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免費論文網_企業分擔農民工職業教育成本的思考

佚名

一、問題的提出據調查, 全國農民進城務工人員中, 大約70 %沒有接受過職業教育和培訓, 缺乏就業技能的農民工就業難度越來越大, 職業技術水平普遍較低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瓶頸。因此, 近些年來國家各部委先后制定和實施了《2003- 2010 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春雨計劃”等, 從政府的角度加大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資金支持力度。然而, 職業教育成本分擔的原則是受益原則和能力原則, 即誰受益誰應當負擔; 誰有能力誰負擔。企業因使用接受了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員工, 節省了人力資本的培訓, 提高了效益, 理應分擔部分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成本。核心期刊投稿 全國職教會也明確指出,“企業是舉辦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企業要強化職工培訓, 提高職工素質”。但現實中絕大多數企業領導人能夠認識到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和培訓的重要性, 卻不愿意承擔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經費。本文就此原因進行探討, 并提出企業承擔農民工職業教育成本的方式和思路。

二、企業不愿意承擔農民工職業教育和培訓成本的原因1、農民工的流動性大, 企業在花費了時間和金錢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后, 有技術的農民工也在不斷地流失, 使企業遭受損失。而且許多農民工也是抱著到城市學技術然后再自己干的想法, 企業對學到技術走人的現象基本沒有辦法約束。2、企業認為效益才是企業的生命, 企業用的人應該是合格的勞動者,應由提供勞務的單位進行培訓。3、部分企業認為培訓給企業帶來了麻煩。比如對農民工進行了《勞動法》培訓后, 對他們的管理就很難。企業稍不留意, 有所觸動他們的利益時,農民工就會到政府部門討說法, 或是與企業進行“斗爭”。因為通過《勞動法》的學習, 他們了解了有關權益保護的知識, 并知道如何向有關部門反映他們的權益受損情況, 從而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最大化,對農民工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態度和做法無可厚非, 但作為政府應該有明確的態度和政策, 引導、約束、甚至采用法律強制手段來要求企業必須承擔對職工( 包括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剩余勞動力) 的教育和培訓的責任和義務。

三、企業是職業教育的受益者, 理應承擔部分職業教育成本企業是職業教育成果的主要摘取者和教育投資的主要受益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企業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 企業所擁有的勞動力和技術人才的數量、質量是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接受過專業培訓或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和專門人才進入企業后, 就會促進勞動生長率的增長, 使企業的利潤大幅度增加。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最新調查顯示,“在生產第一線, 提高工人平均教育水平10%, 能提高生產率5—8%。根據歐洲一些國家統計, 工人的技術水平每提高一級, 勞動生產率就提高10—20%”。

期刊投稿 四、企業承擔農民工職業教育成本費用的分擔形式《職業教育法》中對企業承擔的職業教育成本費用的分擔形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企業應當承擔對本單位的職工和準備錄用的人員進行職業教育的費用。”“企業未按規定實施職業教育的,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令改下; 拒不改正的, 可以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 用于本地區的職業教育以高科技為核心”。企業承擔職業教育的數額, 在2002 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與發展的決定》中規定; 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 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貫, 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按2. 5%提取, 列入成本開支。要保證經費專項用于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 嚴禁挪作他用。企業技術改造和項目引進, 都應按規定比例資金用于職業技術培訓。此外, 政府還應制定企業購買職業教育服務的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企業與職業學校或培訓機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商品的消費與商品提供者之間的經濟關系。職業學校或培訓機構通過教育過程, 將沒有現代工業產業和服務業勞動技能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培養成技術工作或服務人員, 提供的是職業教育產品, 企業使用這些具有一定職業素質的勞動者, 使員工整體素質得以提高, 不僅促進了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增加了盈利能力; 還節約了企業的教育培訓費用, 降低了企業用不熟練員工帶來產率低, 產品質量不穩定的風險, 企業購買的是物化在培訓者身上的職業教育服務。企業采用上述形式分擔農民工的部分職業教育成本, 政府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經費的支持力度, 將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技能缺乏,而職業教育費用遠高于農民現有收入水平, 無力接受培訓”這一矛盾, 使農民個人用較少的投入, 甚至是免費的形式, 激勵農村剩余勞動力主動接受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 解決發達地區和企業的“技工荒”問題, 從而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大量合格的產業工人和服務人員, 促進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

歡迎咨詢:客服QQ:381256000 垂詢電話13081601539 論文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