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餐飲職業教育的和諧發展
楊耀華
【摘 要】社會的和諧發展涵蓋各行各業,各個方面的發展。餐飲職業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應在推動餐飲經濟,社會進步,促進就業過程中得到和諧發展,努力實現餐飲職業教育與餐飲行業,先進辦學理念與生動教學實踐及教師隊伍專業成長與學生全面發展等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餐飲職業教育 和諧發展
一、餐飲職業教育與餐飲行業的和諧發展
2005年由國務院召開的職業教育會議上提出了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特別要為我國走新興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要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服務。餐飲職業教育在擔當這一新的歷史時期重任時,應自覺地瞄準餐飲行業的發展方向,密切與餐飲行業的聯系和合作,努力實現餐飲職業院校和餐飲企業合作。在合作中,餐飲職業院校以餐飲企業為先導,拓展產業結構,擴大服務面,了解餐飲人才需求的層次、知識結構、技能水平、職業道德水平和餐飲市場變化趨勢,更新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在培養模式上創新。同時,餐飲企業在與餐飲職業院校的合作中,可以以餐飲職業院校為后盾,拓展業務,擴大經營規模,增加經營項目,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增加競爭力,餐飲企業參與職業院校的合作,能首先獲得優秀人才,提高技術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生產服務水平,增強效益,為企業打造良好的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
餐飲職業教育和餐飲行業的和諧發展,還應使餐飲職業院校和餐飲企業在合作中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開發設計新的服務內容,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隨著全球經濟的興起,中國市場經濟與國際接軌,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中國餐飲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餐飲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伴隨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餐飲業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餐飲行業的發展必將擴大對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我國餐飲職業教育的發展。
當今世界,一個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正在形成。我國目前的餐飲企業管理水平和烹飪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較大,從業人員的文化科學素質較低,餐飲科技成果應用率低,轉化慢,甚至轉化脫節。餐飲職業教育和餐飲行業和諧發展,就要敢于正視這個差距,共同找出差距存在的原因,立足國內,放遠世界,盡快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提高餐飲從業人員中高素質技術人才的比例。同時要協調人才結構的合理發展,人才內涵的調整變化,人才結構的調整變化力求與國家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相一致,人才內涵的調整變化著手兩個問題,一是教育培訓指導思想和方法;二是人的個人發展定位。餐飲職業教育要緊密結合餐飲行業的實際需要,使培養的人才適應當今世界餐飲市場發展需要,并能促進餐飲社會主義市場的繁榮發展,就必須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真正打造一支具有競爭實力,能在激烈國際市場競爭中打不垮、過得硬、立得住的餐飲行業的從業大軍,并由此增強我國餐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先進的教學理念與生動教學實踐和諧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目標要求賦予教育以和諧使命,履行這一使命,實現教育的和諧發展,是教育支持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觀,公益導向的教育設計觀,義利結合教育的價值觀,適當超前的教育發展觀,“有教無類”的教育公平觀,構成了教育和諧發展的基本內涵。和諧發展的教育通過培育和諧心態、世態、生態和意識,以共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諧環境,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餐飲職業教育的和諧發展要緊貼教育的和諧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生動的教學實踐,以生動的教學實踐體現豐富和完善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市場經濟為切入點,改變原有舊的教學理念,樹立與時代相適應的新理念,實行多元化辦學,走產、學、研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之路,實施法制化管理,遵守國內外通行的規則和法律法規,開展民主化治校、民主化辦學,培養具有民主精神和遵紀守法的學生,改變道德觀,以“雙贏共生”為基礎,改變人才觀,培養具有國際理念、全球意識,具備競爭觀念、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和較高餐飲技能的外向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餐飲職業教育要實現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生動教學實踐的和諧發展,首先要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對教學課程進行重點改革,刪除一些陳就、落后的不合適宜的課程,增加一些與時代
發展相適應的新課程。例如,計算機、外語,在課程改革中,可以將餐飲職業教育的課程分為餐飲管理和餐飲專業技能兩大類,在餐飲管理課程中,要立足我國餐飲行業管理現狀,總結我國餐飲行業管理的經驗、教訓,大膽引進國外餐飲管理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通過餐飲管理的職業教學來促進我國餐飲行業,加強和改進人力資源管理、服務質量管理、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環境美化管理等各項管理。在餐飲專業技能課程中要堅持中西結合的方針,既繼承發揚中國傳統的餐飲技能,又引進吸收國外先進的餐飲技能,在繼承發揚我國傳統餐飲技能時,還要兼收并容全國不同的地區,不同民族具有濃厚民俗風味的餐飲技能,以使我國的餐飲業能滿足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等各類不同消費人群的多種餐飲消費需求,不斷擴展我國餐飲業的市場占有率。
其次,要加強實訓實驗教學,在做實訓設備(施)時,一定要做到模擬仿真,力求模擬仿真教學語言,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教學考核相結合。例如把實訓室設計成五星級飯店一樣,打破過去一排排,一段段的教學環境。在模擬仿真中實現三個一體化,即:青年學生在上實訓課時,要做事與做人一體化,學生不是單純的學技術,首先要學會做人;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一體化,不是通過餐飲職業教育,只會炒幾道菜做幾道湯就可以了,而是要把職業道德放在第一位,培養學生遵法、守信、熱忱的職業精神;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一體化,培養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協調應變動手的能力,從中訓練學生的自信、自尊、自強、自立能力。
再次,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餐飲職教將學生和老師派到餐飲企業實習和掛職鍛煉;二是將師生送到國外一些先進的餐飲行業學習,感受異國他幫先進的管理和技能。請知名專家介紹我國餐飲企業發展趨勢和成功餐飲企業的經驗及具體操作方法,請企業總經理、人事部經理、廚師長,從事餐飲工作的校友介紹企業對各類餐飲人才的需求。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社會和企業對餐飲人才的需求,了解餐飲人才必備的知識、能力結構、技能水平、素質素養,以達到讓學生按餐飲企業和餐飲市場的發展趨勢做好職業規劃設計。推動學生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道路,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綜合性、應用型和適用型人才,使學生通過餐飲職業教育,能成為受社會歡迎經得住市場考驗的有用人才。
三、教師隊伍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進步的和諧發展
餐飲職業教育的和諧發展,離不開教育的主體學生和老師的和諧發展。在師生和諧發展中要緊密圍繞餐飲職業教育為餐飲行業服務的目標和方向,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全面進步。
教師隊伍專業成長,要突出增強能力和具備雙師素質。教師要具有較強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能力,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職能,通過外派培訓,到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參加專業技能學習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使教師隊伍實現“雙師化”。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在崗位能力課程教學中,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要求、崗位實際要求、國家職業標準三者結合起來,大膽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三位一體”的崗位能力教學模式,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要突出鮮明的專業特色。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可利用各種途徑加大來自生產、經營、服務一線的比例,把餐飲企業最新技術、最新管理理念、企業精神帶進課堂,使學生接受良好的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教育。打破現行用人制度,聘請知名企業技術骨干作實習指導教師,聘請全國烹飪大師、名師和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授定期來校講課或表演,做到能者為師,教育者和行業專家合一。老師,既是文化課專業理論課的教育者,又是生產實習課和行業的專家,還是餐飲行業各項比賽的參賽者和奪冠者。
同時,鼓勵學校教師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到企業兼職,做咨詢,把科研、教學與餐飲企業相結合,把行業最新進展帶到課堂,同時為業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提供了方便。
學生的全面進步,建立在教師隊伍專業成長基礎上,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體現在教學中,就是教師用自己的過硬技術、高超技能和綜合能力影響學生。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示范,在教師的“教育者和行業家合一”的帶動下,學生要做到“學習者和工作者是合一的”即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工作者,作為學生,要努力學習提高專業技能,作為工作者要精心生產合格產品和提供優質服務。為使學生全面進步,除了要加強餐飲職業教育的實習實訓外,還可以走與企業聯合辦學的路子,讓餐飲企業以多種形式步入到餐飲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基本技能,又可讓學生學到餐飲新技術、新發明、參與到企業管理、技術指導、質量監督、經濟核算等過程,形成行業要求的行為準則,為其今后走向工作崗位,獨立開展創新、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使學生全面進步,餐飲職業教育應在對學生的培養中推行雙證制度,要求參加餐飲職業院校的學生,既要拿到證明其理論知識水平的畢業證書,又要拿到國家承認、行業認可的餐飲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學生以面向經濟建設、面向市場,以勝任職業崗位的要求為目標,以能夠提高餐飲崗位的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擴展學生的就業面,增強學生走向社會面對市場的自信心和實際本能。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決定》(國發辦【2005】35號).
[2]安東.構建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民經濟——楊柳會長暢談中國餐飲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