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交通運輸發展回顧與展望
陳明宇 宋劍
【摘要】公路交通運輸在整個交通運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簡要回顧我國公路運輸業發展概況,分析公路交通運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根據當前社會經濟形勢,探討性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 交通 經濟 公路運輸 發展 趨勢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在整個社會機制中起著紐帶作用。從發達國家的交通運輸量按不同運輸方式的構成比例來看,公路交通運輸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及公路網的日趨完善而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公路在當代已成為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一、公路交通是現代社會的骨干運輸方式 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進步,汽車運輸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公路網的形成,使公路運輸成為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骨干運輸方式。公路運輸在技術經濟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1)機動靈活,適應個別交通運輸用戶的需要和具體條件,在“個性化”服務方面具有最大優勢,服務面深入廣大,是最基本的集散運輸方式,適應西部開發的基本交通運輸需求。(2)直達性最好,在途周轉、停滯時間短,運輸時間利用充分,在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時運輸速度在地面運輸方式中也是比較快的。是唯一能實現門到門運輸服務的運輸方式。(3)公路建設原始投資少,資金周轉快,回收期短,公路運輸企業興辦費用較低,易于進入或退出市場,經營機制比較靈活。上述這些特性無疑最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因而是現代發展最快的運輸方式。 二、公路交通發展概況 建國初期,全國(港、澳、臺地區除外)公路通車里程僅為8萬公里,技術等級十分低下。經過建國后幾十年的建設,到1996年度,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118.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22公里,一、二級汽車專用公路15000多公里,四級及四級以下公路87萬公里,在一些大經濟區域內,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主的高等級干線公路網。全國100%的縣城,95%以上的鄉鎮的74%的行政村通了公路。“九五”期間,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三縱兩橫”和兩條重要國道主干線公路,五年新增通車里程10萬公里(含中西部地區約6萬公里),到2000年,通車里程達126萬公。2001—2010年重點建設“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中余下的“兩縱五橫”主要路段,加快建設國道主干線系統以外交通特別繁忙的其他高等級公路,改善和提高邊境口岸公路標準,完成川藏、青藏等國防公路的整治和改造,積極扶持未通車的行政村公路建設,實現行政村基本通公路。 三、公路交通運輸存在的問題 雖然公路交通運輸業發展很快、成效很大,但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運輸生產力水平不高。在營業性客貨運輸車輛中,中高檔客車特別是高檔客車和大噸位柴油貨車以及集裝箱等專用貨車所占比例偏低,遠不能滿足廣大旅客和貨主的需求。 2.運輸站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由于種種原因,客貨運輸站場建設進度緩慢,到目前為止,在部分大中城市、相當數量的縣城以及大多數鄉鎮,客貨運輸站場基礎設施仍很短缺且設備簡陋,成為制約道路運輸發展的薄弱環節,影響了公路基礎設施功能和車輛運輸效率的充分發揮。 3.運輸組織水平和運輸效率較低。在部分地區,由于地方保護主義比較嚴重,存在著地區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封鎖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使空駛率提高、運輸組織水平降低,對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道路運輸市場造成了消及的影響。 4.運輸法制建設滯后。目前道路運輸業執行的仍是部門規章,缺乏高層次的管理法規,使全行業的行政執法工作受到影響。 5.運政管理工作需進一步改善和加強,運政管理人員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