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漫談學校管理中的中國式思維
宮海燕
摘要:本文從文化的角度分析與提出了中國式管理思維在我國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情、理、法兼顧的管理思想和思維模式,呼吁廣大教育管理者理性當先,建設具有本民族和國家特有精神、意識、文化的管理科學和倫理。
關鍵詞:中國式管理思維
當今,西方發達國家的強勢經濟地位賦予了其文化以強勢地位和優先的話語權,這給處于經濟弱勢的國家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文化沖擊和災難,使這些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陡然間失去了力量,不自覺中,人們對輝煌的經濟光環籠罩下的西方文化開始了盲目的追捧甚至崇拜。在我國的教育管理領域,情形也常是如此。
教育管理科學作為一門學科和獨特的研究領域,在西方,教育管理者將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到入了學校管理領域,使學校管理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特殊領域,被研究,被假設,被重新審視。在我國,大多的教育理論、教學理論和學校管理理論都先是來自前蘇聯、日本,后又來自西方發達國家,或通過留學深造舶來,或通過文化交流得來,或通過其他信息途徑進來。自本世紀初年以來,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的風潮把西方學校管理的概念、思維、方法和架構一并引入了我國中小學,西方學校的管理科學和經驗已悄然進入了我國的中小學。
眾所周知,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對學校內部制度建設來說,也需要科學的理念做指導,需要具體的制度設計來實現。在我國,尤其是一些知名學校,由于其具備中西交流良好的條件和國際化視野,其管理文化、理念、思維、范式和策略,大都借鑒了時下以歐美現代企業管理文化為代表的西方學校管理經驗,在追求公平、效益,追求制度化、標準化和質量管理方面,都獲得了傳統經驗性管理所不可比擬的效應。這些,在我國中小學當下的情勢下,是彌足珍貴的。我國教育體制內對中小學校長職前和職中的培訓,對一個作為學校管理者的管理技術培訓、管理藝術培訓、思維框架的建設,都是比較貧乏的,或者說是缺乏系統性和必要的考量,對校長資格的認定相對來說還是處于比較感性的階段或者說是帶有被動性認可的階段,因此,導致了學校管理者對系統的學校管理科學的陌生或整體缺失。現代管理科學源自西方,毋庸置疑,管理科學應向西方學習和借鑒。
筆者認為管理不僅僅要滲透著科學的理念,還有十分重要的文化的理念。它不僅僅是技術的、測量的、統計的意義上的改進與發展,不僅僅是制度的、組織結構和組織程序上的運行與效率,更是情感、意愿、傳統文化心理、價值觀甚至習俗的博弈和交匯。因此,我們在把西方學校管理經驗本土化的同時,應該先從哲學層面來分析和正視其文化、宗教、政治、經濟和教育科學研究理念的差異,少些盲目追隨,多些理性的思辨,既應考慮其管理文化科學、先進和積極的成分,也要考慮基于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差異下的不適宜性和不合理成分。 綜上,就管理文化而言,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其文化傳統、人文心理、社會制度與西方是有著顯著區別的,因此,教育管理就不能夠忽視這些元素,一個重要的命題——“中國式管理思維”,就應該在有著文化意識的每個學校管理者頭腦中生根。
中國式管理思維用的是中國的管理哲學,妥善借鑒西方現代化背景下的學校管理經驗,使其在中國的環境中具體落實,以期獲得合理的效果,符合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德才并重的中華精神。
有人說日本的管理文化重集體主義建設,員工的團隊意識強;美國的管理文化重個人能力發揮,員工的創新精神強。而推崇中國式管理的人認為中國的管理文化重兼顧,以人為本,合理性強。我們說,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之道”的良好體現,可惜很多管理者并沒有意識到我們管理中的這些合理的充滿藝術性的成分。
辜鴻銘曾經說過,中國人過著情感的生活。從這句話里我們不難發現,區別于西方的依法管理的文化,中國文化中有著明顯的重視人倫、重視情感、重視倫理的特性。因此,中國式管理思維中就要有情、理、法兼顧的主張,也就是說,以“法”為基礎的衡情論理。管理過程中,一是要主張以“法”為基礎、為底線建章立制,建立合理必要的規章、機構、組織和程序,實現依法治校;二是要主張以“理”為中軸,堅持合理的操持與合理的應變,要重視教工、教師和學生群體中的“公理”,重視持經達變,做個講理的、明理的辦事“合理合法”的會依理善變的領導者;三是要主張以“情”為至上,重視人情、情感、情意甚至是良好情緒的培植和保護。
在學校管理中,不同管理層級和層面在管理中的定位也是需要依據“情、理、法”的思維框架去思考的。一般說,上層重“情”,即重視管理的人性化;中層重“理”,即重視管理的合理化;基層重“法”,即重視管理的規范化問題。只有情、理、法兼顧,才會稱得上有著中國文化血脈的教育管理,才會有真正的管理氣象、格局和效能,才可能使學校管理走向“止于至善”的高度。
筆者認為,中國的學校管理,確實需要有中國人自己的中國式思維和話語系統。中國的教育理論工作者應該率先向西方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期望,我們不再以引用外來新名詞為榮,不會再把“舶來”當“創新”,不會再無視本民族的文化根基而以簡單模仿效法作秀。我們期望,我們善用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以中國特有文化為基礎,博采眾長,兼容并包,合理借鑒,尋求規律,走出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的學校管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