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職教現代化建設須注意宏觀調控
史念曾
摘要:加強宏觀調控是改變職教生源不足、經費短缺、質量下降的現狀,加快職教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文從科學制訂教育事業發展計劃、合理開設專業、調整課程結構、運用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調控功能、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建立職教集團和實習學校六個方面,探討了加強宏觀調控的途徑及其對整個職教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宏觀調控;現代化建設;途徑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icro-adjustment and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the source of students exhaustion , funds shortage , quality descent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has explored the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the whole vocational education enterprise from making plan scientificly , devising specialities reasonably , adjusting curriculum structure, applying th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function of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training, establishing vocational group and practice school.
Key words: micro-adjustment and contro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method
隨著現代企業生產管理日趨完善,生產工藝不斷進步和生產設備設施科技含量顯著增加,用人單位對新增勞動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教育初創時期,學生用以進行實踐操作的設備與形式有許多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職教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近年來職業教育出現嚴重滑坡,職教現代化建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困擾,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合格生源急劇減少,添置高精尖生產實習設備的經費不足。因此,充分運用政府部門宏觀調控手段,盡力化解職教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對于加快職教現代化建設,推動職教事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科學制訂教育事業發展計劃
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指出:“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要走產教結合的道路,調整學校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創業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實行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努力辦出特色,更好地為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制定教育事業發展計劃是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嚴格執行經各級政府批準的教育事業發展計劃,及時督查各辦學機構事業計劃完成情況,對無節制地擴大班額的行為加以限制。曾有部分學校隨意招收計劃外生,使班級學生數大大超過計劃招生數,這種違反教育規律的做法所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忽視宏觀調控,“普高熱”將繼續升溫,部分學校隨意擴大班額的情況也會進一步升級,普高與職高的比例因此將嚴重失調。幾年以后,實用型人才短缺的弊端將十分明顯,這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本地對實用型人才需求的實際,科學地制訂出教育事業發展計劃,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對于超計劃大量招生,超班額進行教學的行為加以限制,使上述不正常現象得到糾正。教育部負責人強調指出,全國高中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應保持現有比例,努力達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如此,普高與職高將會協調發展,職高生源狀況將會顯著改善,這對全社會人才的培養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合理開設熱門專業,調整課程結構
《計劃》指出:“中等職業教育要改革專業和課程結構,實行彈性選課制度,提高培養質量,使畢業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產業結構和就業市場變化的需要。”職校首先應把社會需要作為開設專業的主要依據,行政部門編制年度事業計劃時,應對社會用工趨向進行深入調研,并進行科學預測,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專業設置的計劃,防止部分學校一味遷就學生和家長而盲目開設專業的傾向。這樣就能保證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學生進得來,學得了,用得上。這樣的專業緊扣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學生畢業時不僅能學有所成,而且能為用人單位所歡迎。職高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職校陷入低谷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設置專業正是使職教走出低谷的重要途徑。
有鑒于此,教育行政部門對專業設置進行宏觀調控就顯得特別重要。科學合理地開設專業,能避免學校之間重復設置相同專業,造成相互爭奪生源,產生內耗,削弱職教自身活力的弊病,能使師資隊伍相對穩定,有利于專業師資水平的提高。同時便于集中資金,增添較先進的設備,加快專業現代化建設。對于正陷入低谷的職業教育來說,做到這一點,將大大增強其自身實力,從而為走出低谷鋪平道路。
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這是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的最本質體現。鑒于目前各職校執行的教學計劃中開設的課程與生產實際和社會需要有差距,與學生的文化基礎現狀也不相適應,因此,現階段首先應對各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把目前各專業的課程分為重點課、考試課、選修課。
1.重點課。以若干與畢業生就業關系最密切的專業基礎課和技能課為重點課,充分保證這些課的教學時間和實踐操作時間,刪去部分已陳舊過時的教學內容,開發和編寫體現與社會、生產實際相適應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適當兼顧相鄰專業的有關知識,務必使每個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專業技能,達到國家制訂的有關考核標準,學校應采取強有力措施,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
2.考試課。把政治、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體育等公共學科及與社會需要關系較密切的專業課列為考試課。按“基礎、實用、靈活”的原則,確定教學目標,注重學法指導,努力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及自學能力。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成績達到及格即可,要避免因這些課花費過多的精力而影響重點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
3.選修課。學校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為選修課教學時間(包括雙休日安排半天),根據學校師資及設施條件開設多門選修課,讓學生在學習本專業主干課程的同時,兼學相鄰專業的主干課程,掌握多項專業技能,拓寬專業口徑,增強適應能力。為了適應學生進高等職校深造的需要,通過開設選修課,提高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的水平,讓部分基礎好的學生有機會補充學習容量的不足。
對職高課程設置進行上述改革,完全是從職高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的現狀出發的,符合因材施教原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一專多能培養目標的實現。多數學生不僅可以扎扎實實地掌握一門專業技能,而且通過考試課、選修課的學習,獲得多張專業證書,做到一專多能。即使是程度差的學生至少也能學到一門專業技能,掌握在人才市場參予競爭的真本領。而程度較好的學生則可以通過選修課等途徑,全面提高文化課、專業課水平,獲得去高等職校深造的機會,這樣必定會大大提高職教的社會聲譽,增強對用人單位的吸引力,有力地推動職教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三、發揮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調控功能
當前,初中畢業生盲目流向“普高”的勢頭有增無減。據最近余姚市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2001年全市初中畢業生中要求上普高的占73%,而愿意上職高的只占23%。相當部分中下水平的學生也盡力往“普高”擠,造成普高“人滿為患”,這種勢頭如果持續下去,今后每年就會有大批考不上大學的普高學生進入社會,由于他們并無專業特長,畢業后需重新進行職業培訓,學習專業技能,推遲了就業上崗機會,無論對學生本人還是對社會來說,都是一種浪費。
為此,在逐步強化教育行政部門對全市職教事業宏觀管理職能的基礎上,要充分調動勞動、人事部門以及經濟部門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使政府的各有關部門都能明確其在發展職教事業中的地位、作用及應盡職責,逐步形成新穎而有序的現代職教宏觀管理模式,從而推動職教事業上一個新的臺階。
如勞動部門應堅決落實先培訓后就業、持證上崗的政策,明確規定用工單位必須憑專業技能等級證書或上崗證招收新職工,使未上高校的普高學生與職高畢業生就業時存在差別,以此鼓勵中下水平的學生不再盲目報考普高,這樣,教育資源的流向將趨于合理。普、職高協調發展既能滿足普高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的需要,又能保證職高獲得素質較高的生源,為社會培養大批合格的實用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有利于社會經濟更快地發展。
現在許多學生和家長對單一的職高辦學模式已不再有很高的熱情,充分運用政府部門宏觀調控手段,深化辦學體制改革,采用多種辦學形式,將使職業教育重新充滿活力。近幾年出現的綜合高中班、3+2高職預科班、“寬基礎,活模塊”實驗班等形式,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能滿足學生進一步深造的愿望,使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具有升學與就業兩個出路,因而很受歡迎,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已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四、強化職業技能訓練
運用行政手段,通過宏觀調控,使普、職高發展保持一定的比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職高學生拿不出令社會認可的職業技能,這種比例就難以持久。市場經濟的規律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擁有專業技能是職高學生進入人才市場參與競爭的優勢所在,丟掉了這一點,職高生的生存空間就會大大縮小。職業教育要培養學生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這是教育部提出的一個目標性要求。因此必須把加強職高學生職業技能的檢查評估作為職能部門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當職高學生職業技能有可能不適應社會實際需要時,就要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時間、內容、形式加以調整,對教學計劃作出必要的改動,使學生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技能標準,獲得今后在人才市場參與競爭的真本領。
《計劃》指出:“要把職業教育工作重點放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各專業學生畢業時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應是職業高中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的顯著區別。為此,主管職高教育質量的政府職能部門和教學業務機構,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通過嚴格的評估考核,明確導向,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使職高學生畢業后能以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進入人才市場,并能為用人單位所接受。
五、建立職教集團學校和實習學校
職業學校布局不合理,多頭辦學,學校小而分散,辦學效益不高,是影響職教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提高職教的社會聲譽,使之在教育市場的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根據職教發展現狀,應花大力氣重點辦好省重點職校、省示范性職業學校,撤銷部分規模小、設備力量差、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效益差的職校。對部分具有一定辦學條件的職校進行合并,組建職教集團學校。其中,以師資、設備相對較好、規模較大的學校為中心校,集團學校所屬每一成員校負責辦好二至三個專業,嚴格教學常規,規范招生辦法,實行教育資源共享,部分緊缺專業教師共用的格局。
集團學校可以避免專業重復設置的弊端,教育資源可以合理配置,專業設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專業教師的作用可以充分發揮,辦學實力因此大大增強,從而縮小與重點職校、示范性職校的差距,有利于職教整體水平的提高。
職校現代化建設要求各專業有較多的資金投入,用以添置科技含量較高的實驗實習設備,這對部分規模較小、經費緊缺的學校來說無疑是可望不可及的。在目前情況下,集中有限資金建一所實習學校是完全可行且十分必要的。實習學校的優勢在于把分散的用來添置專業實驗實習設備的經費集中使用,購置與社會實際需要相適應的較貴重的設備(如機械專業的數控機床等),建立高規格高水平的實驗實習場所。實習學校可以分期分批接受開設此類專業的學生前來實習,使學生走上社會前就能掌握各類較為先進的機械儀器和設備使用方法,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實用型人才。
例如,余姚市職教實習學校在政府部門的直接扶持下,于1998年正式成立,集資上千萬元,建成了高規格的實習大樓,配置了現代化的實習實驗設備,對全幣職高學生的實習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調控作用。該校至今已接受10多所職校2000余名學生前來實習,對于一些辦學規模較小,無力添置實習設備,又難以安排生產實習的職校來說,這無異于“雪中送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使他們在進入社會前對科技含量較高的生產設備有了感性認識,從而提高了職高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增強了其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