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門”事件與現代管理挑戰
齊淵博
陸純初在這封用英文寫就的郵件中說,“Rebecca, I just told you not to assume or take things for granted on Tuesday and you locked me out of my office this evening when all my things are all still in the office because you assume I have my office key on my person. With immediate effect, you do not leave the office until you have checked with all the managers you support - this is for the lunch hour as well as at end of day, OK? ”(中文翻譯:瑞貝卡,我曾告訴過你,想東西、做事情不要想當然!結果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鎖在門外,我要取的東西都還在辦公室里。問題在于你自以為是地認為我隨身帶了鑰匙。從現在起,無論是午餐時段還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務的每一名經理都確認無事后才能離開辦公室,明白了嗎?——英文的口氣措辭非常非常激烈)。陸在發送這封郵件的時候,同時傳給了公司幾位高管。
但是瑞貝卡的做法大相徑庭,并最終為她在網絡上贏得了“史上最牛女秘書”的稱號。兩天后,她在郵件中回復說,“首先,我做這件事是完全正確的,我鎖門是從安全角度上考慮的,如果一旦丟了東西,我無法承擔這個責任。其次,你有鑰匙,你自己忘了帶,還要說別人不對。造成這件事的主要原因都是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錯誤轉移到別人的身上。第三,你無權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時間,我一天就8小時工作時間,請你記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時間都是我的私人時間。第四,從到EMC的第一天到現在為止,我工作盡職盡責,也加過很多次的班,我也沒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你們要求我加班是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無法做到。第五,雖然咱們是上下級的關系,也請你注重一下你說話的語氣,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問題。第六,我要在這強調一下,我并沒有猜想或者假定什么,因為我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必要。”
本來,這封咄咄逼人的回信已經夠令人吃驚了,但是瑞貝卡選擇了更加過火的做法。她回信的對象選擇了“EMC(北京)、EMC(成都)、EMC(廣州)、EMC(上海)”。這樣一來,EMC中國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這封郵件。
郵件的發送開始在EMC->Microsoft->MIC->HP->SAMSUNG->Honeywell->Thomson->Motorola->Nokia->GE……這些大名鼎鼎的外企大多為IT或電子類相關企業之間循環,并且很快成為了社會熱門。事情發生的一周內,該郵件被數千外企白領接收和轉發,幾乎每個人都不止一次收到過郵件,很多人還在郵件上留下諸如“真牛”、“解氣”、“罵得好”之類的點評。其中流傳最廣的版本居然署名達1000多個,而這只是無數轉發郵件中的一個而已。
郵件門時間發生以后,瑞貝卡辭職,陸純初更換女秘書;近日,陸純初離開EMC公司,官方解釋是業績原因……至此,EMC、陸純初、瑞貝卡三方盡輸“郵件門事件”告一段落。
“郵件門”事件的發生,主要原因還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但是其中反映出一些管理問題,非常值得深思和反思。
思考一:網絡時代如何保證內部資料和信息安全?
一封郵件很快會傳遍整個中國乃至世界,也就是說每個員工電腦里的內部絕密資料和信息隨時有可能成為“頭版頭條”,甚至企業內部的錄音、視頻錄象在某一天都會變成網絡的熱點,這樣一個時代應該如何保證信息安全呢?
誰也不能懷疑,網絡已經成為一個無界的舞臺,也是現代人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個人信息的傳遞已經方便到一個鼠標和一個鍵盤之間。企業信息隨時處于開放狀態,那應該如何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管理,如何保證內部資料的內部化呢?
首先就是資料安全級別的定位,不同安全級別的資料由不同的掌握權限,例如重要合同只有總經理、財務總監才可以瀏覽,內部資料的瀏覽設置不同權限,以及技術實現只能內部瀏覽等。
技術無極限,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重要的還是制度的落實,使每個掌握資料的員工從根本上維護企業的利益,以及一旦查實資料由你外泄后的處理方法,制度實現利益制衡實唯一方法。但是千萬別忘記:制度控制的是行為不是人心。
思考二:“私秘”是“奴仆”還是“同事”?
在中國,“私秘”一度帶有很強的曖昧色彩。那“私秘”和總裁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應該如何看待“私秘”的工作職責和角色扮演呢?
如果說“私秘”是奴仆,那24小時待命以及絕對服從命令是天職,陸純初的郵件就沒有問題;可是如果是同事,就是工作關系,應該有自己的業余時間,自己的私人空間和自己的生活,工作之外的事情總裁就無權過問。
不過有時候必須就事論事,例如為了一個關系企業生死的危機事件,企業處于高度警備時期,那無論是哪個員工,都必須要時刻聽從公司和上級安排調度,這是一個職業人士基本的素養——和企業共進退,保證事情的順利解決,使企業度過難關。但是在一般時候,領導應該尊重下屬的生活空間,這也是做領導基本的做人素養。
借用前幾年流行的實話實說,其實“私秘”的壓力非常大,在行政上是助理,有的還是兼職司機或者商務活動的“陪酒員”,以及“協調員”、“心理分析師”,可以說壓力大、事物繁重,時刻處于嚴重的職業懸崖,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所以,做為“私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以及面對相對無禮上司獨立的人格尊嚴和商務距離。
世界每個角落,秘書被騷擾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現代職場的危機和自我保護意識都是一個大課題,需要上下級共同維護,但是辦公室政治也是正常的,也是高級“私秘”應該笑顏以對的。
思考三:態度決定一切還是方式決定一切?
在“郵件門”事件中,焦點還是陸純初和瑞貝卡處理問題的態度。
多年來,“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任何借口”以及“把信送給加西亞”使我們一度認為我們應該在現代職場追求完美,應該沒有任何借口的做事做人,應該對上司的指令言聽計從,然后不顧一切的完成,但是這是唯一的答案嗎?
如果說態度決定一切,首先是上司的態度,下屬最大的愿望就是被理解被尊重——既然下屬做事的態度是“沒有任何借口”,上司管理的態度是不是也應該“沒有任何歧視”呢?陸純初和瑞貝卡事件其實沒有誰錯的更多,錯就錯在互相理解的程度。
思考四:做人要厚道還是有壓迫就有反抗?
在“郵件門”事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瑞貝卡是否可以選擇息事寧人,是否可以選擇沉默,那結果也許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瑞貝卡選擇了職場中罕見了直接碰撞,而且毫不留情的進行了信息擴散,拋開職業素養,我們發現,職場的碰撞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尤其是上級下級之間的互相不滿和恩怨通過“郵件門”得到前所未有的宣泄,相信有瑞貝卡在先,將會出現更牛的“助理”,更牛的“會計”,更牛的“部門經理”或者“總監”,那企業應該如何避免這些“牛人”出現呢?
做人要厚道,還是從領導開始,如果陸純初不是把職責下屬的郵件發給公司的幾位主管,瑞貝卡自然也不會使事端擴大,厚道首先的要素是寬容下屬的錯誤,而且最大的原則是“眾人面前表揚關起門來批評”,陸純初不僅違反了基本的總裁道德,也傷害了別人的心靈,這是問題的關鍵,做為弱勢群體的瑞貝卡后來的作為陸純初絕對有責任,這就是管理的藝術。
思考五:溝通是職責還是藝術?
企業內部,溝通是上級的職責,當然也是下級的任務,沒有溝通的團隊唯一的結局就是死亡。
網絡雖然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也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疏離,很多面對面可以輕易解釋清楚的事情通過郵件和電話只能使雙方越加隔膜或者說使距離感更加遙遠,在無數的經驗教訓過后,我們看到,科技創造文明,但是不能代替感情。
上級必須定期向你的下屬溝通,溝通一些重要的問題,或者說原則性問題,而且關鍵問題一定要記錄,要簽字確認;而下屬同樣有義務定期向直接上級匯報思想和工作,必須保證自己的想法被上級所了解,而且必須知道自己的直接上級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這種溝通是工作的組成部分,只有定期的長期的溝通才可以避免互相的疑忌和不信任。
溝通是一種藝術,溝通的方式有無數種,最好的方式就是使溝通的對方認可你的觀點,并且相信你的為人。所以,溝通的真誠和客觀至關重要,“要做事先做人”,人做對了,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郵件門”事件中關于溝通的問題很多,無論是彼此的措辭,還是互相的猜測和職責的自我認知,所以矛盾由此產生,而且由于僅僅是文字的傳遞,彼此對語言的理解自然不同,只能加深誤會,導致矛盾的升級,無助于事情的順利解決。
思考六:全球化時期的管理挑戰?
在“郵件門”事件中,面對陸純初郵件強烈態度的責備,秘書應該怎樣應對呢?據有多年外企工作經驗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同樣用英文寫一封回信,解釋當天的原委并接受總裁的要求,語氣注意要溫婉有禮。同時給自己的頂頭上司和人力資源部的高管另外去信說明,坦承自己的錯誤并道歉。
但是瑞貝卡錯就錯到底,用中文回信,而且態度同樣強硬,這就涉及到國際企業的基本禮節——語言的使用代表著對領導的尊敬。這和正式場合必須打領帶穿正裝一樣自然,實際也屬于商務禮儀的基本元素。而我們中國大多數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需要從根本上了解西方社會的商務禮儀,而跨國公司同樣也需要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實際上,管理學最大的挑戰就是習俗和心態的挑戰,誰能制定游戲規則決定了誰就是未來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