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成本分擔:基于高等教育機會均等的分析
姜國峰
摘要:作為發展中國家,實行高等教育成本由各方收益人共同分擔,是推動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私人承擔的高等教育成本已經成為低收入家庭來的沉重負擔,若不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高額的學費很可能成為不少寒門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礙,造成高等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這一問題應該在高等教育成本合理負擔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創新綜合解決。 關鍵詞: 高等教育;辦學成本;成本分擔 從資金來源方面界定,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主體包括政府、家庭、學生及社會捐助者。面對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國家財政壓力日趨增大的情況,世界各國普遍采取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政策,一是減輕政府財政壓力,二是擴大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使公共教育資源在不同階層間的分配更加公平,通過競爭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以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本文主要基于黑龍江省的數據,從高等教育機會均等角度分析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政策,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制度。 一、成本分擔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主要理論依據是成本負擔有利于高等教育公平,符合高等教育的準公共產品性質。教育經濟學理論和國內外實證研究證明,在基礎教育公平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免費高等教育是既不公平也無效率的。由于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同群體之間就學機會存在不均等現象,社會強勢群體和富家子弟相對于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子弟來說,具有更大機會和能力接受高層次、高水平教育。若實行免費高等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納稅人的錢資助社會強勢群體和富家子弟接受高等教育和人力資本投資。 由于教育的社會收益率隨教育的等級層次提高而不斷下降,在國家教育經費總量一定的情況下,政府增加高等教育投資就意味著基礎教育經費的減少,免費高等教育就會擠占應該用于基礎教育的公共投入,教育的社會收益率就會降低;同時,免費高等教育還導致高等教育需求過度膨脹,受教育者缺乏內在預算約束和經濟驅動力,也會造成高等教育資源浪費和低效率。因此,在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成本由各方收益人共同分擔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重要改革舉措,是推動教育體制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成本分擔有利于擴大國民高等教育的總體受教育機會,有利于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推動教育體制改革進程和高等教育制度創新,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資效率,更好地激勵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不能因為在具體操作方法上存在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就加以否定。 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現狀及其問題 自1997年始,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全面實行教育成本分擔制度,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由政府財政單一化負擔轉向社會各方多元化分擔的新格局從分擔比例結構來看,現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體系中社會分擔能力太弱,社會團體和公民辦學經費,社會捐資和集資辦學經費所占高等教育經費的比例低于西方發達國家水平。 (一)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辦學成本分擔的現狀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辦學成本分擔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學校隸屬關系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全國經濟發達地區普通學校教育經費中財政撥款占教育經費支出比例的平均水平,明顯高于黑龍江省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通學校教育經費中財政撥款占教育經費支出比例的水平。從目前全國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央隸屬學校、發達地區學校在財政撥款占教育經費支出比例較高的同時,其學生學費標準也遠遠高于同類型且生均成本大體相當的地方屬學校。黑龍江高等學校的學費標準水平相對偏低,而黑龍江省高校的平均培養成本卻遠遠高于國家撥款和現行該校收費標準的差額部分。 (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辦學成本分擔的問題分析 1.地方經濟欠發達制約辦學成本的分擔比例。高等教育辦學成本分擔因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和學校隸屬關系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受地方經濟欠發達因素影響,黑龍江省高校的財政撥款占教育經費總支出比例同比經濟發達地區明顯偏低。同時,黑龍江省高等院校的學費標準水平相對偏低,而我省高校的平均培養成本遠遠高于財政撥款和現行收費標準。目前,我省相當數量高校的基本建設主要依靠銀行貸款來維持,但如果長期在高成本、高貸款、高風險的警戒線上運行,要保證穩步推進高等教育發展進程顯然是舉步維艱。 2.政府分擔教育成本的相對比例逐年下降。財政收入決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負擔能力,黑龍江省受地方經濟影響其辦學成本負擔能力明顯不足。多年來,黑龍江省地方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財政收入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卻呈逐年下降趨勢,導致政府分擔教育成本的相對比例逐年下降。政府負擔高等教育的能力相對下降,而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卻相對增長,這使得高等教育經費需求和政府支持高等教育的有限財力之間形成強烈矛盾。 3.以學費為主的預算外收入占成本分擔比重過大。1998到2008年間,黑龍江省高等院校學費增長速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82%。一般而言,學費標準不應超過生均成本的25%,考慮到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現階段黑龍江省的學費標準已經較高,今后學費上漲的空間十分有限。如果再大幅提高學費標準,將導致我省普通高等教育的學費水平與本省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不協調,致使教育不公平現象發生。在高校招生日趨飽和的形勢下,省屬高校以學費為主的收入格局將難以支撐學校長期發展。 4.個人分擔教育成本比重過大將引發教育不公平。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中,個人學費分擔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國家。黑龍江省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和農業大省,個人分擔教育成本比重過大,這將引發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一是違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能力支付原則,即年均5 000元的學費及其他費用已遠遠超出了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二是學費與助學貸款政策不配套,導致不少家庭困難學生放棄升學機會,使通過繳費上學政策來調整教育公平無法實現。三是由于學費負擔過重,使得各高校特困生比例越來越高,欠繳學費的數額也越來越大,高等學校經費短缺的狀況更加嚴重。 5.社會捐贈對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能力較弱。黑龍江省高校通過社會捐贈籌措辦學經費還處于起步階段,分擔高等教育辦學成本的能力偏弱。面對大眾化高等教育帶來的經費壓力,社會分擔能力有限的現狀導致政府與個人的成本分擔壓力越來越大,這極大影響和制約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同時,社會捐贈者為了實現捐贈效用最大化,他們偏好捐贈名牌院校,而對其他普通高校的捐贈幾乎是無人問津。但總體而言,隨著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逐步重視,企業與社會合理分擔高等教育的辦學成本已呈上升趨勢。 6.市場機制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中的調控能力不足。從黑龍江省本科教育收費標準的現狀來看,一方面從高校類別上分析,國家重點大學、“211工程”建設大學、中央直屬院校與省級一般大學的同一專業收費標準相差無幾,而國家不同類別院校的教育成本分擔比例卻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從專業類別上分析,不僅存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消耗的教育資源差別,而且還存在著熱門專業與基礎性冷門專業之間在就業機會、就業區域、就業崗位以及工資待遇上所形成的巨大差距。因此,成本分擔的不合理因素和價格機制對供需矛盾的調節乏力,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合理性。 7.高校利用科研優勢彌補教育經費的創收能力匱乏。近年來,黑龍江省高等院校充分利用產學研等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對外服務。雖然通過科研成果轉讓、銷售收入、服務收入和校產經營收入等彌補教育經費短缺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額度非常小,即使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院校,這部分收入占學校經費開支的比重也很低。一般普通院校,特別是科研能力不足的高校,這部分收入更可謂是少之甚少、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