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探究
張燕華
: 摘要:隨著中國旅游業國際化程度的提高,行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既有量的提高又有質的飛躍。其中對掌握英語的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是增長迅猛。這就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雙語教學的研究現狀提出了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又針對性的介紹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校 旅游管理專業 雙語教學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ity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more and higher quality tourism talents are needed. Talents who master English are more needed. Therefore bilingual teaching is higher reques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several problems in bilingual teaching of tourism and solve strategie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bilingual teaching
一、研究現狀
雙語教學在國外已有很長的歷史,在我國自教育部發文以來也有了十幾個年頭。在這段時間中已有很多高校實施了雙語教學,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也有許多學者也已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熊會兵(2004)采用深度訪談法對相關的老師和學生進行了調查時發現在目前的雙語教學中存在著部分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教學的目的不是很明確、有應付上級檢查的現象。王麗萍(2004)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從四個層面對雙語教學進行了調查,指出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教師水平的高低、教材合適度、獲得課外參考資料的便利度和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基礎。黃強(2004)等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發現學生的基礎偏差、對雙語教學的認識模糊、信心不足等問題。從這些實證研究和我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在雙語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基礎和認識水平嚴重制約了雙語教學的進程;教師的水平和認識還有待提高;教材的建設有待加強;學校對雙語教學的管理有待加強等。
二、雙語教學的定義
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一般來說,雙語教學有三種不同的模式: (1)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浸入型雙語教學。(2)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母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它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型雙語教學。(3)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過渡型雙語教學。
中國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雙語國家,語言環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國的雙語教學環境決定了中國的雙語教學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雙語教學”。
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般說來,教學過程可以分解為三個子過程:施教過程強調教師和知識的關系;培養過程突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習過程強調學生與知識的關系。現在我們就從施教、培養、學習三個角度來分析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施教過程中的問題
施教過程涉及到教師和知識的關系,教師的施教過程就是教師把獲得的知識經過自身消化吸收再以教學過程傳授給學生。在旅游管理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英語水平(包括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是基礎。依泰山醫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師資來說,英語教師具備了較高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水平,但專業知識欠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專業方面過硬,而英語水平又相對欠缺。所以造成了像旅游英語這門課程已經換了很多授課教師卻很難達到理想教學效果的現狀。據調查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雙語教學中。
3.2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培養過程主要涉及到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教學的主要環節。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相對于一般旅游管理的課程而言,是一個連環的過程,包括課堂講授、課堂體驗和課余實踐過程。而現如今高校的雙語教學過程大多只側重于課堂講授過程,對課堂體驗和課余實踐過程不夠重視,或者對體驗和實踐的衡量和評估沒有確切的標準。
3.3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學習過程主要指學生和知識的關系,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是教師和教材,再就是實際應用。雙語教學的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和藍本,對整個雙語教學過程至關重要。現在高校的雙語教學教材來源主要有三種:國外原版教材、國內教材英文版和學校的內部資料。國外原版教材比較地道,但是教材的內容框架和語言風格比較難被國內學生接受。國內教材英文版一般是直接翻譯過來的,專業知識的更新比較緩慢,難以與國際接軌。學校內部資料一般是教師自己根據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比較符合本校學生的特點,但是各大高校差異很大,相互之間溝通起來比較困難。 四、針對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建議
4.1施教過程中師資的建設
雙語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各大高校都處于不斷摸索經驗的過程中。在師資方面要克服專業知識和英語兩重難關,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師資建設。雙語教學的師資建設中,應當注意三種師資的結合,采用中國教師(含英語和非英語專業教師)、外籍教師(國外相關專業院校引進)相結合的方式。現在泰山醫學院旅游管理的教師有專業教師、英語教師和外教三類。這些教師根據各自的專長承擔不同的課程,已經具備了開設雙語教學的基本師資力量。但是這些師資還需要整合才能適應雙語教學的需要。目前學院已經做出計劃讓青年教師利用假期時間參加專業培訓以提高專業實踐能力以及英語的運用能力。
4.2培養過程中教學過程的完善
雙語教學的教學過程除了傳統的課堂教授外,更強調專業與語言的運用。這樣課堂環節就要突出課堂體驗和課余實踐。旅游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可以利用教學模擬實驗室、校辦酒店這些專業場所,通過在仿真模擬與實際的工作場所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仿真的或者真實的語言環境與工作環境。教師可以寓教于用,學生可以寓學于用,邊學邊用,師生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鍛煉,可以在運用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過來又可以促進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豐富雙語教學的教學案例與成果。
4.3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獲取和應用相結合
學生除了教師的講授之外,還通過教材和參考書獲得專業知識,同時教材還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備渠道。所以教材的選擇對教師和學生兩者都是至關重要的。本人建議還是以專業教師編纂教材為主,在具體的教材編寫過程中應該整合全國或者地區的優秀專業教師(要具備較高的專業和英語水平)而不是以往的各大高校的專業教師各行其是,勢單力薄的去完成。相關教育機構可以牽線搭橋完成教材的編寫或者相關出版社出面聯系各大高校的相關人員,后者主要還是經濟利益的驅使。但是對于高校雙語教學來說也不失為一條不錯的路線。泰山醫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大三的飯店綜合實習與大四的畢業實習是對雙語教學成果的檢驗和學生能力的實戰演練。飯店綜合實習為期半年,學生實際參與到飯店經營的各項業務中去,一切情境均真實地發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可以在這段實習時間內根據反饋的信息進行調整、修正進而促進雙語教學的展開。
五、旅游管理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意義
旅游管理專業是與國際接軌較早的專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理念和實踐方法都來源于國外。新世紀所需要的旅游管理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堅實的科學知識基礎、社會人文精神,而且還應該具備國際眼光、國際意識和跨文化溝通能力。既精通漢語和漢語文化又通曉外語和外國文化的雙語人才必將成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人才素質的內涵要素。各大國際旅游集團更是要求中國的畢業生具備英語交流的能力,并且把英語作為企業集團的官方語言。這就從書面上和口頭上更加要求各大高校為了適應這種國際形式而開設雙語教學。
參考文獻:
[1]文斌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模式研究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
[2]韋秋杰 韋妙 旅游管理專業《中國歷史與文化》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南方論刊 2008
[3]王敏 旅游高等教育的雙語教學探析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