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戰略
關于對西藏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思考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西藏產業開發的重點雖各有側重,但基本上都沿襲了傳統的自然資源轉換型戰略的思路。但實踐證明,這一戰略并不能有效地推動西藏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因此,轉變發展觀念,實施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發展戰略是西藏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文章論證了西藏實施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發展戰略的現實性、必要性以及所必須處理好的關系。 關鍵詞:自然資源;傳統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資源 傳統的自然資源轉換戰略雖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解決農牧民的溫飽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但并不適合西藏的區情。因此,轉變發展觀念,立足生態環境資源優勢,實施以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為基礎,提升區域生態環境服務能力,不斷擴大區域生態環境服務及產品的輸出,以此來增強西藏與區外的交換能力,從而促進西藏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生態環境資源轉換型發展戰略,是現階段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自然資源的含義 資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劃分,從其存在的狀態看,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是進行生產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基礎。所謂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之和。如水利資源、礦產資源、森
西藏資源稟賦結構與跨越式發展戰略分析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首次系統完整地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的重要意義在于指導各地發展戰略的確立和實踐。如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西藏的資源稟賦結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西藏各項工作,更加全面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和積極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是我們在新的形勢下面臨的新任務。一、資源稟賦結構與經濟發展戰略的理論分析及其借鑒意義區域經濟學作為一門應用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地理學基礎上,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空間問題,即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環境條件對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相應的資源配置過程的制約和影響,主要任務是考察決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交互作用過程,科學預測區域經濟結構的形成及其變動趨向,揭示資源的空間配置過程和經濟主體的空間經濟活動規律。其中有關區域資源稟賦結構與經濟發展戰略的理論對經濟落后地區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對西藏的發展也不無裨益。1、區域經濟發展歸根結底是要改變資源結構,即增加資本在資源稟賦結構中的相對豐富程度。資源稟賦結構是
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新疆地區安全
注釋: [1] 《1995年美國國防部中東戰略報告》。 [2]Balkanization ,巴爾干化。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推行侵略政策和殖民主義,把某一地區分裂為若干對立的小地區,使其相互牽制。第一次大戰前西方強國就是這樣在巴爾干制造對立并長期從中漁利的。 [3] 此處采用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劉峻同志“大西南石油運輸線”的見解。 [4] 這條線路已為大國關注。1995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日本,日本承諾投資10億美元解決石油加工運輸問題。日本三菱財團與美??松凸韭撌郑铝τ谕七M“跨世紀工程”一橫跨亞歐大陸、長8000公里的“泛亞石油大陸橋”。這是一條連接中亞和遠東的天然氣管道,它西起土庫曼,經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橫貫中國北方,最后一直抵達日本。它在逶迤東去的路上匯集土、烏哈三國和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的天然氣,集中向東亞地區輸送。據日本外交官披露,這項巨大工程將耗資220億美元,日本三菱財團會同土庫曼及美國??松凸镜取罢谘芯科渎窂健?,估計從土庫曼到中國沿海地區的那一段管道需要120億美元投資;然后,能源管道將從海底下通日本,約需1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