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詞匯的英譯
楊原
【論文關鍵詞】中國特色政治經濟
【論文摘要】詞匯是語言中變化最快的部分,社會的飛速發展必然會帶動反映這些發展的語匯的相應變化。中外的交流和溝通,需要通過語言采進行,而詞語的翻譯更是首當其沖。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語言文化中必然會產生大量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詞匯。我們國家的變化和發展要介紹到國際社會去,就需要通過漢譯外.因此.對于政治經濟詞匯的翻譯是否正確則直接影響到外國人對我國社會政經方面的進步及其相關政策的理解程度。文章則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簡要歸納此類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詞ft-的英語翻譯方法和策略。
自從改革開放政策在中國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我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他們不可避免地會碰上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這一類詞匯是中國特有國情和文化底蘊的產物,對于外國人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比如說,近年來,某些主流媒體將“民主黨派”譯為non—Communistparties,它們可能想以此指中國共產黨以外的政黨。但事實上,中國的民主黨派是在抗日戰爭和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同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這里沒有在朝黨與在野黨的區別。中國的政黨制度是和西方國家根本不同的。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鑒于這種歷史背景和現實情況,以DOn—Communist與Communist相對,似乎有欠妥當,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有些民主黨派成員同時也是中共黨員,他們的身份就不能說是non—Comn~u—nist。由此可見,“民主黨派”譯為lion—Communistpar—ties實在欠妥,其規范的譯法仍然應該是多年來沿用的democraticparties。以小見大,我們也可從中認識到正確翻譯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的重要性。
一翻譯中的文化對等與差異
翻譯不僅是語言上的轉換,也是文化的交流。每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身獨一無二的歷史背景和風俗習慣,而這些方面的不同就注定了各國的語育也被賦予了獨有的文化背景。作為譯者,不僅要了解外國的文化,更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還要不斷地把兩種文化加以比較,這樣才能做到譯語與源語在各自文化中的含義、作用、范圍、感情色彩、影響等方面的真正對等。
然而,文化間的差異及表達習慣的不同,往往給翻譯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而首先遭遇這一困難的,無疑是詞語翻譯工作。要把一大批具有中國特色及中國國情特點的詞語和概念準確、妥帖地轉換為外語的對應詞語。就并非易事。漢語中的許多政治經濟詞語或詞組,在英語中都沒有完全對等的說法,這是文化差異帶來的一種正常現象,因此我們在漢譯英的過程中選用英語詞匯時不能不考究它們的政治內涵和價值取向.不可有絲毫的馬虎。
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精辟闡述的“三個代表”英譯為ThreeRepresents。也已經成為規范的譯法。“三個代表”是指“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文中的三處“代表”都是動詞,因此譯文也應該使用表示“代表”之意的動詞。當這三句話濃縮為“三個代表”時,這里的“代表”又似乎具有名詞的色彩。譯者相應地將動詞represent作名詞化處理,字尾加上表示復數的字母s,前面加上three,并以專有名詞的習慣用法大寫為ThreeRepresents。按照傳統穆維方法。這樣處理似乎在語法上不符合常規,但這是一種合理的處理。其實,將動詞作名詞化處理,早有先例。
“三要三不要”。英譯為the“threedosandthreedon’ts’’,來源于英語習慣用法do’Sanddon’ts(也可寫為dosanddon’ts),這都是將動詞作名詞化處理。由此可見,ThreeRepresents的譯法是完全符合英語習慣用法的。“三個代表”全文的譯文經過多次潤色,定為:OurPartymsutalwaysrepresentthedevelopmenttrendofChina’sadvancedproductiveforces。theorientationofChina’sad—vanecdcultureandthefundamentla interestsoftheover.whelmingmajoirtyoftheChinesepeople。
二政治經濟詞匯的蘊含意義
(一)、漢語中政經詞匯的形象確指意義
漢語重意象。而英語重邏輯,因此,中英互譯中則免不了形象詞匯的轉換表達。但譯者首先要異明白源語中形象表達的實指意義才能正確地進行翻譯。例l:建立“一站式”中心,提供“一條龍”服務。
Setup‘‘One—Stop”ServiceCentertoprovideacoor.dinatedprocessservice.
例2: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Inadherencetotheprincipleofplaceequal emphasisonmaterialprogressandethicalprogress,withneithersa-pectsneglected
例3:發展才是硬道理
Developmentisthemostessentialcirterion/theabso.1uteprinciple
例4:抓大放小
Tomanagewelllargeenterpirsesandadoptalfexiblepolicytowardssmallones
例5:人民的生活水平將上一個大的臺階。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will yield substantilaprogress.
例6:清理“三角債”
Tocleanupthe“chaindebst”
上述幾例中,漢語中的“一條龍”、“兩手抓”、“大小”、“三角”、“臺階”都是形象的表達法,如果照字面意思翻譯,則會讓讀者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這就需要譯者在翻譯時注重將這些有中國特色的形象詞匯通過轉換表達的方式讓讀者理解其確切意義。
(二)、漢語中政經詞匯的引申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漢語中的一個字或者詞在使用過程中通常不止有一個意義,包括其原始意義和引申意義。人們在言語交際中,由于文化背景或個人經歷的不同,對同一個字詞的意義選擇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在翻譯有中國特色的政經詞匯的時候,尤為需要注意這一點,應該綜合考慮詞匯出現的上下文、文化背景以及表達習俗。例7:民辦教師轉正
Convertign thestatusofcommunitysopnsoredteach。erstothatofregularteacher.
例8:街道婦女
Housewivesoftheneighborhood
民辦教師是中國特有的職業,街道婦女也是中國特有的表達方式,如果不加以解釋,外國人則無法明白這兩個詞匯的蘊含意義。
例9:農轉非
Changing from agricultural tonon—。agircluturalsta。tsu
例10:打黃掃非
W ipeoutoprnographicpublicationsandcrack downonillegalpublishingpractices.
兩個“非”字。在上述例9和例10中,分別指代不同的意義,一個指“非農業”。另一個指“非法行為”,這是由不同的上下文和背景所決定的。
三政經詞匯的直譯與意譯
(一)、政經詞匯的直譯
所謂直譯。即Literaltranslation:Thesourcelna-guage(SL)grammaticalconstructionareocnvertde totheirnaeresttagretlanguage(TL)equivalentsbutthelexiclawordsare gaaintranslatde sign ly.outofcontext.一一Pe—terNewmark
該引文所提出的直譯之法,前提是在SL和TL中能找到幾乎對等的表達方式,或者說這種對等表達的意思在兩種語言文化中的所指沒有很大的差別。
例11:吃“大鍋飯”
Thepracticeof“aetign from the~ll’nebigopt”
例12:“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米袋子”省長負責制。
Thesystem ofthecityam jor’3restx~ibilityforthe
“am rketbasket”andthatoftheprovincialgovernor’sresopnsibilityofrthe“ircebag”. 例13:敢闖敢試的勁頭
Thevigorofdaitgn toblazeamew tiralandmakeex-ep irments
例l4:“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
A campaignforthe“YaerofQuality。VairetyandEfficiency’’
例15: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
Topursuetheture,thegoodandthebeautifulandresistthefalse,thebadnadtheugly
例16: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
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
Familyvirtuesofrespecting forthegaed andlovigntheyoung,equlaitybetween menand woInen,harmonybetweenhusbandandwife,indsutryandthriftinhouse.holdmanagementandneighborhoodunity.
(二)、政經詞匯的意譯
具有中國特色的許多詞語難以從英文原版詞典中找到現成的對應詞。這就需要中國的翻譯工作者開動腦筋,構思出準確表達原文含義又能為國際社會正確理解的譯法,即采用意譯。翻譯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就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創新意識而言,作為翻譯工作者,我們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透徹理解不斷出現的新詞語,在翻譯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盡可能完美地以目標語傳達原文包含的信息,力求做到意形兼備的意譯。
最近幾年來,“外向型經濟”一直英譯為export一,orientedeconomyi這原本是正確的譯法。然而。現在情況起了變化。十六大報告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事實上,一些中國企業集團已經在國外多處建廠或收購當地企業,“走出去”正在成為一種對外開放的新態勢。“外向型經濟”的含義有了變化,不再局限于產品的出口。我們改譯為out.ward—lookingeconomy,字面意思似乎沒有問題,但過予直譯,原文的內涵在英譯的表述中不夠準確完整地體現出來。在翻譯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文件時,又改譯為global—market—orientedeconomyo我們考慮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進一步融人世界市場,global—market—orientdeecoonmy似乎更能確切地表達這個意思。黨的十六大文件中,“走出去”譯為goingout,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文件中改譯為goingglobal。理由很簡單,“走出去”是為了融人經濟全球化(eocnomicglobalization)。從goingout到goingglobal,一個單詞的變化反映出譯者對“走出去”戰略在理解上的深化和表達上的創新與完善。
還有些漢語政經方面的詞匯,過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英譯,難免使人有譯成中式英語的感覺。例如,“社會治安”一直譯為publicsecurity。或socialorder,或socialpublicorder,英語國家的人們恐怕難以理解這些譯法。十六大報告中提到“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譯文是takecomprehensivemeasurestomain.rainlaw andorder。這里,lawandorder是一個習慣用語,其含義是situationinwhichthelawisoebyed,與漢語中的“社會治安”在概念上是相符的。
再以“小康”為例。這是一個目前人們經常使用的詞。以往不同的譯法有comparativelywel—off,或moderatelywell—off,或comfortablywell—offo十六大報告中說,“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們所說的“小康”是指在中國特定條件下的小康,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康。“小康”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譯文應該盡可能簡練。十六大翻譯組經過反復討論,決定將“小康”譯為wel—off,前面不加任何副詞,“小康社會”譯為lfwell—offsociety,“人民生活總體上達~Jzj,康水平”譯為Onthewhole。thepeoplehaveraechedawell—offstandardofliving。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譯為buildawel—offsocietyinna8ll—roundway。有些譯者覺得well—off的水平比“小康”更高,是否不夠確切,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據《牛津》詞典,well一0ff的含義是inagoodposition,especiallyfinancially,用俗話說,就是手頭寬裕的意思。Wel一0ff這個詞并不表示具體確切的經濟水平。2O世紀5O年代初期的“富裕中農”在毛選中的譯法是wel—to一domiddlepeasants,那時的well—to-do只是勉強溫飽,更是低水平的。上世紀5O年代剛從大學畢業的機關工作人員,每月工資56元,按當時全國平均工資水平計算,完全夠well一0ff或well—to—do。由此可見,well一0ff或well—to—do都是相對的。我們在對外報道中,經常將“小康”和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聯系起來,“小康”的具體水平就很清楚了。采用意譯方法的例子還有許多:
例17:實行“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Toearlyouttheplantoassist80millionpeopleinhavingsufficientfoodandclothingwithinsevenyears
例18:開源節流
Increasingi’evenueandsavign 01"1exepnditures
例19:“三資”企業
Enterprisesinthe“thereformsofventures”:Sinoforeignjointventurse,cooeprativebusinessandexclsuiveforeign—ownde enterprisesinChina.
例2O:領導班子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A younger,better—educatde nadmoreprofessionalleadership
例21:兩中方針,放還是收?二者必取其一。
To“openiw der”,orto“narrow down”?W emsutchooseoneortheotherofthesetwooplicse.
例22:“四有”人民,“四有”干部
Peopleandofficialstaughttohaveideals。moralsin—tegrityandtobewell—deucatedandself—disciplined.
四總論
翻譯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關于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詞匯的翻譯只是漢譯英的一個方面,其翻譯策略和方法并不涵蓋漢譯莢的全部。準確地說,只涉及漢譯英的一小部分。在多數情況下,在傳達相同信息的前提下,不同譯者對同一原文會有不同譯法。但作為譯者。針對這一類詞匯的翻譯,我們尤其需要植根于翻譯實踐的翻譯理論,特別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翻譯理論,用來指導翻譯實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這是我們當代翻譯工作者肩負的重任。我們應該認真學習、踏實工作,使我們的漢譯英事業不斷興旺發達,使我國的政治經濟乃至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為世人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