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專業校企實踐教學基地模式和管理探討
佚名
作者:晏麗 田建林 劉衛國 陳陽波
摘要介紹園林專業建設校企實踐教學基地的基本原則和評價指標體系,提出建立校企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和校企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模式,以為校企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專業;校企實踐基地;模式;管理 園林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除了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廣泛的社會接觸和生活體驗作為其較強的綜合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支撐。然而我國設置園林專業的學校大多為地方性院校,其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因受地方財政及院校自身融資功能不足影響,存在著實踐基地基礎差、底子薄、水準不高等問題。很多高等院校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探討學校與企業之間如何建立起長期、穩定、有效的合作關系,共同創辦校企實踐教學基地。 1校企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前提條件 1.1基本原則 學校在建設園林專業校企實踐教學基地中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才能與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有效的合作關系。第一,示范性原則。作為實習基地的企業,必須是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且管理模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企業,才能保證學校和企業能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合作,并能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學校的實習基地。第二,多方籌措資金、逐步發展原則。在實習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努力借助于各方力量,充分調動學校、企業、學生的積極性,多方籌措資金;此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必須堅持逐步發展的原則,有計劃、有選擇地逐步發展建設實習基地,保證實習基地的質量[1]。第三,保證企業、學校雙贏的原則。實習基地的建立必須能夠給企業帶來發展,提高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效益等,學校通過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做到共建、共享、互利、鞏固發展。第四,以項目和技術服務作為紐帶緊系校企關系的原則。只有堅持該原則,才能保證校企實習基地持久維持下去。第五,建設形式的多樣性原則。在建立校企實習基地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和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努力達到多贏的局面。 1.2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園林專業的特點,建立科學、規范、完善的校企實習基地評價指標體系,必需能促進校企實習工作的實效性,保障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提高校企實習教學的質量[2]。鑒于此,在遵循前述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擬訂具科學性、可比性、便于操作的園林專業校企實習基地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基地建立時間、建設規劃、管理制度、基地教輔人員情況、實習場地、儀器設備、飲食、住宿、環境和安全狀況等。然后對照指標體系評審校企實習基地等級。對于評審為優秀或合格的基地,由學校制訂統一的實習基地牌匾并舉行授牌儀式。此外,對于評價結果為優秀的校企實習基地,今后將在建設經費上給予一定的傾斜投入。對于限期整改的實習基地若再次評審的評價結果仍不能達到合格,則取消該校企實習教學基地的資格。 2園林專業校企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2.1建立“協作型”校外實習基地 “協作型”校外實訓基地模式,主要是通過專業教師與企業的聯系而建立起來。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主動與企業取得聯系并進行合作,在長期的合作中雙方建立信任,可進一步加強合作。然后由學校或院系以學校的名義與企業進行溝通與協商,簽訂協議掛牌建立的校企實訓基地。此種方式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師。 2.2構建“合作制”校外實訓基地 “合作制”校外實訓基地模式,是學校可以依托政府,吸收由企業家加入的專業委員會,以專業委員會為平臺,學校可以適時了解與該專業發展有關的政策動向、企業對該專業人才的具體要求等信息,同時可以加強該專業師生與社會的聯系,最終促成“合作制”校企實訓基地的建立[3]。 2.3建立“訂單式培養”模式 “訂單式培養”模式是學校按照企業對人才質量與數量的要求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學生,學生畢業后直接輸送到企業工作。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既符合企業的要求,又可以讓學生消除畢業后對就業問題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