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對西藏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思考

李原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西藏產業開發的重點雖各有側重,但基本上都沿襲了傳統的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思路。但實踐證明,這一戰略并不能有效地推動西藏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因此,轉變發展觀念,實施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發展戰略是西藏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文章論證了西藏實施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發展戰略的現實性、必要性以及所必須處理好的關系。 關鍵詞:自然資源;傳統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資源 傳統的自然資源轉換戰略雖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解決農牧民的溫飽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但并不適合西藏的區情。因此,轉變發展觀念,立足生態環境資源優勢,實施以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為基礎,提升區域生態環境服務能力,不斷擴大區域生態環境服務及產品的輸出,以此來增強西藏與區外的交換能力,從而促進西藏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發展戰略,是現階段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自然資源的含義 資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劃分,從其存在的狀態看,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是進行生產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基礎。所謂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之和。如水利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等。所謂社會資源,是指能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需要的人文環境和條件的總和。如資金資源、勞動力資源、知識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等。眾所周知從資源稟賦來看,西藏的資源優勢主要在前者。 二、傳統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實施 (一)傳統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在西藏的實施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藏產業開發的重點雖各有側重,但基本上都沿襲了傳統的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思路,投資重點一直放在資源開發項目上。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農牧業資源開發和采掘業是產業開發的重點。進入20世紀60、70年代,實施了“以糧為綱”的產業政策,農業資源繼續被列為重點開發的對象。自80年代以來,一方面繼續加大了對農牧業資源的開發;另一方面產業開發的重點放在了工業與旅游業上。自90年代以來,西藏以自然資源的初級利用為主的采掘工業與原料工業在整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基本維持在60%左右,而體現技術優勢的加工業在重工業與第二產業中的比重始終很低。進入21世紀,西藏第三產業的比重雖然一直在55%以上,但第一、二產業的產值并沒有減少,工業內部原料工業與采掘工業仍然占絕對優勢。采掘工業與原料工業一般以當地資源為主,投資大、附加值低、產業鏈短,且生產靈活性差、轉產可能性小、技術含量較低,對整個工業技術創新的帶動作用不顯著。導致形成了典型的資源密集型工業結構體系,不僅未能承擔起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相反卻加劇了其經濟發展對中央財政補貼的依賴程度。西藏“九五”計劃中提出了以加工工業、礦業、森林工業、建筑建材等為支柱產業,“十五”計劃中繼續把礦業、建筑建材業等作為支柱產業,并要求其年均增長速度比“九五”有較大幅度提高,顯然“九五”、“十五”的指導思想仍受傳統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深刻影響。實施生態資源轉換型戰略是西藏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傳統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弊端 傳統的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以對自然資源的初級利用為基礎,經濟增長依靠資源消耗量的增加來推動;西藏基礎設施落后、資金技術短缺、人力資本供給不足的狀況又反過來制約著增長式的轉變。這一戰略在促進區域經濟總量擴張的同時,對區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加劇了生態環境問題。一是草地退化嚴重;二是土地沙化加劇;三是水土流失加重;四是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五是自然災害頻發;六是農藥、化肥等的施用和工業“三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趨嚴重。區域經濟運行呈現出“投入越多,需要更多投入”的依賴型經濟特征。導致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傳統的資源轉換型戰略在發展理念、發展方式、開發重點等方面偏離了西藏的分工優勢,因而難以取得最佳的開發效果。西藏是個生態環境脆弱、但生態環境資源價值又十分凸顯的區域。而傳統的自然資源轉換戰略以GDP增長為中心,資源利用方式以經濟價值利用為主,資源的生態環境價值往往被忽略,并形成了與之相應的績效評價機制。其結果導致西藏產業開發中區域比較優勢——生態環境價值被忽視和削弱,這也正是西藏傳統產業效益不佳、難以成長的原因。 三、生態環境資源轉換戰略是西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戰略的內涵 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發展戰略不同于以往的自然資源導向型開發戰略,在戰略目標上不再以物質財富的增長為中心,而以區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和服務能力的提高為目標;績效評價將不再以創造物質財富的多寡作為唯一指標,而以綠色GDP和區域生態環境服務的增加來衡量;在資源利用方式上,將突出生態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提高區域生態環境產品及服務的輸出能力;在發展的動力上強調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來推動區域的發展。該戰略的核心與實質是把生態環境資源作為經濟活動的要素、作為參與商品價值形成的要素之一,在保護中開發利用生態環境資源,在開發利用中保護生態環境資源。 (二)實施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戰略的現實性 1、生態環境資源利用方式的多樣性 生態環境資源產品價值實現途徑至少可分為以下兩種:一是通過向區域內外提供生態環境服務形成價值;二是向區內外市場提供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生態環境資源產品。例如,對草場資源的開發,既可以用于發展畜牧業,也可以作為旅游景觀資源,還具有水土保持與生態防護功能;森林的開發,既可以提供木材、林下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也可以作為旅游景觀,還可以起到生態保護的功用。生態環境資源利用方式的多樣性增加了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戰略實施的現實性。 2、生態環境系統的可再生性 生態環境系統具有一定的自生長、自凈化能力,只要對生態環境資源的利用不超越自我調節能力的閾值,它就具有可再生性,這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正是生態環境系統所具有的這一特性,使得實施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戰略成為可能。 3、生態環境資源產業方興未艾 近年來,西藏生態環境資源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以生態環境資源為依托的西藏旅游業、高原綠色食品產業、藏藥產業的興起向人們展示了西藏生態環境資源產業廣闊的市場與誘人的前景。隨著綠色經濟、綠色食品在全球范圍的盛行,將進一步拓寬對西藏生態環境資源產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多杰才旦,江村羅布.西藏經濟簡史(上)[M].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 2、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西藏經濟概況(1965-1985)[M].1985. 3、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西藏統計年鑒(2006)[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4、胡鞍鋼,溫軍.西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選擇問題(上)[J].中國藏學,2001(1). 5、西藏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匯編[M].2003.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