有54家,不足五成。二是橫向一體化。受訪企業中僅11.02%的企業曾經兼并過其它同類業務的企業,7.09%的企業采用收購方式進行橫向一體化,說明橫向一體化的情況極少。三是企業間協作方式的一體化,79.53%的受訪企業在非自營的業務上并選擇了長期穩固的各種聯盟方式的協作,說明在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非自營業務上進行協作是大多數民營文化企業的共同選擇。四是個別企業的創新形式(見后文)。可見,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的一體化戰略是以縱向一體化為主要形式的,但總體程度不高。
其次從產業鏈角度來看,一體化程度總體也不太高。調查中,筆者將文化產業鏈劃分為“文化產品的概念創意一生產一銷售一衍生產品的開發及銷售”四個環節,并界定經營業務涉及其中三個及以上環節即判斷為一體化程度高的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受訪企業中僅有33家企業屬于產品一體化程度高的,占總數的27.05%。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一體化程度高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播及電視電影、文藝演出服務這兩個領域。
3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戰略的動因不一與多重阻礙
首先,關于企業追求一體化戰略的動因,筆者將其分解為“成本降低、盈利增加”、“市場份額擴大”、“企業朝做大做強目標邁進”和“市場競爭力增強”和“其他(自填)”五個因素(可多選),調查顯示一體化程度較高的33家企業中,有23家企業認為一體化戰略可以成本降低和增強市場競爭力,占69.67%;18家企業認為一體化戰略可以使得企業規模做大做強,占55.74%的;15家企業認為一體化戰略的實施使得企業市場份額擴大。占45.90%;此外,“其他”因素還有“一體化戰略可以使外部交易內部化,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可以強化內部控制和協調,提高進人壁壘”等??傊?,企業追求一體化戰略動因依據自身狀況而呈現多樣化特點。
其次,關于一體化戰略實施所遭遇的困難,筆者設計為“對產業準人政策的擔憂”、“人才缺乏”、“資金不足”、“資源不足及資源整合力不夠”和“其他(自填)”五個因素(可多選),調查顯示有64家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產業準入政策問題,其中持這種觀點的,一體化程度較高的33家企業中有19家企業,程度較低的89家企業中有45家,均超過五成;此外,有56家企業指出了人才缺乏的影響,占45.90%。這表明,半數以上的受訪企業深感政府產業準人政策的嚴重制約,這與國內大多數學者的相關研究相印證;同時,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制約因素。相比之下,資金不足的影響不太大,這與當前融資環境的改善有一定聯系。 4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程度與企業績效的正相關
關于一體化戰略實施對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的價值,本調查中筆者提出了三個研究假設——假設1: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程度與其績效正相關;假設2:采取不同類型一體化戰略的文化企業之間存在顯著績效差異。假設3:企業間協作能增進企業績效。調查結果使這三個研究假設證明都得到了支持和印證,結果表明:其一,企業一體化程度與其經營績效正相關,企業的一體化程度越高,經營業績也就優秀;其二,不同類型的一體化戰略存在企業績效的差異。無論是從企業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還是從可持續發展能力來看,縱向一體化戰略較之于橫向一體化戰略的更強;其三,企業間協作能增加企業經營績效,企業間協作程度越高,那么企業經營績效就越高;反之,企業問協作程度越低。那么企業經營績效就越低。
5 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戰略的自我創新
調查中,除了上述三種形態外,個別受訪企業還創新性地發展了一體化戰略。例如,商會會長單位四川金手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于2004年底提出并實施了“文化產業網狀一體化戰略”,它是一種以知識產權為核心、根據企業價值鏈延伸而形成新型企業戰略,是一種網狀的復合產業鏈。具體地說,公司業務經營幾乎囊括了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產品和服務都以知識產權為核心,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呈網狀發展;網狀產業鏈上的結點之間是相互輻射、相互傳遞的關系,因此每一方面的產品和服務都可能在某一特定時期成為中心,某個結點上的增值都可能帶來整個價值網的增值,即出現經濟學意義上的“馬太效應”。這種新型一體化戰略的提出是本土企業家對一體化戰略的創新與發展,它對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本土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具有啟發性意義。
6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產業鏈中生產不再是核心環節
關于企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75.41%的受訪企業均認為生產已不再是核心環節,取而代之的是廣告經營和銷售等業務。其一是對從事電影、電視行業的企業調查顯示,64.75%的受訪企業認為廣告經營在產業鏈中居首要地位,發行和經營環節次之;而在過去,制作和生產被視為核心環節。其二是對從事出版行業的企業調查也顯示,50.82%的企業認為當前重要性居首位的是銷售,其次是廣告;同樣在過去,印刷、出版業務也被視為核心環節,廣告和銷售則是邊緣環節。其三是對從事文化用品及芑術品生產的企業調查也顯示,59.84%的企業認為銷售是最重要的環節,而生產、制造不再是核心環節。這種觀念的巨大轉變,與我國文化產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有直接聯系,市場推廣在產業鏈中越發居于核心位置。
四、思考與建議
綜上所述,當前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的一體化戰略是以縱向一體化為主、以企業間協作為輔,橫向一體化極少,一體化程度總體不高;同時它們敢于創新,潛力巨大。結合文化部即將給予民營文化企業“國民待遇”、扶持其發展的行業背景,筆者提出了提升四川民營文化企業一體化水平的幾條建議:
1四川民營文化企業應具有橫向一體化的擴張意識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盡管近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17%以上,而現階段國民文化消費缺口仍高達3萬多億元,。增長空間極大。另一方面,長期排斥在體制之外的民營文化企業也還處于初創發展期,我們看到四川民營文化企業目前以中型企業為主,且企業間的橫向一體化即同類企業的兼并整合極少。但是,近期文化部《關于加快文化發展產業的指導性意見》首先就是加快資源的整合,鼓勵和支持大型國有文化企業、集團實行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同時“對民營文化企業和國有文化企業一視同仁,給予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爭”??梢灶A見,隨著市場化推進和產業政策落實,將來優勢企業兼并收購弱勢企業,改變產業內部布點過多、力量分散、規模不經濟狀況乃大勢所趨,國有文化企業之間乃至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兼并組合不可避免,因此民營文化企業應來雨綢繆,加快自身發展和內部體制改革,并通過橫向一體化戰略做大做強,以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民營文化企業集團。
2四川民營文化企業要重視縱向_體化的水平提升
在當前巨大的市場空間中,以縱向一體化來占領市場份額和擴大企業規模成為民營文化企業的共識。但是實施不慎。也會帶來深度風險。筆者認為,民營文化企業實施一體化戰略應注意如下三個原則:一是“入圍”產業的比較優勢原則,在開放的市場中,文化產業價值鏈的拓展必須以比較優勢入圍,企業是否具有自生能力,關鍵取決于這個企業是否按比較優勢來進行生產經營,這可以擴展到同一個產業中不同產品的選擇,還可以擴展到擁有多個行業的企業。二是核心產業的選擇原則。核心產業的定位,首先是該產業的市場前景和競爭狀況;其實是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競爭力,進入后是否會遇到巨大的障礙和阻力,是否會具有回擊該產業中現有企業的進攻實力;再次是企業將以多大的規模進入,成本一效益分析的結果是否對企業有利。三是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的原則。選擇資源整合時重視利用本地資源,包括本地的人力資源、文化資源和資金、技術等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外本地人才的培養也可以提高本地文化競爭力。
3四川民營文化企業須慎重對待企業間協作
目前,八成以上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在非自營業務上常常采取聯盟方式進行協作。企業間協作可以幫助企業不需并購就可實現產品和市場的多元化。但是執行戰略聯盟,各家企業的獨立地位不變而僅靠協議或承諾來維系,隱藏著諸多風險。在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政策和法制均不完善的時代背景下,民營文化企業缺乏政策和體制的“保護傘”,戰略聯盟失敗時大多有苦難訴、有冤難申,在與國有院團的合作中更是常常陷于弱勢地位,自身合法權益難以保障。因此,民營文化企業應慎重對待企業間合作的實施,處理好以下問題:一是慎選聯盟伙伴,聯盟的雙方或多方可能動機不同,目標有別,需要認真挑選、反復協商、達成共識;二是要在與中心企業的合作中培育與發展,逐步上升為核心企業,否則處于始終從屬地位就隨時都可能在合作中被替換;三是注意研究聯盟的控制和管理問題,如合作形式、管理方式、利益分配、責任及風險承擔、合作期限等等,尤其是規定何種情況下可提前退出聯盟,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
此外,筆者認為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民營文化企業“國民待遇”的細化落實也甚為關鍵。目前,行業準人與性質歧視、資源配置與項目扶持、項目招商與籌資融資、工商稅收與社會保障、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職稱評定與評優評先、公平競爭與權益保護等一直是民營文化企業急盼解決的現實問題。然而,“國民待遇”的落實與公平發展環境的建立,既有賴于政府對民營文化企業社會價值的認可和重視,更有賴于民營文化企業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2010年四川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就有強化和加快“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和規范管理”和“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勵國有、集體,個體、民營、外資等多種經濟成份參與開發、經營和企業化、市場化運作”兩條,這既是利好的信號,也是四川省民營文化企業以自身發展謀求更多權益保障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