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棱鏡門”一周年:信息安全“保衛戰”博弈
佚名
()近期中美之間的信息安全戰進一步升級擦槍走火,中國國家機關剛禁止使用win8系統、后腳跟美國司法部以網絡竊密為由起訴5名中國軍官。5月26日發表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針對中國的竊密行為的內容基本屬實,微軟谷歌等眾多美企成為竊密幫兇,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國家安全再次成為網民熱議話題。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去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國家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與分量。外媒認為,2014年是中國網絡安全元年,國家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小組的成立標志著信息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自棱鏡門事件發生后,習近平在國安委正式成立之際闡述國家安全觀曾表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的確,即使在“棱鏡門”事件發生之前,為了保障網絡安全,大多數國家實行了極為嚴格的審查制度。從全球角度來看,各個國家都逐步將網絡安全上升到戰略高度。5月2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將出臺網絡安全審查制度,中國之聲認為此有利于維護國家網絡安全,對于網絡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推動作用。但和訊網卻認為這凸顯國家過往在信息網絡缺乏安全頂層規劃和設計,政策技術明顯滯后。
如今,美國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這“八大金剛”幾乎滲透到了中國網絡的每一個環節,而且在絕大多數核心領域占據了龐大的市場份額。“中國的信息安全在美國“八大金剛”面前形同虛設,國家機密和個人私密也將蕩然無存,中國網絡安全必然面臨嚴重威脅。”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為此表示出擔憂。
與此同時,國內網絡和信息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用戶包括身份、銀行財產等相關數據和互聯網應用綁定越來越緊密,泄露風險和威脅越來越大。繼京東、天涯、如家七天酒店連鎖和CSDN后,小米800萬用戶信息泄露也再次引起網民圍觀。據免費論文下載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65.5%的網站存在安全漏洞;2013年中國網民在網上損失近1500億元。
受信息安全國家戰略政策驅動、以及互聯網信息安全事件頻發,乃至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對信息安全的要求,安信證券分析認為這三個原因致使國家對信息發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而國產的信息系統將進入迎來良好發展機遇。今年政府從招投標指定國產品牌,再到以寶鋼為首國企卸載微軟軟件的動作,一股“去IOE”(IBM是服務器提供商,Oracle是數據庫軟件提供商, EMC存儲設備的組合)的浪潮正在全國掀起,信息安全為代表的國產化浪潮儼然成為近期市場焦點。
信息安全:投資主題
當信息安全被上升到國家層面前有未有的高度時,國產IT企業仿佛見到了久違的春天。““棱鏡門”成國產替代催化劑”CCTV證券資訊頻道特約分析師@永曜在微博上稱,信息系統最先被國產化替代就是低級服務器。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本土服務器廠商華為和浪潮的出貨量增幅明顯,同比增長61%和288.7%。相比之下,美國廠商的出貨量則出現下降。
而近日win8操作系統禁令、金融機構降低IBM服務器依賴等政策頒布,新華網認為中央機關禁用Win8是個開始,接下來政府機構的信息系統國產化將加速。信息安全無疑催生出投資機會,相關消息首先在資本市場上產生化學反應,5月26日至5月30日,計算機板塊上漲9.48%,滬深300上漲0.11%。計算機跑贏大盤9.37個百分點,漲幅居所有板塊第一位。
自“棱鏡門”之后算起,計算機板塊漲幅超過50%。如果按新浪財經股票概念分類,有16只信息安全概念股,平均漲幅達到87.84%,有5只概安全念股翻倍,最高達到187%,信息安全儼然成為過去一年的投資主題。
未來信息安全還會成為投資主題嗎?據中金公司統計,2013年我國信息消費整體規模達到2.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事關國家安全以及公眾利益的IT消費規模占整體信息消費的70%左右,即1.5萬億元左右,包括政府機構、交通、電力、金融、電信等主要領域的IT采購。
網民:疑慮與期待
顯然,涉及信息消費的市場是巨大的,國內IT廠商和專家紛紛喊出“國產化”口號。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希望國內企業可以抓住契機加強研發,預計未來3年到5年移動操作系統將實現國產化替代。而浪潮集團宣布啟動“I2I計劃”,趁機搶占IBM市場。
那網民是否看好國內IT企業的發展前景,為此選取“倪光南提出移動系統國產化”、“浪潮啟動“I2I計劃”兩個事件進行情緒分析。顯然,兩組網民情緒的數據非常接近,只有1成多網友認為移動系統、服務器能真正國產化。而超過兩成網友對此表示悲觀,另外超過4成網友對“國產”抱有疑慮,但也期待上述產品能有所突破。其中工程師@老燈在微博上提出這樣疑問,“浪潮有能力替代IBM嗎?”
顯然,網民擔憂和疑慮并不是沒有道理,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雖然國產IT企業喊出了“全面接手IBM”這樣的口號,但用戶似乎并不買賬。一位銀行技術人員稱:國產化“理論上都有可能”,但“沒有人敢冒這個風險”。”其中國產化當中最難替代的是數據庫以及高端服務器。而基礎軟件(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和中間件)更是目前國內技術軟肋,根據StatCounter統計數據,2014年4月,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為94%。如今,信息安全為代表的國產化要想取代“八大金剛”的市場份額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如今,“棱鏡門”事件一周年過去了,而事件暴露了國家信息安全的潛在威脅只是冰山一角。當信息安全被上升到國家層面前有未有的高度時,國內掀起一股信息安全為代表的國產化浪潮,但信息系統國產化也不是靠空喊出來,更不是一躍而就。從頂層設計到網絡設備安全審查的立法,國家到底如何打好這場互聯網信息安全“保衛戰”,實現由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過渡,咱們拭目以待。(來源:凱迪數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