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旅游經濟效應分析
熊建萍
[摘要]體育旅游是新興的旅游產品,衍生許多新的消費需求;世界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在不斷探求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結合而產生的市場需求空間,尋求經濟增長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和體育產業是同時開發的,但因為行業從屬不同,相互交融與滲透不多,造成體育資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面對巨大的體育旅游市場需求,體育產業決策者及從業人員應主動出擊,充分利用體育資源,依靠旅游業眾多的分支機構,力爭將體育旅游市場做大。
[關鍵詞]中國;體育旅游;經濟效應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產方式的變化,悄然興起了一種戶外休閑活動——體育旅游。體育旅游既是參與感受體育活動與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旅游形式,也是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交叉滲透而產生的一個新領域。我國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各種豐富多彩的民間體育活動,已經成為吸引體育旅游游客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帶來了一種新的經濟效應。
一、體育旅游的內涵
1.體育旅游的概念。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體交流活動與旅游地、體育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狹義上講,體育旅游可以理解為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體育需求,借助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并充分發揮其各種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種活動。
2.體育旅游特征。具有娛樂性、健身性、挑戰性和多樣性等的體育活動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構成一種特殊的旅游方式——體育旅游。體育旅游活動不僅可能愉悅身心,還可以促進參與者身心健康、緩解和消除身心疲勞、增強體質,防范“文明病”等功能。體育旅游有很強的專門性,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專項旅游,游客對體育旅游的選擇個性化傾向明顯。體育旅游之所以區別于日常體育活動,就在于其異地性。因此,體育旅游的客體雖以體育活動為主,但也疊加了異地與體育活動相關的旅游景觀與活動,從而使旅游資源具有復合性。體育活動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體育旅游的內容和形式也不同。與常規旅游不同的體育旅游無論在心態上還是行動上都具有主動性、參與性和多樣性等特點,更能符合與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同時,新鮮、新奇的體育旅游將傳統旅游的被動和受約束降至最低點,提供更多的個性服務,更加符合旅游消費個性化的需求。
二、我國體育旅游的現狀
1.我國具有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涵蓋了多種地質地貌而且名山大川眾多,河流湖泊、海濱勝地各具特色,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特點和文化魅力。如在東北各省有天然滑雪場旅游;在大連、秦皇島、青島、廈門、三亞等有可以游泳、潛水、日光浴等體育旅游場所;在內陸眾多的江河、湖泊和水庫有可開展漂流、劃船等體育娛樂活動;我國的許多名山大川也有可以登山、攀巖等活動的有利條件。如西藏就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內的5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70余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等,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登山產業的山峰資源。而新疆、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荊州端午龍舟節,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新疆少數民族的賽馬、摔跤等,都是各具特色的體育旅游資源,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為發展體育旅游奠定了基礎。
2.我國的體育旅游項目具有豐富的特色。近年來我國在體育旅游方面,除登山、滑雪、海濱游泳等傳統的項目外,還增設了一些新的具有體育特色的項目,如漂流、攀崖、滑草、溫泉浴及駕車旅游等項目。上海的一級方程式賽車賽道,甘肅省的絲綢之路汽車拉力賽刺激本省和西北地區旅游的升溫;無錫市在太湖旅游風景區興建山地自行車賽場,增加新旅游項目并形成特色以保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武漢市正在開發暢游長江的體育旅游活動,并準備將這一傳統項目打造成為品牌等。北京的十渡、雁棲湖;廣州白云山極限運動中心、深圳的歡樂谷、水上世界等,這些主題公園擁有大量的體育娛樂設施。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是我國最寶貴的人文資源之一,是民族文化與體育旅游相結合,在體育旅游中注入中國特色民族文化的因素,是我國體育旅游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我國體育旅游項目有些還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風情。據有關資料,我國以特有的民族體育項目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有25項,占總數64項的1/3強。
3.我國發展體育旅游的優勢。我國經濟每年以9%以上增長速度飛速發展,在沿海地區,GDP已經超過人均3000美元。隨著現在社會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生活方式,各種健身休閑日益風靡。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國內旅游客源多,規模大,接待能力也強。我國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擁有豐富的民間體育文化積淀和眾多的與體育有關的歷史名勝遺跡,有56個民族,其中有許多具有少數民族獨特魅力的民俗體育活動。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來中國旅游的國際游人也越來越多。據估計到2011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而國外則具有比國內較高比例的體育旅游者。
三、我國體育旅游的經濟效應
1.可以增添大眾旅游資源。大眾旅游業多以觀光旅游產品為主,以度假、會議、生態等旅游為輔。這些旅游產品共同的缺陷是參與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不強,對旅游者缺乏深層次的吸引力,難以滿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求新求異、挑戰自我、超越極限、追求快感等更高層次的心理追求。體育旅游是大眾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眾旅游業內容的充實和缺陷的彌補。具有新奇刺激、富有參與性、挑戰性和娛樂性,這正符合當代旅游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因此說,體育旅游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大眾旅游產品的不足之處,豐富旅游產品的類型。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發表和黨的十四大召開至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身活動的要求趨向多元化。體育旅游作為一種可供選擇的健身體閑方式,因其兼有娛樂、刺激等獨特的魅力,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歡迎。欣慰的是,滑雪、漂流、攀巖、登山、沙漠探險、徒步游、自行車游、自駕車游、高爾夫旅游、武術健身游、海濱健身游等體育旅游項目在我國逐漸興起。據有關統計,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的營業性漂流場所已達150多家。
2.可以刺激住宿、餐飲等消費。民族體育旅游業除了提供民族體育旅游服務外,與大眾旅游服務一樣,離不開行、游、住、食、購、娛六要素。民族體育旅游業的開發和興旺,不僅可以刺激直接為民族體育旅游服務的旅行社、交通通訊、旅館餐飲業的超常發展,還可間接拉動為民族體育旅游服務的商品銷售和食品加工等行業的興旺發達。從1979年至1992年,在旅游業發展的帶動下,大量星級賓館、飯店的興建,使許多海外健身配套設施進入大陸。體育旅游服務市場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規劃和組織體育旅游活動,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各方面提供服務的綜合性產業。其中,旅游飯店是旅游業中的重要支柱產業,旅游飯店的規模大小、數量多寡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發展和接待能力的重要標志。目前,全國已有直接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幾萬家,直接從業人數超過300萬,間接從業人數上千萬。僅2005年國慶期間,在全國接待的1.01億人次旅游者中,過夜旅游者(僅限于住在賓館飯店和旅館招待所)為2655萬人次,一日游游客為7431萬人次。國慶期間,31個城市監測的138家商業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352億元;監測的131家餐飲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 3.可以為傳媒介帶來商機。體育旅游產品大多是無形的、不可轉移的,是不可陳列、展覽的,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的宣傳,間接地進行介紹和描繪來吸引人們參與。因此,體育旅游的宣傳對其產品的推介銷售尤為重要。據世界旅游組織的有關資料顯示,加拿大旅行社的廣告宣傳費用占總預算的79%之多;泰國旅游局把總預算的60%用作宣傳促銷;據說美國每花1美元的宣傳費用,即可吸引1名游客;墨西哥花1美元的宣傳費用,可換N40美元的收益。另據香港旅游協會統計,每花1港元宣傳費,可獲123美元的直接或間接旅游收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對旅游景點近幾年宣傳、廣告和大型促銷活動費用高達數千萬元(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永順縣的“猛洞河漂流”和“吉首市德夯苗族風情園”等旅游景點的各種宣傳和廣告費用)。多年的苦心經營和全方位宣傳,終于迎來了湘西旅游的春天,并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據當地報紙報道,2004年《瘋狂的五一黃金周》期間“28列旅游專列、6萬多輛旅游專車進入湘西,游客近50萬人,旅游收入達4780余萬元”。西部地區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潛力很大,但知名度很低,許多極其豐富的民族體育旅游資源尚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未能被世人所了解,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吸引作用。只有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宣傳,才能使體育旅游廣為人知,才能激發國內外客人旅游的熱情。體育旅游的開發和繁榮,必將為國內外廣告業和新聞媒介帶來新的商機。
四、對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展望
1.挖掘體育旅游資源市場。體育旅游是新興的旅游產品,衍生許多新的消費需求,世界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在不斷探求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結合而產生的市場需求空間,尋求經濟增長點。如我國香港康體局和旅游協會為開拓體育產業及體育旅游市場,聯手通過駐外旅游辦事處,有針對性地積極推銷體育產品。他們向日本人集中推銷高爾夫球,向東南亞國家推銷賽馬,向歐美和澳大利亞推銷網球、板球和羽毛球,從而吸引了一大批體育愛好者前往香港進行體育旅游,既盤活了體育產業市場,也提高了旅游收入。就國際市場而言,我國的武術、乒乓球及羽毛球對體育愛好者就具有一定吸引力,組織修學團會有一定的市場。而在國內市場,像異地觀戰近年有了一定的開展,但發展空間還很大,體育產業的經營者應重視重要賽事的營銷,最大限度地挖掘體育比賽資源,豐富體育產業內涵,達到體育與旅游雙贏的目的。
2.加強體育產業與旅游業合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和體育產業是同時開發的,但因為行業從屬不同,相互交融與滲透不多,造成體育資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面對巨大的體育旅游市場需求,體育產業決策者及從業人員應主動出擊,充分利用體育資源,依靠旅游業眾多的分支機構,力爭將體育旅游市場做大。比如,近幾屆的奧運會及世界杯足球賽的主辦國均保證一定數量的門票給外國的旅游者,委托旅游機構為國外觀眾的票務代理,這為異地觀戰者提供了充分保證。這樣既為主辦國保證了運動會的票房收入,也提高了旅游收入。又比如日本著名的“日本旅行社”,從1993年開始內設專門負責海外體育觀戰旅游的營業部,該旅行社組織的團隊頻繁出現在世界體育熱點賽事當中,體育觀戰旅游收入的份額逐年上升。我國雖然也建立了體育旅游總公司,但由于分支機構不多,其業務量及影響力均不盡人意,而普通的旅行社的從業人員意識到體育旅游市場潛在商機,但苦于缺乏“體育”背景,對體育認知有限、運作方面又欠經驗積累,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無論是體育產業還是旅游業的從業者,應協同配合,共同建立和完善體育旅游中介,為實現產業經濟的相互驅動創造條件。比如,制訂規劃一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將體育旅游納入城市整個旅游計劃之中,建立統一的旅游市場體系;二要打破管理部門的條塊分割,加速其相互交融與滲透,共同發展體育旅游業。面對巨大的體育旅游市場,當務之急是體育、旅游兩個部門攜手起來,體育旅游產業決策者及從業人員,應摒棄門戶之見,主動出擊,依靠旅游部門遍布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將體育旅游做強、做大。另外,旅游部門也應主動配合,成立專門的旅行社,通過這些專業旅行社來收集和發布各種體育活動信息,負責組織和開展各項體育活動,聯系旅游交通和飯店事宜,向體育旅游者提供完備周到的服務。最終形成體育業和旅游業的雙贏局面。
3.加大體育旅游宣傳力度。目前,我國體育旅游市場由于一些潛在的旅游者對各種體育旅游產品還不甚了解,對于參與旅游采取的是觀望的態度。因此,要加大資金投入,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業,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運用各種市場策略進行宣傳,使體育旅游路人皆知。首先,體育旅游經營者和政府有關部門要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加強人們對體育健身的意識,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讓體育健身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從而使體育旅游深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次,利用大眾媒介和廣告等方式宣傳這種新興的旅游形式,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體育旅游的特點,并加快相關產業的發展。如2000年,喬伊斯國際飯店借助火爆的體育旅游成功地開發了美國旅游住宿市場。喬伊斯國際飯店通過創建體育旅游網使體育賽事與旅游更好地結合起來,體育旅游網不僅提供了各大賽事的詳細資料,而且方便人們查詢賽事地的餐館、住宿、交通、附近的旅游景點等旅游的相關信息。體育旅游網開通一年間,喬伊斯集團的純收入達500萬美元。我國可以創建專門的體育旅游網站,加大體育旅游產業信息化,對食、宿、行、娛、購、健進行組合服務、包裝,形成全球化、立體化的體育旅游服務網絡;可以組織旅游宣傳促銷團到其他國家、地區舉辦各種形式的旅游說明會和推介會;可以邀請國內外旅行商和新聞媒體到我國來考察、采訪旅游線路,提高我國體育旅游線路的知名度,全面發揮體育旅游資源的吸引力作用。
4.建立完善的體育旅游安全體系。體育旅游具有一些帶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戰性的項目,旅游者通過挑戰和超越自我而獲得滿足和愉悅的心情,這就是體育旅游的魅力。但是,有些項目,如攀巖、蹦極、探險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組織體育旅游活動時,安全方面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組織者必須在確保旅游者人身與財產安全的前提下發展體育旅游。對于一些風險大的項目,有關主管部門一定要進行行政干預方式監督安全問題。此外,通過訂立保險合同的方式,將旅游組織及旅游者面臨的體育財產風險、體育人身風險和體育責任風險等交由社會保險機構負責。這樣,既可以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又可以大力發展體育保險業務。
[1]旅游經濟發展戰略課題組.中國旅游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綱要[J].中國旅游年鑒,1999.
[2]陳寶珠.我國體育旅游開發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
[3]王桂忠.關于我國體育旅游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研,2002,(2).
[4]程立.試論我國體育旅游的發展狀況及前景[J].貴州體育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