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課程理念下學校管理的基本意識
韓小瑛 沈堅
踏著新世紀的晨光,基礎教育步入了新課程改革的圣壇。縱觀改革前期的宣傳、發動和實驗、交流,作為新時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我校管理層越來越感受到肩頭責任的重大。只要把此次課程改革放在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宏大背景中,我們都會自覺而強烈地認識到,什么叫“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什么叫“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再來審視我們的學校管理。從概念上講,學校管理應該是為了實現教育目標而進行的更有效率的發現、利用和創造教育資源的過程。如今,社會發展對教育目標的修正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資源也處在不斷更新之中,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工作更有發現的能力,如何使我們的工作更有利用和創造的潛力,將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現實且極其重要的課題。在工作實踐中,學校應逐漸形成并不斷強化以下幾種基本意識:
一、 課程意識與實驗意識。
我們認為,管理是一種課程,要將管理作為一項課程去探索和實驗。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學校的管理對課程設置和課程理念的落實起到至關重要的制約或推動作用,課程體系是否開放、課程實施是否充滿生機,都與學校的課程管理密切相關。管理本身也滲透著教育思想,凸現著教育功能,因此,它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此推論,可以認為,學校課程除了課表中的顯性課程以外,由管理而創造出的學校物質層面上的設施設備、校園布置、景觀設計、科學展示和精神層面上的學?!叭L”、規章制度、傳統禮儀、價值取向等都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園區星海學校為例,學校在建設和創優的過程中,就十分重視此項工作,如校園景觀的設計、科技創新室的理念、科學展館的布置、文化長廊的構思以及校園禮儀的倡導、環?;顒?、博愛行動的長期堅持等,都從不同角度實踐著課程育人的功能,“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和系列活動將成為深入人心的校園文化,成為校園中的大課堂,課堂外的新教育。由于具有了課程的眼光,學校的校園建設和日常管理便有了一種追求精品的意識,工作精益求精成為了一種習慣。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學校常常會為了一份“告家長書”而絞盡腦汁,反復斟酌字詞的含義,反復推敲語言的色彩,努力將以學生發展為本和教育優質服務意識體現到位,努力實現家長和學生的意愿,將換位思考落到實處。這樣做的效果是我校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信任,爭取了學生和家長的支持,家長在感慨學校用心良苦的同時,更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配合。
當然,新課程改革的重點還在于課堂。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顯然是新課程體現改革意義的主要陣地。星海學校在管理實踐中始終堅持實驗意識,出資出力出點子,努力為課堂教學走向新課程搭建實驗舞臺。學校語文組在充分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的基礎上,將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研活動的中心內容抓到了實處。期間,語文組總結了兩年來堅持每周一節閱讀課的成功經驗,回顧了在短時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生活體驗積累、學生生活體驗實踐等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進了作文教學網絡平臺——“怎樣作文”,將網絡技術和研究性學習引入日常課堂教學,收獲頗為豐富。其中洪越老師參加江蘇省語文優質課評比活動,以《文學作品〈狼〉的比較研究》一課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此外,學校還爭取到由省教研室、北師大、華師大聯合舉辦的江蘇省中學數學課程改革研討會。數學組黃麗老師執教了題為《實踐與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運用》的研討課,周莉老師代表蘇州課改教師作了《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的主題發言;藝術組顧鶯老師執教的藝術課《安塞腰鼓》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把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過程感受和情感體驗、母語授課與英語授課緊密結合,獲得了江蘇省和十三大市藝術教研員的高度評價。時倩、張戌宇、孫奕、胡益兵、俞清等一批老師都在各自的展示活動中取得了成功……
實踐告訴我們,用課程的眼光去看待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挖掘學校教育潛力、體現學校育人功能的重要舉措,搭建平臺、鼓勵嘗試是改革發展的必要保證,允許失敗、實驗意識是引導教師勇于探索的有力支持。
二、 學生意識與學習意識。
新課程改革高度重視終身學習,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讀、寫、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礎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夠良好地表達和交流;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術;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收集、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態度,學會科學方法;具有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與求實創新的意識。
這里涉及到很多的理解層面,至少包括這樣兩條:(1) 通過教育,要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基本能力;(2) 教育工作要以學生發展的長遠需要為研究視角,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從學生的未來出發。我校在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與此相聯的第三種體會,那就是教師的研究性學習問題。
陶行知早就指出,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要最終達成學生與先生的共同創造。所以要實施新課程,教師的學習理應先于學生并在一段時間內優于學生。教師的學習已經走出了過去被動接受培訓、機械參加活動的模式,而應更多地體現為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學習有目標、有方向,教師學習有的放矢,學生學習自然就會得益。
教師學習的具體方式很多,各校都有自己的絕招。我校很想談談的一點深切體會是,教師的研究性學習應以教研組為主要陣地。學校抓好教研組建設,就是抓好教學研究基地的建設。在這個基地中,教研組長理應成為理論與實踐的權威,至少應是學習的領路之人。學校一方面要給教研組長交待任務,給予壓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肯定教研組長的研究地位和引導作用,給予全力的支持。
這里還有一個科研工作的問題,好的教研組應該有自己的科研課題,教師們要參與學習合作,合作學習時應該各有任務,各顯其能,關于這點,下文還將論及。
回過頭來,再談學生意識,就不是一兩個領導的問題了。學校各部門、各年級組、各班教學班子都會注意這方面問題,許多工作出現了質的變化。如果學校全體教師能夠統一意識,建立共同愿景,形成一切工作從學生出發的團隊合作局面,就能引領老師們研究學生、研究家庭、研究教學的改進,從心理、生理、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
三、 發現意識與創造意識。
高爾基說:照人的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教育實踐的體會告訴我們,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受管理者發現他自身的“美”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將這種“美”發揚光大,誰就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誰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的教育沒有取得期待中的成績,那么我們可以認為,這樣的教育缺乏睿智的眼光和發現的能力,缺乏創造的活力與鮮活的生命。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校將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確定為——學會發現、善于發現,讓處于常態中的學生成為優秀的畢業生,讓教育成為發現與創造的藝術。
再從管理的角度來思考。當教育管理處在常規工作的層面時,管理者往往會將嚴格、規范作為其工作的核心或目標。但是,規章制度告訴人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無法告訴人們怎樣做得更好,怎樣做得具有特色。這樣的管理,就算全體師生都能模范遵守常規要求,那也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因為它缺乏求異的思維和創造的天性,若干年后,到哪里去找祖國明天的創造活力呢?這樣說不是否定常規管理,常規管理是極其重要的,這必須是一個前提,但顯然是淺層面的。學校管理必須突破整齊劃一的常規層面。要突破這一層面,就得有創造,就得去尊重每個人的良好個性,去發現每個人的創造潛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訴我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于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教育管理者應該學會欣賞、學會尊重,欣賞能幫助發現,尊重能促進創造,讓教育成為藝術已然是我們必定的追求。
首先,要在欣賞與發現中創造良師。我校認為,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教師;用育人的機制培養教師;用嚴格的制度規范教師;用品牌的意識激勵教師。欣賞教師,有利于教師的成長。 教師的發展是多元的,對教師的評價也應是多元的,學校欣賞教師,有利于幫助教師將教育的需要內化為教師的需要。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整個地球?!睂W校若能給教師的發展創設一個合適的支點,教師定能成為令學校驕傲的專家。
其次,要在欣賞與發現中培養學生。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很多學校都看到了幫助學生成功學習的金鑰匙,那就是欣賞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才能。他們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指導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將學習融入自己的生命,努力地讓常態中的學生才能發揮出超常的水平。在課堂上,老師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評價?!靶〗M交互式學習”“個人專題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法的采用和網絡技術的大力輔助,為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甚至還把考試質量分析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習質量分析表,自己完成學習評價,引導學會了自我認識,學會了自我激勵。
其次,大力開展研究性學習也是十分必要的。只要面對感興趣的課題,我們的學生都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都會被激發出來。有人認為,學生應該完成老師指定的課題,學生自定的課題沒有研究價值,我們的體會是,老師只作指導,不能替代,學生的課題有多大價值不是最為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成功、懂得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欣賞學生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如星海學校的李華京同學從小學習航模,具有相當的水平,學校就鼓勵李華京同學做一個編外老師,讓他帶起一個航模興趣小組,他既做隊員,又做教練。后來,他帶出的兩名學生在蘇州市模型比賽中雙雙獲獎,他本人的水平也迅速提高。后來,李華京同學入選中國國家隊,赴法國南特市參加第十三屆世界航海模型(仿真航行)錦標賽,榮獲F4C“密蘇里號”戰略艦個人第四名,為祖國、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此外,星海學校自建校以來堅持安排體育特色課程——游泳,培養了一批游泳愛好者,激勵了一批游泳好手,其中夏璐同學游泳水平超過了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在省級比賽中,夏璐同學與省隊專業運動員同場競技,喜獲銀牌和銅牌。學校還涌現出了許多小書法家、小藝術家,學校還專門為全國書畫比賽特等獎獲得者宋佳同學舉辦了個人書畫展……
四、 科研意識與特色意識。
教育科研是改革活力的源頭,實施新課程離不開教育科研。學校應重視科研工作,特別要重視教育科研與教學實踐的結合,重視科研的操作意義和推廣價值。仍以星海學校為例,該校有比較完整的科研體系,教師們在科研的氛圍中逐步成長,下面略舉二例:
(1) 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是經濟發展全球化、文化交流國際化的需要。作為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一所現代化新型學校,星海學校成為了園區雙語教學改革的排頭兵。經過探索,學校已從師資培訓、氣氛創設、陣地安排等方面下了工夫,目前已從少數教師、少數時段、少數學科的實驗向較多教師、較多時段、較多學科的實驗發展。本學期在小學段開展了“星海娃”快樂英語系列活動,在中學段開設了物質科學(Physical)、生命科學(Life)、基礎科學入門(Science)三門雙語課程;在教學行為上實現了定教材、定師資、定時間、定地點和定課時。經過幾年的發展,學生不但英語水平有所提高,而且科學意識、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有所提高。比如在上物理雙語課《Camera(照相機)》時,學生通過自己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弄懂了照相機的原理,并根據這一原理,實踐怎樣來操作照相機拍出隨心所欲的效果。在實驗中,學校還要求實驗教師將自己鍛煉成為學者,要能夠從國外先進教材中汲取多方面營養,能夠在雙語實驗中開發多方面功能,結果受益匪淺。又如,學校物理備課組在八年級浮力教學中借鑒新西蘭經驗設計的目測判斷不同物質的密度演示實驗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很有新意。教師們在實驗中認識到,雙語實驗在思維訓練和接受多元文化的能力訓練方面,都能使學生得到長進,學生內化的知識體系有了立體的美感和時間、空間上更加廣闊的延伸。
(2) 生活化教學。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必須是生活,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苯虒W生活化、生活教學化在星海學校各科教學中都被積極倡導,尤以語文組為突出代表。語文組的研究從三個方面入手:① 短時、高效的課堂教學研究。② 學生生活體驗積累研究。擴大學生學習語文的生活空間,就是增加他體驗生活的機會,就為他生活的積累創造了條件。學校在七、八年級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學生進圖書館閱讀或進電腦房電子閱讀),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讀書心得、讀書體會的討論、交流,有針對性的在七、八年級開設閱讀指導講座,開展《古詩文誦讀》及成語競賽,指導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加強閱讀指導,將閱讀引入學生每天的生活,著手《校本課程》編定的準備工作。小學段則創造性地把《古詩文誦讀》由競賽提升為能力考級,使積累工作趣味化、制度化。③ 學生生活體驗實踐研究。如建立課外活動的基地,抓住體驗的契機與場合,積極組織各類參賽活動,辦好校文學社刊物《星海》等等。
科研工作給學校帶來的啟示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有:沒有科研,學校就沒有思考;沒有科研,學校就無法創新;沒有科研,學校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和辦學特色。在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我們愿意做一個誠實的思考者,用我們的思考去打造學校的品牌,用我們的思考為新課程改革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