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十二五發展工作規劃--經典推薦
佚名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年。我市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但是我們更應當看到我市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的不足之處。趁此機會,將我市“十二五”發展規劃歸納如下。
一、 全局謀劃
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局。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全局,必須把自身定位放到全國和長三角的大局中來謀劃,把自身發展融入全省的全局中來把握。
我市“十二五”時期應當重點把握三個方面。一是緊扣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抓住機遇,科學定位,做好深化細化的文章,使我市的未來發展與長三角區域規劃相銜接、相協調。二是按照省委“八八戰略”和“兩創戰略”總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主動融入全省大局。我市作為省會城市,“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目標任務、發展指標應充分體現“龍頭、領跑、示范、帶頭”作用。三是加快構建我市都市圈,充分發揮我市在都市圈建設中應有的積極作用。要進一步淡化行政區劃概念,加強我市與湖州、嘉興、紹興三個城市的合作,細化各圈層之間各自的發展定位和合作方式,推進都市圈內城市之間的資源整合,發揮出“1+1>2”的整合放大效應,提升都市圈區域整體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都市圈各城市共同發展。要按照提升我市在長三角地區首位度的要求,提高我市“十二五”發展目標,同時與長三角規劃發展目標銜接,規劃五年,展望后五年,體現我市的持續發展。同時,積極爭取將我市都市圈上升為國家區域性規劃層面。某市十二五發展工作規劃
二、 特色發展之路
要突出我市的比較優勢、走不對稱競爭的路子。堅持以“高新化、品牌化”為導向,抓好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培育發展新能源、太陽能、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等新的優勢產業;持續發展大旅游產業;發展空港、高鐵、地鐵物流、商貿旅游等大交通產業;承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輻射,著力發展大金融產業。
臺灣文創產業人才輩出,蔡志忠、朱德庸等一些文化名人工作室陸續入駐我市。要進一步加強杭臺兩地交流合作,著力豐富杭臺兩地文創產業交流的形式和內容,加大對臺灣文化創意人才和文創大企業的引進力度,打造大平臺,建設大市場,促進大發展。
到2009年底,我市民營經濟占全市GDP總額比重達64.5%。民建市委會和市工商聯提出,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有關規定,大力發展民營金融機構,組建我市工業研究院,引領我市中小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某市十二五發展工作規劃
塊狀經濟是我市工業的重要特色和優勢產業。九三學社市委會認為,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升級,是“十二五”期間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建議編制規劃時,突出技術創新的作用。
三、 人才+城市化
“十二五”時期,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市的城市化和國際化水平,仍然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在學習廣州、深圳等城市經驗后,市政協第一課題組認為,要進一步增強要素集聚、創新和綜合服務功能,切實增強我市的城市功能。既要重視城市“物質”的國際化,更要重視城市中“人”的國際化,大力推進城市的人文環境、信息環境、社會環境與國際接軌,努力提升市民的素質和文明程度。
我市城市化率已達69.5%。市政協第六課題組提出,城市化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不在于追求量的擴張,而是質的提升,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國際化水平為主攻方向,實現精細化發展。
人才是城市持續發展的動力?!笆晃濉逼陂g,我市堅持人才興市戰略,深入實施人才培育工程,引進了各類優秀人才。要堅持人才強市戰略,打造人才高地。要以城市定位和重點產業為導向,科學編制我市中長期人才規劃,整合各方人才資源,不斷創新人才服務方式。
建設宜居城市是我市城市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市正通過建設宜居城市,使越來越多的有智慧有資本的人聚集到這里,從而占領城市發展的制高點。要加強生態建設,重視社區建設,大力改善交通,提升文化內涵,完善保障制度,推動創新創業,瞄準國際水準打造最宜居城市。某市十二五發展工作規劃
四、民生為本
企業職工是我市經濟發展的第一線力量。把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列入“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速度,繼續使我市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保持領先水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提高教育辦學水平,進一步加快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步伐,完善名校集團化辦學,加強體校建設,滿足體育事業日益發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間,我市人口老齡化將日趨嚴重,預計2015年占人口的20%。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償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障以及基本公共服務,享受品質生活。
五、城鄉統籌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全市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統籌城鄉發展已上升到全面推進城鄉融合的新階段、全力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的新時期。
城鄉統籌涵蓋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多方面內容,但眾多因素背后,最直接也最具有決定作用的是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最直接途徑和最有效手段。要把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下大力氣加高“短板”。建議推動行政體制創新,改善完善財政體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發展中小城鎮及農村的公共服務,尤其重視農村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將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十二五”規劃。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的投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轉移就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報酬率。某市十二五發展工作規劃
怎樣真正把統籌城鄉區域一體化落到實處。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認為,單獨設立城鄉統籌發展機構很有必要,完善城鄉規劃,調整城鄉資源分配和財政支持結構,不斷健全城鄉統籌發展機制。
市政協特邀一組提出,對區、縣(市)產業集聚功能區塊和重大項目,要盡可能納入市級產業集聚區,并積極爭取成為省級產業集聚區和項目支持,把支持和促進五縣(市)教文衛體事業作為重要內容,尤其在政策、項目、資金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支持。 您可以訪問工作總結范文網(www.diannaoya.com)查看與本文《應用范文/?b160》相關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