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績效考評綜合淺析
佚名
作者:王劍 姜德生 朱道國 張大亮
【摘要】目的 對襄州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進行績效考核,綜合分析并總結實施經驗,提出政策建議和方法。方法 采用普查和抽樣調查的方法,對襄州區各鎮級和區級醫療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結果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 19個鄉鎮衛生院,考評為合格的7個,考評為基本合格的7個,考評為不合格的5個。結論 實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能夠全面、客觀、科學評價開展公共衛生服務情況,為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內涵建設提供依據。
【關鍵詞】公共衛生服務 績效考評 分析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試行)》和《襄州區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方案》的要求,2010年10月11日至26日,區衛生局和區財政局組織考核組按計劃對全區各鎮級和區級醫療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情況,對各鎮衛生院、區直各有關醫療單位2009-2010年度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情況,進行了現場考核。
1 對象和方法
1.1考評對象及方法
本次參與考核單位共19家衛生院。每個衛生院抽查2個衛生室。主要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隨機訪談、問卷調查、詢問、電話核實等方式對各單位公共衛生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考評。
1.2考評內容
1.2.1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等數量和質量情況。
1.2.2考評結果評價 績效考核結果分為3個等次,考評分值200000分(折合為70分,含70分)以上為合格,,1000000-20000000分為(折合60-69分)為基本合格,1000000分(折合為60分)以下為不合格。
2 結果
各鎮(編號1-19)的綜合考評結果見表1,全區編號19、15.6、17、4的考評等次為“不合格”,編號為3、8、10、1、14、18、12的考評等次為“基本合格”,其余各鎮的考核等次均為合格。其中,編號為5、16、2、9的鄉鎮得分超過了90分,編號為13、11、7的鄉鎮得分不足80分.。見表1。
3 討論
襄州區2009-2010年按照15元/人標準,其中國家補助9元,省補助2元,地方補助4元,總計投入1034萬元,實施政府購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保證經費使用效益,加強績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環節。
3.1目前在公共衛生服務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3.1.1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要性缺乏認識 一是相當部分單位的領導、特別是院長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缺乏認識,沒有采取必要措施,組織人員開展項目工作。個別院長甚至基本未過問項目工作。二是對項目工作缺乏計劃性,采取的措施具有很大的臨時性。
3.1.2專職公共衛生人員少,專業素質差 一些衛生院仍沒有把公共衛生擺在重要位置,沒有安排必要的人員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人員存在年齡老化、素質偏差問題,很多公共衛生人員是濫竽充數,導致無法完成基本的公共衛生工作。
3.1.3工作機制不健全 一是標準化公共衛生科建設未到位,職責不清,也缺乏管理;二是衛生院沒有很好的履行組織計劃,人員培訓、督查等方面職責;三是未發揮村衛生室在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中的作用,不清楚村衛生室應承擔的項目具體工作,如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等必須由村衛生室為主完成的項目工作,也由衛生院包辦,結果是根本無法完成好;四是沒有建立完整的鎮村考核與獎懲制度,未能充分發揮鎮村公共衛生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1.4公共衛生人員待遇偏低 重臨床、輕公衛的思想仍普遍存在。有些衛生院仍未將公共衛生科視為主要業務科室,工資待遇比單位其他業務人員相差懸殊,有的甚至未得到基本保障,嚴重挫傷了公共衛生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2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是看得見、能拿到的蛋糕,是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衛生院的主要職能之一。因此,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要深刻認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重要意義和現實性,主動創造條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保證,特別是要認真做好標準化公共衛生科建設,保證公共衛生人員到位,進一步抓好公共衛生工作管理。 (2)進一步加強對項目實施工作的督導管理,認真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進一步加強督導考核,今后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病預防控制項目和婦幼保健項目工作的考核,都分別由疾控中心和婦幼保健院具體實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項目考核有衛生局基婦科實施,每季開展一次考核,并兌現部分項目經費,同時作為年度總考核的重要依據。各鎮衛生院要充分發揮村衛生室在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的作用,將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適宜衛生室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以衛生室為主開展,衛生院給予協助,同時要加強對村衛生室督導考核,及時兌現相應經費。
(3)強化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抓好基層衛生人員崗位培訓,重點加強全科醫學知識、社區護理、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等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基層衛生人員業務技能,夯實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嚴格執行項目服務規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為全區居民提供優質公共衛生服務。
(4)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要加強社會宣傳,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向群眾宣傳免費服務項目,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營造群眾理解支持、積極參與項目工作的良好氛圍,推動項目工作深入開展。
(5)做好補缺補差工作。對這次考核提出的問題,各單位要組織專班制定整改措施,現時整改。
總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的績效評估,是對公共衛生服務成效的反映和評價,將有利于促進和深化公共衛生服務改革,引導和規范公共衛生服務行為[1]。充分利用績效考核指標杠桿作用,對當前居民迫切需要的、政府高度關注的工作要在評估指標權重上重點傾斜,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作用,保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有序和高效地推進。
表1 2010年慢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總得分統計表
參 考 文 獻
[1]李斌、李曉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考評網絡系統的構建[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7.2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