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設計》課程實施的冷思考
李萍
摘要:高職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設計》課程非常必要。本文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針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設計》課程的組織實施,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時段、教學課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課程設置;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教學時段;教學課時
《職業生涯設計》課程的現狀調查
近幾年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各高職院校都把就業指導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做,在教學上紛紛開設或準備開設《職業生涯設計》課程。筆者同時在三所高職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擔任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課程教學任務,發現各院校在該課程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時段等內容上各不相同。于是,我對杭州的15所高職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和教學時段安排等方面進行調查的結果如表1所示。
(一)在課程設置上
是否作為獨立課程開設有3所學校專門作為《職業生涯設計》課程獨立開設;1所學校與心理健康教育合并開設;其余11所學校都是以講座的形式,分別在新生入學和畢業前進行,或只在畢業前進行;在11所學校中有9所學校即將開設。
選修還是必修有13所學校作為指定必修課,這里包括獨立開設的、合并開設的和部分以講座形式開設的;有1所學校作為選修課;有1所學校在大一、大二的學生中開選修課,畢業前開展就業技巧和就業政策的普及教育。
(二)在教學內容上
教材使用情況有9所學校選用相關教材;1所學校是自編教材;1所學校使用光盤;4所學校沒有使用教材。
課程內容安排由于選用的教材不同,教學內容是有差別的。
(三)在教學時段安排上
作為全程教學,分別在大一、大二、大三的各學期系統教學的有3所學校;專門在大三下學期開設的有1所學校;分別在新生入學時和畢業前開設講座的有4所學校;只在畢業前開設講座的有7所學校。
(四)在教學課時安排上
作為獨立或合并課程開設的,在課時安排上20~36課時不等;作為講座形式在新生入學和畢業前開設的8~10課時不等;只在畢業前開設講座的6~8課時不等。
從調查結果看,對于就業指導工作,學校都在積極努力,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各種輔導和就業機會。面對就業指導這項系統工程,學校應該幫助學生設計職業生涯、規劃人生,而不是簡單地為學生找工作,把傳統的、單一的就業指導轉為生涯輔導是就業指導的發展方向和努力目標。開設《職業生涯設計》課程非常有意義,探討該課程的組織實施也很必要。
《職業生涯設計》課程的組織實施
由于該課程的開設尚處在摸索階段,對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時段等內容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學校的做法也不盡相同。筆者針對高職院校該課程的組織實施,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時段、教學課時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程設置
針對目前各高職院校不同的設置,建議以獨立課程開設,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指定必修課。理由是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多,而且具有系統性,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當然,與《思想品德》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復的內容,可以彼此協調,以避免重復開課,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講授。
(二)教學內容
教材使用目前高職院校選用的教材有幾個不同的版本,有自編的和選用的。由于高職院校的自身特點、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走向與本科院校是有區別的。所以建議各高職院校聯合編寫一本適合高職學生使用的《職業生涯設計》教材。將各院校的教師和相關專業人員的資源整合起來,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課程體系構建由于使用的教材不同,課程體系構建也各有差異。筆者傾向于從經濟學的角度構建整個課程體系。具體內容包括:(1)職業生涯設計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投資。幫助學生在樹立這樣一個理念的基礎上,認識大學生涯與職業發展的關系,認識專業與職業發展的關系,了解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性,掌握職業生涯設計的步驟和方法。(2)了解自己,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讓學生明確自己經營什么,也就是以什么樣的方式謀生。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明確自己想擁有的生活方式,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職業興趣、能力與個性特征后,進行自我評估。通過一系列的量表測試,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并明確自己的職業傾向。(3)了解職業及職業環境。通過了解職業及其要求,了解公司(雇主)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了解市場準入制度、競爭程度、供需狀況等,對環境進行評估。在自我評估和環境評估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及發展方向,并設計職業通道與行動計劃。(4)對職業目標的探索。通過對職業目標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修正、調整和提升自己的職業方向,逐漸向自己的職業目標靠攏。(5)自我提升與職業發展。幫助學生認識情商對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注重情商的培養和發展,掌握提高情商的途徑和技巧;讓學生學會溝通與交流,提高人際溝通與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壓力并進行有效的調適、管理和應對;讓學生懂得自信、自愛、自尊,并提升自我價值。(6)幫助學生跨出職業生涯的第一步,走出象牙塔,進入社會,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就業政策和就業技巧,調整就業心態,使學生能夠成功地跨出這一步。 這樣的結構安排,不僅對學生就業有直接的指導作用,而且對學生一生的職業發展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三)教學時段安排
根據目前各高職院校對該課程教學時段的不同安排,筆者主張在大一的下半學期全面開設該課程。理由是:(1)學生已經通過一學期的大學生活,基本上熟悉了新環境,了解了所學專業及專業設置中的相關課程,也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同時,也會發現一些問題,如專業不符合自己的興趣;學習意愿與初衷有很大的差異;對自己今后的職業選擇感到困惑和麻木等等問題。在大一下半學期開設《職業生涯設計》課程正是時候。(2)學生通過自我認識、自我了解,找出自己的職業傾向。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去了解職業、了解公司和雇主、了解市場環境,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及發展。這個前提和基礎,可以幫助學生設計職業通道,制定實現職業目標的行動計劃,如需要參加何種培訓以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需要參加何種社會實踐以獲取相關的工作經驗積累。例如,某學生的職業目標是去外企做會計,就必須設計職業通道,計劃在校期間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會計上崗證;在學歷上要通過自考,或畢業后通過專升本獲取大學本科學歷;在職稱上要獲得助理會計師的初級職稱;在外語水平上要上一個臺階,如達到大學英語四級甚至六級的水平;同時要利用假期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在大二、大三階段可以有計劃地在學歷、職稱、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職業相關的工作經歷等方面做一些方向性的安排、調整、充實和提高。(3)讓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寫簡歷,目的是促使學生用行動寫簡歷。很多學生都是在畢業找工作時開始寫簡歷,發現寫起來很難,一是不知道如何寫,二是沒有亮點可寫。其實,寫一份簡歷要求很多,它要求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了解企業、了解市場環境。如果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我了解以及不斷的進步和成長,反復地修正、調整、更新自己的簡歷,到畢業時簡歷就很完美了。同時,通過每個學期的行動計劃,用實際行動充實、豐富簡歷,可使簡歷在畢業時顯得飽滿,有很多的“果實”和“亮點”,也比較完整和成熟。同時,學校在畢業前期應請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負責人或人事、勞動就業部門的專業人員給學生做就業技巧和就業政策方面的講座,以增加學生的應對能力。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這應該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全程全員就業指導的一種發展方向。
(四)教學課時安排
筆者對本課程的學時做過一些考查,建議以30課時左右為宜,對每一部分內容的課時安排可以根據具體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的不同程度做合理的分配和相應的調整。授課時間可以在大一下半學期,也可以根據每個學校的不同情況分別安排在各學期進行。具體學時安排如表2所示。
參考文獻:
[1]Shirley Jenner.大學生求職指南[M].秦巖,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2]李開復.人生成功三部曲[J].讀者,2004,(24).
[3]施恩.職業錨:發現你真正的價值[M].北京:財經出版社,2004.
[4]Elbert Hubbard.你屬于哪種人[M].陳書凱,編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5]丹尼爾·戈爾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6]Elwood N.Chapman.職業生涯發現方案[M].韓經綸,曾輝,譯.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