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經濟學
試析新制度經濟學視閾下職教城建設策略探討
論文摘要:新制度經濟學視閾下,職教城是需求回應性強制性制度創新,有利于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形成聚集效應,實現規模經濟。其建設策略在于:健全產權制度,促進資源共享;明確責任擔當,推動協同創新;堅持特色發展,形成品牌效應。論文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職教城;策略集約化辦學已經成為職業學校發展的路徑選擇,職教城是典型的發展模式。據我們的調研,截止2011年底,除西藏、青海、海南外,全國已經有28個省(區、市)已建或在建職教城118個,江蘇常州職教城、重慶永川職教城、天津生態職教城等就是典型的職教城。本文從新制度經濟學視閾分析職教城的價值及建設策略。一、職教城是職業教育需求回應性強制性制度創新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創新是在一定的原驅力驅使下,在現有制度環境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借助一定手段,達到增進收入的制度安排過程。這種原驅力既有內部驅力,也有外部驅力。內部驅力主要是來自于個人、社團和政府企圖在這個過程中減少實施成本和摩擦成本,宏觀上謀取經濟投入的最大收益;微觀上約束主體行為,對不同主體的行動空間及其責權利進行邊界框定
怎樣從制度經濟學探究央企管理制度創新
論文關鍵詞:央企 管理 制度 制度創新論文摘要:國有中央企業在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央企通過不斷的制度創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現代管理體系,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相對于國家制定的法理制度而言,企業治理機制研究屬于相對微觀的層次,本文主要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央企制度的一些弊病,探討阻礙央企制度創新的因素,并嘗試給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一、我國央企管理制度創新的背景 制度是人類社會交往、博弈的規則,是人們所創造的用以規范交往過程的行為定則。制度由正式約束、非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方面構成。通過書面形式明確界定的稱為正式制度,如各種法律和章程等;沒有以書面形式界定而是通過習慣性遵從的稱為非正式制度,如文化、習俗等。以企業為例,正式制度包括激勵機制和治理結構等,非正式制度包括企業文化和職工價值觀等。制度經濟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方式都是特定制度的產物,是在特定制度下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表現,因此任何經濟現象和問題的產生,都是制度及制度變遷的產物。在企業制度變遷過程中,新舊體制之間產生摩擦與碰撞,會深刻地影響、制約企業的經營活
制度經濟理論在會計分析中的應用
對于任意給定的一個社會目標,在自由選擇、自愿交換的分散化決策條件下,需要設計一個經濟機制來達到既定的社會目標。一般來說,機制設計需涉及兩個基本點方面的問題,一是信息問題,即所制定的機制是否只需較少的運行成本;另一個是激勵問題,即在所制定的機制下,每個人即使追求個人目標,其客觀效果是否正好達到社會所要實現的目標。經濟學中把這兩個因素作為判斷一個制度好與壞的標準。從發達國家現行的會計制度來看,它們都較好地解決了會計行為中的激勵和監督問題。經濟機制設計理論所提供的新觀點和新方法有助于我們設計出符合中國現實的、解決我國現實問題的會計制度,并且在理論上預測這一制度的后果。 (二)、產權理論在會計研究中的應用 1.產權與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從現象上看是一種規范,但如果從產權經濟學角度、契約經濟學角度和公共選擇理論的角度分析,會計準則實質上是一種產權制度,體現一種契約關系,并具有資源稀缺、壟斷供給以及非競爭性消費等特點。因此,會計準則的制訂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任何一種會計準則都體現了對某些特定主體產權的保護,會計準則的基本結構是產權經濟模式的自然反映。會計準
關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的比較
摘要: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新制度經濟學都有完整的企業理論,本文就兩大理論體系中企業的起源、性質、產權結構等內容進行比較研究,梳理出兩者不同的分析思路、分析視角、分析特點,既看到相同點,又看到不同點,為更好地吸收和借鑒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的企業理論、發展馬克思經濟學的企業理論提供基礎性依據。 關鍵詞:企業理論;產權結構;比較研究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是現代生產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新制度經濟學遵循不同的思路研究企業問題,形成不同的企業理論。對二者進行比較研究,有助于從不同的視角深化對企業制度的認識,為我國企業改革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一、馬克思經濟學的企業理論 企業理論是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生產問題的內容之一,生產的進行和效率的提高離不開生產組織形式的不斷創新。從微觀層次上看,這一矛盾運動過程表現為生產力的發展與企業制度的演變。 (一)企業的起源 馬克思以生產力發展為基本線索來說明企業的起源。他認為,企業的產生源于生產力發展而導致的社會分工和協作。社會分工包含兩個層次:一是社會各產業之間的分工,這是宏觀層次上的分工。二是生產某一產品之間的分工,這是微觀層次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所有制理論比較分析
摘要:所有制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公有制與私有制是所有制的兩種基本形式。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對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研究思路、基本內涵及二者的制度效率各有不同的觀點。比較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所有制理論,能從深層次上認識和把握公有制與私有制的基本問題,在實踐中更好地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公有制與私有制的關系。 關鍵詞:公有制;私有制;效率分析;比較研究公有制與私有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出現的兩種所有制形式,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比較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所有制理論,能使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研究現實中的所有制問題。 一、公有制與私有制的內涵與區別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未來社會的公有制就是社會占有生產資料,它是在否定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恩格斯指出,“私有制也必須廢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產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協議來分配全部產品,即所謂財產公有。廢除私有制甚至是工業發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個社會制度的最簡明扼要的概括。”共產主義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工人階級奪取政權以便實現整個社會對一切生產資料——
關于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人的本質”思想比較
【摘要】文章通過對馬克思經濟學經典著作中"/L的本質”思想的解讀,并與新制度經濟學關于人的本質與人的行為假定進行比較.說明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思想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人的本質”思想闡釋“以人為本”這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此說明科學發展觀關于發展基礎、發展目的和發展條件的科學內涵。 【關鍵詞]馬克思;新制度經濟學;人的本質;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與西方經濟學一樣,關于人的本質和人的行動方式的理解也是馬克思經濟學的邏輯基礎,“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钡F在國內所進行的馬克思經濟學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重要的理論前提,而許多對馬克思持批評態度的西方經濟學家注意到了馬克思經濟學的人學基礎,卻簡單地將馬克思經濟學視野中的“人”理解為只具有抽象的階級屬性的人。例如,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諾思就認為,馬克思關于長期社會制度變遷的理論“只有通過階級斗爭才能得以實現”,由此認為馬克思的理論“未能解釋問題的全部”。。這不能不說是對馬克思思想的一種曲解。因此,對馬克思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關于“人的本質與人的行為”的思想
關于人性假設:傳統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及管理學的比較
摘 要:人性問題是傳統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及管理學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在概述傳統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及管理學關于人性假設的不同觀點基礎上,比較分析了傳統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與管理學在人性假設方面的區別。認為,傳統經濟學關于人性問題的研究更多地是作為研究經濟問題的前提,新制度經濟學則重新修正了傳統經濟學中的人性假設觀點,對人性問題進行了更接近現實的研究,而管理學則由于其核心問題——對人的管理,因此,其對人性問題的研究本身就構成了管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人性假設;“經濟人”;有限理性;機會主義人,作為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主體,由于其是宇宙中最復雜的存在,因此,人及人的本質問題自然成為各學科關注的話題,其中人性問題更是成為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正如有學者認為:“社會科學的所有理論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對人的行為的假定”[1]。英國哲學家休謨認為:“一切科學對于人性總是或多或少地有些關系,任何學科不論似乎與人性離得多遠,它們總是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回到人性”[2]。在所有直接或間接涉及到人性問題研究的學科中,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近20多年“迅猛發展”的新
關于新制度經濟學的新發展與政治學新制度主義:比較與啟示
摘要:新制度經濟學和政治學新制度主義在發展中都因為缺乏現實性、歷史性和社會性而受到批評。面對相似的問題,經濟學領域興起了以青木和格雷夫為代表的比較制度分析,政治學領域興起了歷史制度主義和社會學制度主義。本文從制度觀、制度對行為的影響、制度的變遷、過去的制度對現在制度的影響、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在制度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對比較制度分析和歷史制度主義、社會學制度主義進行了比較,就未來制度研究的發展趨勢提出了看法。 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比較制度分析;歷史制度主義;社會學制度主義新制度經濟學在面對新古典經濟學時的態度十分矛盾,一方面,批判新古典理論過于抽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借助于新古典的研究方法。這使得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面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現實性與理論性的矛盾,即如果放松在信息、理性和認知方面的假設條件,可以更貼近現實世界,但會導致新古典理性選擇范式的失效,難以形成一般性的理論;如果堅持較為嚴格的假設條件,又不能很好地解釋制度的形成和演變;二是研究缺乏歷史性與社會性,即新制度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抽象掉了行為人所處的歷史情景和受到的社會約束。這兩大問題阻礙了新制
關于論新制度經濟學給發展經濟學帶來的變化
: 摘要:由于其前期的理論沒有能夠成功地引導廣大發中國家從貧窮走向富裕,發展經濟學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便受到嚴厲的批評,學科本身則面臨生存危機。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新制度經濟學向發展經濟學的滲透,為發展經濟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在短短的十幾年內,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已經引起了發展經濟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制度內生的經濟發展理論已成為發展經濟學的一種流行的觀點。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變化一、新制度經濟學的引入在方法論上給發展經濟學帶來的新變化新制度經濟學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對傳統的發展經濟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在對新制度經濟學開山鼻祖科斯論文的詳細考察中發現,“其研究方法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僅僅研究現實的經濟現象,不僅研究的對象是現實中出現的具體案例,而且模型的假定條件也要符合現實;二是注重以個案為基礎的小樣本研究,重視歸納,但不排除演繹;三是從邊際上入手?!敝Z斯也強調:“歷史至關重要?!驗楝F在和未來是通過一個社會的連續性與過去連接起來的。今天和明天的選擇是由過去決定的,過去只有在被視為一個制度演進的歷程時才可以理
關于小議新制度經濟學為經濟學發展帶來的機遇
摘要:由于其前期的理論沒有能夠成功地引導廣大發展中國家從貧窮走向富裕,發展經濟學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便受到嚴厲的批評,學科本身則面臨生存危機。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新制度經濟學向發展經濟學的滲透,為發展經濟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在短短的十幾年內,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已經引起了發展經濟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制度內生的經濟發展理論已成為發展經濟學的一種流行的觀點。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變化1 新制度經濟學的引入在方法論上給發展經濟學帶來的新變化新制度經濟學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對傳統的發展經濟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在對新制度經濟學開山鼻祖科斯論文的詳細考察中發現,“其研究方法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僅僅研究現實的經濟現象,不僅研究的對象是現實中出現的具體案例,而且模型的假定條件也要符合現實;二是注重以個案為基礎的小樣本研究,重視歸納,但不排除演繹;三是從邊際上入手”。諾斯也強調:“歷史至關重要……因為現在和未來是通過一個社會的連續性與過去連接起來的。今天和明天的選擇是由過去決定的,過去只有在被視為一個制度演進的歷程時才可以理解。
新制度經濟學與馬克思經濟學企業理論比較淺析
企業的規?;蜻吔? 新制度經濟學和馬克思經濟學企業理論都是依照某種經濟績效準則,通過技術、市場、資本屬性等變量來說明企業在不同狀態下的最優規模的。但是,這兩大學說的企業規模理論在具體層面上存在著差異。 第一,在引導企業進行規模調整的績效準則上,馬克思關于企業規模分析的績效標準主要是以價值規律為主的,其基本特點是客觀性和變動性,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邏輯;而新制度經濟學企業規模理論的經濟績效準則是建立在主觀效用價值論基礎之上的,盡管引入交易費用使其經濟學研究逼近現實,但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所依據的經濟績效準則依然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帕累托最優準則。其中缺乏支配企業發展的動態性因素,僅局限于對發達資本主義階段的分析,在解釋企業長期規模調整狀況時陷入困境。 第二,在企業進行規模調整依據的經濟指標上,馬克思經濟學給出了技術、市場和價值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而新制度經濟學企業規模理論卻用“交易費用”、“專用性”等概念概括可能影響企業規模的所有因素,具有明顯的調和特征。 第三,在研究企業規模的方法論特點上,馬克思經濟學企業規模理論應用了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而新制度經
淺議城管與攤販博弈的制度經濟學
: 論文摘要:近年來,城管與攤販之間的矛盾屢見報端,暴力執法和暴力抗法現象時有發生,城管和商販等“違法”經營者已經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境地。結合我國城管機構與攤販的歷史變遷,從制度層面上以產權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他們之間的矛盾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指出攤販經濟之所以存在,在于產權的不合理配置,而解決攤販經濟的困難在于較高的交易成本,進而提出了對攤販和城管進行分區域劃分的解決辦法來化解攤販與城管的矛盾。論文關鍵詞:攤販;城管;外部性;交易成本1 引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關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進步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在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遍布于各大城市的攤販治理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規范城管與攤販間的關系,是我國進一步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環。對于城市攤販問題的探討,學者們多是從攤販經營的特點以及城管執法的不規范等方面作為分析的焦點。我國目前處于轉型時期,而轉型過程中的體制改革等在使得國民
“中國奇跡”的制度經濟學淺析
摘要:“中國奇跡”的真正原因來自于經濟自由主義,就是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一是市場秩序,形成所有經濟個體之間的自由自愿的交易規則;二是產權界定到個體。這兩點支撐了我們改革開放以后基本的制度框架,正是這種制度框架,導致了中國經濟奇跡。關鍵詞:經濟自由主義;中國奇跡;經濟學家。一、對中國經濟的3個假定。2000年年初的時候,《南方周末》的記者采訪我,問我今后十年中國會是什么情況。我對預測一直采取謹慎的態度。人類社會和經濟系統很復雜,人類的理性不能完全把握,也不可能做出正確的預測。但是我還是做了一個預測。有個非常簡單的方法讓我避免錯誤,就是做假定或限定。我假定如果具備什么條件,我們才能說十年以后將會怎么樣;假定不具備這些條件,也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做了3個假定:第一個假定是沒有大的動蕩;第二個假定是中國未來十年經濟將穩定在每年8%~9%的增長速度;第三個假定是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30%。在這樣3個假定前提下,我說20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會與美國相當,人均GDP可以達到1萬美元。但這3個假定中,其中有一個假定是非常重要的,就
淺議跨區域中小銀行組織結構設計: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
摘要:2009年銀監會下調城商行異地市場準入政策,從而加速了中小銀行的跨區域經營熱潮。中小銀行跨區域經營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挑戰,如何生存、發展、壯大是中小銀行面臨的重大課題,如何設計組織結構以保證發展是跨區域發展的中小銀行必須解決的迫切問題。本文從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費用理論入手,提出中小銀行在跨區域經營的組織架構中,既要實現垂直向下的部門一體化,也必須相應提高分支機構的管理邊界,從而減少內部摩擦和交易費用,提升效率;通過比較當前的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分析中小銀行跨區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適合中小銀行跨區域發展的組織架構與管控模式。 關鍵詞:中小銀行;組織結構;交易費用理論跨區域經營的中小銀行①是指中小銀行突破自身所處城市所轄行政區域的限制,實現跨行政區域的經營發展,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本省范圍內不同城市間設立分支機構,另一種是跨?。▍^)、直轄市間的發展。2006年,監管部門發布《城商行異地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為中小銀行跨區域發展提供了制度依據。2009年監管部門調整了市場準入政策,放寬和簡化機構設立。銀監會也提出中小銀行發展的四個方向,即成為全國
淺議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中日法學教育模式比較
摘要:通過簡述中日法學教育模式概況,審視兩國法學教育模式的運行與演進,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從知識傳承、內外制度、動力機制三個方面作比較研究,探討兩國模式之異同,借鑒日本的有益經驗,以促進我國法學教育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教育模式;比較一、中日法學教育模式概觀 (一)辦學體制 中國目前法學教育體系最為復雜和混亂,多層次(從專科到博士)、多機構(從普通高校到法官學院、檢察官學院、司法行政學院、電大、黨校以及民辦高校)、多渠道(正規的普通教育與非正規的成人教育并存)、多性質(公辦與民辦并存)、多導向(普通教育、專業學位教育、在職培訓)[1]。 中國法學教育以公辦高校為主,多種辦學形式并存。民辦高校為數不少,但無真正意義上的私立高校,大部分依附公立高校以二級學院形式存在。 日本法學教育體系層次清楚,重點突出。主要教育資源投入占主體地位的全日制本科生培養,教育機構與渠道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的正規教育。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銜接,法學院系負責素質教育,法科大學院連接國家司法研修所負責職業教育。官辦大學、私立大學二元體制并存,各有千秋,互成均勢。 (二)管理
試析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全民體育運動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與作用初探
[摘要]而全民體育運動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有必要在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研究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民體育運動的價值,才能更好推動全民體育運動的發展,以及全民體育運動更好服務于經濟發展。[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全民體育經濟一、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經濟發展現代經濟發展及相關研究表明,以生產要素投入論為核心的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不能很好地解釋經濟增長及其方式的轉變。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強調的技術進步也只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新制度經濟學將傳統理論中視為外生變量的制度內生化,對制度安排及其創新在宏觀經濟增長及微觀經濟績效層面上的作用進行了經濟學分析,把制度和制度變遷納入現代經濟增長理論模型之中,確立了制度內生化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制度安排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是制度因素。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也注意到制度安排與經濟運行效率、經濟增長質量之間的密切聯系,認識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既是一個技術進步、生產力發展的過程,更是一個制度變遷和制度創新的過程。在當前形勢下
試析新制度經濟學下的我國國企產權改革
摘要:文章論述了產權研究的內容,并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我國國企的產權改革要如何進行及如何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關鍵詞:產權研究;國有企業產權;改革一、研究產權制度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按照阿爾欽的定義,“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實施的一種經濟品的使用權利”。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產權,它是指由人們對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認可的行為關系。它用來界定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獲益和受損,以及他們之間如何進行補償的規則。因而,產權的主要功能就是幫助一個人形成與他人進行交易時的預期??扑拐J為:“合法權利的初始界定會對經濟制度運行的效率產生影響,權利的一種安排會比其他安排產生更多的支出。但是,除非這是法律制度確認的權利調整,否則通過轉移和合并達到同樣后果的市場費用如此之高,以至于最佳權利配置和由此而來的更高產出將永遠無法實現。”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由此,人們開始探討不同類型的產權安排對于經濟效率的影響。通常產權分為三種類型:私有產權、國有產權、共有產權。德姆塞茨曾指出:“共有產權是指共同體所有成員共同行使的權利。共有產權意味著共同體否認國家或私
試析跨區域中小銀行組織結構設計: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
而分支機構提出針對當地市場特征的業務計劃,又難以獲得總行的認同,需要尋求各種內部溝通渠道加以解決,如有些中小銀行的分支機構,會定期派項目負責人前往總部進行溝通,這事實上增加了銀行總分行間的溝通成本;除此之外,由于實行集權式管理,當市場出現變動或機會時,分支機構需要向總行層層報批,難以及時做出反應,耽誤了市場時機,使得效率下降。 (三)業務條線化管理造成條塊分割、內耗嚴重 有些中小銀行實行業務條線化管理,以加強總行對分支機構業務發展的控制,但是分支機構規模相對較小,在市場競爭中并不占優勢,需要依靠整合分行的資源,才能具備與大型銀行相抗衡的能力,這是當前中小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環境,是不可回避的劣勢。若中小商業銀行過于強化業務條線化管理職能,不僅會削弱分行資源整合的力度,導致目標模糊、條塊分割、組織內耗嚴重,難以發揮后發優勢,同時也不利于加大分行的市場開拓力度和銀行戰略目標的實現。 (四)難以滿足多元化的客戶要求 中小銀行在未實施跨區域經營時,主要采用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職能型架構,但不同行業客戶或不同類型企業客戶的需求也千變萬化,難以用統一的標準予以滿足,客戶需求的綜合化和多元化要求銀
試析新制度經濟學的市場觀
注釋: ①【美】E?曼斯菲爾德:《微觀經濟學:理論與運用》,鄭琳華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5年5月版,第26頁。 ②【英】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下),朱志泰譯,商務印書館,1964年10月版,第18頁。 ③【美】J?斯蒂格勒:《價格理論》,施仁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83頁。 ④【美】F?L?普瑞爾:《東西方經濟體制比較:研究指南》,錢偉譯,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171-172頁。 ⑤R. H. Coase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2, No. 4 (Sep., 1992), pp. 713-719,P718。 ⑥Brennan,G.,and J.M.Buchanan,1985,The Reasons of Rules.Cambrie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13。 ⑦[16][17][33][36][47]A. A. Alchian, H. Demsetz,
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當代中國政治改革的制度供給淺析
這種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形成后,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初期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果說計劃經濟在歷史上曾經適應建國初期的經濟狀況,發揮了社會主義國家集中資源辦大事的優勢的話,那么適應計劃經濟的集權政治體制則有利于保護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打擊敵對勢力的反抗,維護國家在政治上的團結和統一。也就是說,這個政治體制形成時期是有制度收益的。但是,其制度收益是遞減的,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改變,其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制度成本越來越高,其制度凈收益已經愈來愈小了。 從理論上進一步分析,集中的經濟體制和集權的政治體制結合在一起,實際上是把資源和利益集中在國家和政府手中,國家利用政權和強制性的手段剝奪社會利益,壓制社會利益,侵占社會利益空間。民間和社會利益因為缺少可以和國家抗衡的手段,其自主性越來越小,活動范圍越來越狹窄,以致最后成為國家的附庸。如果說,建國初期的政治體制還能保障國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具有一定的制度收益,那么隨著和平建設時期的到來,這種政治體制已經成為公民實現自身利益的障礙,其制度收益越來越小了。因為隨著國家
試析城管與攤販博弈的制度經濟學淺析
論文摘要:近年來,城管與攤販之間的矛盾屢見報端,暴力執法和暴力抗法現象時有發生,城管和商販等“違法”經營者已經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境地。結合我國城管機構與攤販的歷史變遷,從制度層面上以產權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他們之間的矛盾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指出攤販經濟之所以存在,在于產權的不合理配置,而解決攤販經濟的困難在于較高的交易成本,進而提出了對攤販和城管進行分區域劃分的解決辦法來化解攤販與城管的矛盾。論文關鍵詞:攤販;城管;外部性;交易成本1 引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關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進步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在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遍布于各大城市的攤販治理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規范城管與攤販間的關系,是我國進一步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環。對于城市攤販問題的探討,學者們多是從攤販經營的特點以及城管執法的不規范等方面作為分析的焦點。我國目前處于轉型時期,而轉型過程中的體制改革等在使得國民經濟
關于制度經濟學與制度效率文獻綜述
提要制度經濟學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制度經濟學打破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受到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制度與制度效率是研究的主要內容。本文從制度經濟學研究的主要觀點和流派入手,進而介紹并分析其中關于制度效率的觀點及其產生分析的原因。 關鍵詞:制度;制度效率;文獻綜述一、制度經濟學主要觀點與流派 (一)馬克思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論述。在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將參與主體看作是“一定的階級關系和經濟利益的物質承擔者”(馬克思著,曾先令等編譯,2006),已經超出了古典經濟學對于“理性人”的假設,而將其看作是在一定社會關系和意識形態下的“人”。馬克思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變化揭示了社會變革的基本規律,并認為“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上,都存在著與當時的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的歷史形式。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個一定的歷史形式達到一定的成數階段就會被拋棄,并讓位給較高級的形式?!保R克思著,曾先令等編譯,2006)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質是經濟主體參與人之間所表現出來的生產關系以及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所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即上層建筑。 盡管
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中日法學教育模式比較分析
摘要:通過簡述中日法學教育模式概況,審視兩國法學教育模式的運行與演進,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從知識傳承、內外制度、動力機制三個方面作比較研究,探討兩國模式之異同,借鑒日本的有益經驗,以促進我國法學教育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教育模式;比較一、中日法學教育模式概觀 (一)辦學體制 中國目前法學教育體系最為復雜和混亂,多層次(從??频讲┦浚?、多機構(從普通高校到法官學院、檢察官學院、司法行政學院、電大、黨校以及民辦高校)、多渠道(正規的普通教育與非正規的成人教育并存)、多性質(公辦與民辦并存)、多導向(普通教育、專業學位教育、在職培訓)[1]。 中國法學教育以公辦高校為主,多種辦學形式并存。民辦高校為數不少,但無真正意義上的私立高校,大部分依附公立高校以二級學院形式存在。 日本法學教育體系層次清楚,重點突出。主要教育資源投入占主體地位的全日制本科生培養,教育機構與渠道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的正規教育。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銜接,法學院系負責素質教育,法科大學院連接國家司法研修所負責職業教育。官辦大學、私立大學二元體制并存,各有千秋,互成均勢。 (二)管理
關于新制度經濟學的市場觀
() 摘要: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市場是一種制度,是作為社會所采取的用于解決稀缺資源使用沖突的一種方式而產生的,市場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存在是因為其能夠比戰爭等其他方式更有助于促進社會經濟效率。界定明晰而穩定的個人產權是使市場有效運行的前提條件,市場不是一種以普遍和諧為基礎的制度。新制度經濟學這種市場觀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觀點有著深刻的差異。它揭示并彌補了后者的許多不足或局限性,有助于人們對市場形成更為完整深入科學的認識。關鍵詞:新制度經濟學;西方主流經濟學;市場觀新制度經濟學市場觀,是指新制度經濟學家對諸如市場是什么、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會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存在、其有效的運行需要什么樣產權制度前提、有什么經濟社會代價等有關市場的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考和觀點。新制度經濟學家對這些問題的觀點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觀點有著深刻的分歧。他們的思想揭示并彌補了主流經濟學市場觀許多重要的局限性或不足,有助于人們對市場獲得更為完整、深入、科學的認識。一、市場是一種制度“市場并不像它表面上所顯示的那樣,是一目了然的”。①西方不同流派的經濟學者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