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公路舊橋梁養護管理措施
耿紅斌 范林眼
摘要:文章論述了公路舊橋養護管理的重要性及進一步加強養護管理的措施,定期檢查、病害分析、配備檢測設備和人員,保持橋梁的完好工作狀態。 關鍵詞:公路;橋梁;養護;管理措施 橋梁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橋梁養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和暢通。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交通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公路運輸上的交通量猛增,運輸車輛載重量加大。公路運輸對公路橋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載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一些舊橋陳舊老化,破損現象日趨嚴重,許多舊橋難以適應日趨增長的交通量需要。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我國危橋數量約4000余座13萬m,載重荷載標準低的情況也相當嚴重,全國中小型橋梁,荷載標準為汽-15級以下約占8.6%,有11萬m,雖然改建了一部分危橋舊橋,但仍有相當大數量危橋還在使用中。橋梁的這種狀況已引起各級公路管理部門的重視,對橋梁的養護維修和加固工作已越來越尖銳地提到各級公路管理部門的議事日程上來。如何養護管理好現有橋梁,保持橋梁的完好工作狀態,延長其使用壽命,這一新的課題已擺在各級公路管理部門的面前。 橋梁設施維修養護的目的是經常保持其完好狀態,并延長其使用壽命。反之,橋梁失養,則必使橋梁處于病害狀態,帶病工作,既包含著安全隱患,亦將大大縮短其使用壽命。 舊橋維修其技術上往往較設計新橋要繁雜,技術難度大,風險也大,而且其經濟效益低,沒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和奉獻精神的單位和專家,是不愿意去接受這種任務的。設計理論固然重要,但其往往為了實用和可能,而對問題作了必要的簡化,忽略了一些難于計算的因素,有些設計構造只是經驗,缺乏理論基礎。橋梁的實際工作狀況和這些尚有一定的距離。病害分析時必須花更大精力,要盡可能去搜集已經丟失的原始技術資料,更多地考慮橋梁的實際工作條件和狀態,進行必要的試驗檢測,才能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去進行維修、加固或局部改造。可見,在橋梁設施的管理、養護部門,也很需要有一支素質很高的、穩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隊伍。近年來交通、市政施工企業的建立如雨后春筍,每年建成的橋梁不斷增多,而養護維修的撥款卻極端失調,管養隊伍的組織建設和業務建設相當滯后。管養部門的領導者深感責任重大。為保持橋梁經常處于良好狀態,延長其使用壽命,對中小橋梁病害進行的檢查和分析、修理和加固等工作。 1配備檢查人員 為了了解橋梁的實際狀況,需要對其進行檢查。這就必須配備必要的檢查人員,這些人員中的—部分,應當具有橋梁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并對管轄范圍的橋梁的病害歷史有所了解和記憶(這就需要有精干的常規維修隊伍,而不是臨時拼湊的人員);也必須在橋梁上安設固定及活動的檢查設備;檢查人員還應當攜帶必要的觀察儀表。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之第八節,雖要求“對特大、大橋的上部構造設置檢查通道、扶梯、吊桿等專供檢查養護用的設備,以保證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較高墩臺還應設圍欄、扶梯等”,但其語焉不詳,全國各大大小小的設計院所做的絕大多數設計也沒有遵照執行,設計審查常未征求管養人員的意見,對此也把關不嚴,甚至設計人和某些專家根本沒有考慮今后檢查維修這個問題。對為數眾多的中、小橋的檢查設施的設計,規范更是沒有規定、要求。從橋面下到墩臺帽沒有扶手、爬梯,墩臺面沒有立足之地,墩臺旁邊的沖刷坑無法探測。墩臺帽沒有下掛吊欄,支座根本無法檢查。梁跨腹下和外露側面沒有活動的走行吊欄,對裂縫、裂紋無法靠近觀察(養護規范中定期檢查所要求的“必須接近各部件仔細檢查其缺陷情況”便成了無法執行的空文)。由橋頭路肩下到河岸沒有梯步,上下不安全。檢查設備對過去年代已有的數十萬座橋梁,也是無從談起。橋梁維修工作的進行,也本有賴于檢查設備,但卻無所依賴。幾乎所有橋梁檢查設備的缺失,造成檢查和維修工作的極大困難,甚至使其不可能進行,這就從根本上阻礙了城市和公路有關養護規范的貫徹執行。這都是過去普遍忽視對橋梁設施的養護管理所造成的。橋梁檢查設備的補缺,已成為當前橋梁設施管理工作的燃眉之急。2各級領導和管理部門要充分重視 解決橋梁維護的檢查設備和儀表問題并不困難。只要各級領導和管理部門充分重視,撥發少量專款,可由養護維修單位分期分批予以添設。建議頒發強制性條文,強調檢查設備的重要。要求設計必須列入,作為驗收、接管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大的設計單位應當廣泛征求養管部門的意見,制定若干檢查設備的參考圖、通用圖和標準設計圖,以促進此項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