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新制度經濟學對現代會計的影響

楊智杰 宋小明

人類社會的會計演進與經濟發展始終是一種互動式的關系。從會計理論的發展史來看,會計理論已經和正在受到經濟學理論的巨大影響。經濟學理論對會計學研究的支撐加深了會計研究的深度,會計學研究對經濟理論的應用也拓寬了會計研究的廣度。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來,以科斯等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加,成為西方經濟學界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新制度經濟學不但為經濟理論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及頗有價值的方法,同時也對會計理論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契約經濟學、代理理論、產權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公共選擇等經濟學理論和實證研究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會計研究領域,大大豐富了會計理論及其研究方法。

一、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1、契約經濟學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根據新制度經濟學原理,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點,是契約聯結的網絡。這些契約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涉及到投入品的物主和商品的買主。企業不僅與人力資本的提供者(雇員、經理等)和實物資本的提供者(股東、債權人等)締約,也與原料供應者、產品購買者締約,還與政府締結政府管制契約,與社會締結有關社會責任的契約。企業的契約人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原有的契約人可按一定的規則退出契約,而原來未締約的人也可按一定規則加入契約。這樣,企業除了有現實的契約人之外,還有潛在的契約人。契約市場(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勞務市場等)則是現實的契約人與潛在契約人進行角色轉換的制度安排。潛在契約人可以通過契約市場加入契約,而現實的契約人也可以通過契約市場退出契約。

契約是人與人之間交易的結果。交易是有成本的,這種成本就是交易費用。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是獲得準確的信息、談判和經常性契約的費用。其中核心部分是信息費用。交易費用對人們之間的契約有重大影響,不僅其高低決定著人們能否達成契約,而且交易費用低的一方可以利用其信息優勢取得契約中的優勢地位。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契約人就要想方設法降低交易費用。會計是一個將企業經營活動情況進行信息轉換和加工的系統,它不僅可以有力地降低企業契約人的交易費用,而且可以利用規模經濟的優勢降低信息成本,從而操縱信息。因此,我們可以把企業財務會計目標界定為:降低企業契約人集(指直接契約人、間接契約人、現實契約人、潛在契約人的集合)的交易費用。

2、委托代理理論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代理理論假設人有不同的偏好,并且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甚至會有機會主義行為。這就導致了代理成本(包括簽約成本、監督成本、保證成本、剩余損失)的發生。為此,委托人需要一種控制系統來使代理人按委托人的目標來行事。這種控制系統就是一系列“游戲規則”,包括三部分:決策權的分配(即誰負責做決策)、業績計量與評價(即向誰報告何種信息)和獎勵與懲罰(收集到的信息與代理人報酬間的關系)。契約和決策的形成需要信息為基礎,而會計和審計正與這種信息的收集和傳播有關。所以代理理論被用在會計和審計研究中,以分析不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和審計程序的效率特點。

3、現代產權理論對會計學發展的影響:產權會計學

產權會計理論認為:(1)產權界定是會計產生的基本動因之一;(2)產權制度是會計政策選擇的出發點與歸宿;(3)提高產權效率是制定會計準則的基本要求;(4)產權博弈關系決定企業會計的未來發展取向。按照產權價值運動論的觀點,會計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使命在于反映產權結構,體現產權關系,維護產權意志。我國著名會計學家郭道揚教授指出:會計的研究對象是產權價值運動過程、結果及其所體現的產權經濟關系。從這一點出發,可將會計的職能概括為:對產權價值運動過程及結果的反映與控制。反映是通過會計的信息系統進行的, 控制則是通過會計的控制系統進行的。會計工作者通過對這兩大系統的協調運作實現對產權價值運動的全面管理,維護、保障所有者的經濟權益及市場經濟運行秩序,履行對企業所有者及對社會的受托責任。由此便把會計的目標與責任統一起來,并在此基礎上揭示會計的本質:會計是一項對產權經濟具有基礎性控制功能與社會性意義的管理活動。

4、信息經濟學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基于信息經濟學,司可脫構建了其財務會計理論。他認為財務會計理論的基本問題是協調會計信息的不同角色。二十世紀60年代后期,信息經濟學、證券價格和行為科學在財務會計研究中的運用,導致由經濟收益計量觀向決策有用觀的轉變。FASB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1號(1978)將財務呈報的目標確定為:(1)財務報告應該提供與現在的、潛在的投資者和信貸人以及其他用戶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有用的信息。這類信息對那些相當了解經營和經濟活動并愿意相當勤勉地研究這類信息的人們來說,應該是全面的;(2)財務報告應該提供有助于現在的、潛在的投資者和信貸人以及其他用戶評估企業預期現金流人的數量、時間和不確定性的有用信息;(3)財務報告應該提供關于企業的經濟資源、對這些資源的要求權以及使資源和對這些資源的要求權發生變動的交易、事件和情況影響的信息。

二、對會計規范分析的影響

會計規范是圍繞會計信息建立起來的一套正式與非正式的規則。它是一種有關會計信息這種稀缺資源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制度安排,是各個利益集團博奕的結果。會計規范的演進是一個典型的制度變遷問題,會計規范演進的原因是會計規范的不均衡,會計規范的不均衡是指會計規范的需求與供給不一致。人類社會的發展使會計規范的需求與供給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原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結構不再使制度需求者的凈收益最大,因此產生了制度創新的動機和需求;另一方面,又改變了制度的選擇集合和選擇范圍,從而改變了制度的有效供給。同時,也應注意到制度的不均衡是一種常態,而制度的均衡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制度的變遷只不過是從一種不均衡狀態到另一種不均衡狀態,而決不是從不均衡狀態到均衡狀態,會計規范只存在于動態過程之中,會計規范的演進就是在以上背景下發生的。

新制度經濟學是研究制度的科學,制度作為一套行為規則被用來支配特定的行為模式和相互關系,會計規范正是包含在制度這個概念之內的。因此,會計規范也是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之一,我們可以運用制度變遷理論、產權理論,用制度分析框架來分析和研究會計規范問題。

三、對會計研究方法的影響

實證會計理論產生于本世紀60-70年代,早期的實證會計理論研究者們運用的是有效市場假說及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奉行以會計信息價值為中心的理論,但最終發現這種理論不能圓滿地解釋會計慣例。而關于信息揭示管制方面的爭論使他們意識到:政府官員和其它管制者的行為可以根據“人的行為動機是謀求個人效用最大化”這一假設,通過建模進行預測。同時他們還發現,在行政管理中同樣存在著非零值的交易費用,使得會計程序能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及其價值。于是,在70年代末從傳統的實證會計理論中派生出了一種以新制度經濟學為基礎的實證理論。這種理論強調對不同企業和行業的會計慣例進行解釋,而不強調會計在提供計價信息中的作用。這種新型理論不僅建立在企業理論和政府管制理論之上,而且是這兩種理論的衍生物。交易費用是這種理論的核心研究內容,該理論的全部研究都是圍繞著政治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等這些交易費用范疇內的內容展開。因此,如果稱新制度經濟學是實證會計理論的理論淵源恐怕亦不為過。事實上,著名會計學家、實證會計理論的奠基人瓦茨和齊默爾曼就曾感嘆:“缺乏完善的實證會計理論是由于經濟學上缺乏豐富的企業理論和政治程序理論。”(瓦茨,齊默爾,1999)實證會計理論的發展將會隨著相關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而得到促進。

在實證會計方面,經濟學不僅提供了會計研究的方法論,而且使會計學在信息經濟學的影響下,“侵入”到金融學領域,對金融資產定價模型和市場效率假說的檢驗作出了突出貢獻。實證會計理論借鑒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的實證經濟學思想和方法,致力于根據利益集團選擇會計準則、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的行為來解釋現存的各種會計實務,從而用實證方法證明有關會計假設,對未來會計實務進行預測。(張為國,1995)這和傳統的規范會計研究大為不同,被比弗稱為是“一場會計學的革命”。瓦茨和齊默爾曼在《實證會計理論》中指出:“本書旨在介紹建立在經濟學基礎上的經驗性會計文獻的重要理論和方法論。”(瓦茨,齊默爾曼,1999)他們在書中介紹了有效市場假說、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市場失靈、公共產品、信息不對稱、企業理論、公共選擇、管制理論、契約理論等在會計理論研究中的應用。

根據上面介紹和分析可以看到,經濟學理論對會計研究的作用,在于解釋會計現象和拓展會計新領域。在會計研究中引進經濟學研究中的先進成果是會計研究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使會計學研究逐漸登堂入室的前奏。會計理論無論怎樣發展,都必須適應經濟制度的變革和新的社會經濟環境。

1.郭道揚,2004,“論產權會計觀與產權會計變革”,《會計研究》2004(2);

2.伍中信、田昆儒, 2003,產權理論與中國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羅納德?科斯,1960,“社會成本問題”,(企業市場與法律)(中譯本)上海三聯書店,1990;

4.閻達五、支曉強,會計學視野中的經濟學,會計研究2002,1;

5.葛家澍、劉峰,2004,20世紀西方會計理論的發展與演變,會計人論壇2004(4);

6.瓦茨,齊默爾曼著,陳少華等譯,1999,實證會計理論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7.威廉?比弗著,薛云奎主譯,1999,財務呈報:會計革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