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國有經濟功能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

李昱

內容摘要:國有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討論一直是熱點問題。本文認為,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的本質屬性是其全民所有制,應以人民利益為企業活動出發點,國有企業承擔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功能。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從對國有經濟性質和功能的探討人手,將國有企業需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細致的歸納,并在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指導下對這些社會責任進行經濟目標和非經濟目標的劃分,進而討論這兩類目標之間的關系,以期找出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的著眼點,并提出建設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制度化體系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市場經濟;社會責任。 一、引言。 國有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對經濟發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指導作用。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全社會對國有經濟功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濟功能的履行,更期望其注重相關社會功能的實現。作為國有經濟主要組織形式的國有企業,直接肩負著這一重要使命,在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雙重要求之下,國有企業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變得更加復雜且任重道遠。如何正確認識國有企業肩負的功能,以及處理好國有企業各種社會責任目標之間的關系,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一直是政府相關部門關注的以及國內學者討論的熱點問題。 對于國有企業屬性和功能的研究,周冰和郭凌晨(2009)抓住了國有企業增進全民福利的本質要求,認為國有企業功能的發揮必須在這個本質屬性基礎之上;畢志強(2006)認為國有企業同時具有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是經濟和社會功能的雙重耦合。對國有企業社會功能的分類歸納,一直是學者們的研究熱點,如曲衛彬(1997)、張連成(2004)、畢志強(2006)、喬明哲和劉福成(2010)等人,對國有企業經濟功能的論述很少有成型的文獻。 近幾年,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成為了焦點。學者們主要將目光集中在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維度的研究上,對其進行細致的劃分和歸納,如王昶(2008)列出了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環境責任等9項共有責任,并指出了產業報國、引領經濟發展、國際化發展和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4個特殊責任;沈志漁等(2008)將社會責任分為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債權人、政府等8個方面,并認為根據國有企業規模的不同,應承擔不同要求的基本責任和延伸責任。此外,學者們還從其他不同角度出發深人研究國企的社會責任,黃速建和余菁(2006)從國有企業的性質和目標出發對其社會責任進行分類,并強調了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經濟目標和非經濟目標的劃分;喬明哲和劉福成(2010)從功能人手提出了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模型;龍新(2008)從歸納國有企業利益相關主體出發,探討了這些主體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等等。 本文從對國有經濟性質和功能的探討人手,將國有企業需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細致的歸納,并在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指導下對這些社會責任進行經濟目標和非經濟目標的劃分,進而討論這兩類目標之間的關系,以期找出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的著眼點。 二、我國國有經濟的性質和功能。 (一)我國國有企業的定義和性質。 國有經濟是由國家政權(或政府行政機構)擁有、掌握并控制的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運行的主要形式,國際上通常將其定義為:政府(或政府部門)擁有或控制的、從產品和服務的銷售中創造主要收入的經濟實體。①我國于1993年八屆人大修改憲法時,正式采用了國有企業的名稱,并將其定義為最終產權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由國家(或政府)出資建立的企業,包括國家獨資企業和國家控股企業。國有企業雖然表現為一種企業實體,但是由于其公有或者國有的屬性,通常被視為政府代表公眾利益對市場失效問題加以控制和解決的政策手段,因此,國有企業與政府影響經濟的其他政策手段是同質的制度安排。 盡管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和發達市場經濟下的國有企業的性質的認識有所分歧,但是國內主流觀點均認為二者是有所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對于我國國有企業性質的論述,一些學者從現象出發,總結歸納了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功能;也有一些學者從理論角度研究了國有企業的性質,力圖對國有企業性質提出一種框架式的較為精準的定義;也有學者從產權角度出發深入分析國有企業性質。本文比較認同第三種研究方式,張春敏和劉文紀(2007)兩位學者在其論文中著重強調了我國國有企業生產資料和勞動所有權歸全體勞動者所有、歸國家占有的本質,認為國有企業最終應歸全體勞動者所有。周冰和郭曉晨(2009)認為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經濟的一種,而公有制經濟的本質要求是增進全民福利,企業活動必須以此為一切活動出發點,為全民利益服務。喬明哲和劉福成(2010)在其論文中也有相似觀點。本文認為,論述國有企業的性質,必須從其全民所有的產權屬性出發,在討論其功能和制度建設時,必須抓住這一本質問題,否則會偏離事物的本質。由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有企業不僅是政府干預經濟的手段,還是政府參與經濟的重要手段,這種參與是全方位的,在其自身作為市場主體的同時,也起著培育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就業崗位、調節收入分配、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國有企業發揮這些作用的出發點,正是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而服務,使社會總體福利達到最大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國有企業歸全體人民所有的本質屬性,也使得其與為政府調節市場而服務的一些發達國家國有企業有著根本的區別。 (二)我國國有企業的功能。 由于國有企業的本質要求是使得社會福利最大化,其必然承擔著經濟方面、社會方面的相應職能和義務。 1.經濟人的本能決定了國有企業具有區別于政府的經濟功能。 作為一個企業,無論其產權屬性是何種性質,其首要的目的必然是取得盈利,使企業有充足的資本得以長久的存續和發展。國有企業雖然是國家政策調控的工具,但歸根到底,它是作為一個經濟組織而不是行政組織而存在的,它必然具有追求營利的屬性。這一點與國有企業的本質要求也不相違背,因為國有企業最終是屬于全體人民的,作為一個經濟主體在運營中保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本身也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需要;同時,一些壟斷性國企的收入直接進入財政稅收,這在基礎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不能將利潤最大化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利潤最大化在很多時候與社會整體福利的提高是相悖的,如會造成環境問題的產生、經濟布局和產業發展的不合理等全社會長久利益的犧牲。綜上,國有企業在具有規模經濟帶來的低成本生產的前提下,盡量克服低效率的缺點,保證一定的盈利性,使得企業能夠正常維持和運轉,保證其他功能的實現,這是其作為經濟人的企業必須履行的職能和義務。 2.作為政府調控的手段。國有企業承擔著區別于一般企業的社會功能。 作為政府參與經濟的重要手段,在保持一定的營利功能的基礎上,國有企業承擔著遠大于一般企業的社會功能。雖然在當今社會,企業社會功能的履行作為提升企業價值和影響力的一部分,已成為所有企業所關注的焦點,但是國有企業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區別于一般企業的特殊功能,國有企業社會功能是否發揮,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市場經濟能否健康發展。關于我國國有企業社會功能的討論,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曲衛彬(1997)、張連成(2004)、畢志強(2006)、喬明哲和劉福成(2010)都分別在文章中歸納列舉了國有企業應具有的社會功能;周冰和郭曉晨(2009)結合我國實際,探討了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認為我國雖然將國有企業本質功能定義為增進全民福利,但是在實際中,國有企業功能已被扭曲為控制國民經濟命脈,這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產生。 發達經濟體中的國有企業本質上是作為彌補市場缺陷的政策工具而存在的,在克服市場“外部性”、提供公共產品、控制企業壟斷以及解決兩極分化等問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如前所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國有企業的本質屬性是增加全民福利,由此,本文對國有企業社會功能做如下總結: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國有企業最本質的功能是優化全社會資源配置,使社會福利最大化,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其次,作為政府調節經濟手段的國有企業,應該著眼于一些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如促進技術進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對有利于經濟持續發展的高風險低收人行業進行扶植;促進各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減小地方差異、實現經濟合理布局;保障就業、調節收入分配、消除兩極分化;維持市場秩序、維護市場公平、不斷加強對市場經濟的培育等等。 再次,國有企業在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塑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上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些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介入高成本、收益期限長但能保障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性服務;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在保護環境上起好帶頭作用;有限度地介入慈善事業,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 最后,在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和其他重要領域,應發揮國民經濟的控制作用。 在這些領域國有企業有必要處在壟斷的地位,保障國家經濟、政治和軍事安全。 3.我國國有企業是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雙重統一體。 根據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國有企業一方面作為一種經濟實體,有和一般企業相似的營利性和維持長期生存發展的需求,遵循市場規律的調節,這表現為國有企業的經濟功能;而另一方面,具有公有性質的國有企業作為政府政策調控的一部分,在經濟中又肩負著遠大于一般企業的社會功能,這就使得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在國有企業中實現了雙重耦合。而這兩個功能目標很多時候是相互排斥的,如何使二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且使企業很好地完成諸多錯綜復雜、甚至相互矛盾的社會責任,一直是廣泛被討論的問題,本文將在后文提出自己的觀點。 三、功能決定下的我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分類。 本質上為全民所有的我國國有企業,同時履行著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并且這些功能都是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的。討論我國國有企業肩負著何種社會責任,必須從經濟和社會兩個方向出發,合。學者們在討論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時,并且要考慮到兩類目標的相互促進和耦大都采取列舉的形式列明各項責任,并沒有對責任的具體目標和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層次的討論,如王昶(2008)、沈志漁等人(2008)的研究;黃速建和余菁(2006)在其論文中提到了國企社會責任經濟目標和非經濟目標的概念,但是并沒有具體對各個責任進行歸類。本文借鑒喬明哲和劉福成(2010)在論文中提出的框架,并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進行更加細化的分類,進一步討論不同類型企業下履行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的層次和關系。 本文所要討論的社會責任的經濟目標主要是指在經濟功能指導下的維持企業的生存和健康發展、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財政創造收入等行為。由于國有企業的全民所有制屬性,其生存和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這些責任必然屬于社會責任的范疇之中,是具有經濟目標的社會責任。而社會責任的非經濟目標則是在前述社會功能指導下的國有企業作為政府的有機組成部分需要履行的職責。一些觀點認為,國有企業追求利潤的經濟行為與其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所區別,不應將其劃分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中,本文認為這些觀點沒有抓住國有企業全民所有的本質屬性,認識到這一點,將國有企業維持其自身發展的合理的營利行為視為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也就合情合理了。

政府應以公眾利益代表和企業管理者的身份主動承擔起對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監督,并建立起有效的懲罰約束體系;企業員工應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不積極或者侵害社會利益的情況主動加以制止;而社會公眾尤其應該關注國有企業非經濟目標的履行,如是否破壞了環境、是否遵守商業道德守法誠信、是否適當地履行慈善責任等。 參考文獻。 1.畢志強:《國有企業的雙重屬性與國企改革》,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2.黃速建、余菁:《國有企業的性質、目標-9社會責任》,載《中國工業經濟》2006年第2期。 3.劉玲:《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以“企業一政府~社會”關系為框架》,載《理論界》2007年第9期。 4.劉建平:《關于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考》,載《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8年第2期。 5.龍新:《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載《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9期。 6.曲衛彬:《國有企業的功能》,載《財經問題研究》1997年第8期。 7.喬明哲、劉福成:《基于性質與功能的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載《華東經濟管理》2010年第3期。 8.沈志漁、劉興國和周小虎:《基于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改革研究》,載《中國工業經濟》2008年第9期。 9.王昶:《和諧社會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范疇的歸納性分析》,第三屆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2008年版。 10.徐尚昆、楊汝岱:《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范疇的歸納性分析》,載《中國工業經濟》2007年第5期。 11.張春敏、劉文紀:《從國有企業的性質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載《前沿》2007年第12期。 12.張連城:《論國有企業的性質、制度性矛盾與法人地位》,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3.張放:《論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載《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14.周冰、郭凌晨:《論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載《財經科學》2009年第1期。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