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芻議
龔明勇
中國人學習西方工業文明和現代管理理念的第一課應該從學習對時間的合理利用開始。從時間的縱深角度來看,我們原本可以更從容地迎接西方文明的碰撞,作為四大歷史文明古國之一,趟過了數千年歷史長河,回首往事無限輝煌,當我們的前輩用絲綢開辟道路的時候,西方的老祖宗還在茹毛飲血;當先人譜寫著大唐盛世經典的時候,西方中世紀正經歷著一片黑暗;當400年前,歐洲的羅馬出版了那本哄動一時的《中華大帝國史》的時候,我們的明朝皇帝還在代表中國人民氣宇軒昂地接受外國使節的朝拜……,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卻只不過是一個發展中的第三世界國家,社會經濟各方面遠遠落后于一些建國只幾百年的國家,昔日的泱泱帝國如今只能夠在意識領域繼續演奏著第一提琴,這些實在不能不說是我們的悲哀。
中國民族具有如此悠久的歷史,人民又素有勤勞的美德,然而卻起大早趕個晚集,令人不免產生一些懷疑,幾千年的時間都用來干什么去了,是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都耗費在了一些無謂的事情上,而只會埋頭苦干不知抬頭看路最終導致現在巨大差距的產生。這實在不能怪我們的先民沒有盡力或在偷懶,而是由于他們沒有明確自己的使命和目的并用以指導他們的實際工作吧。
現代的企業管理實則就是對人的管理,通過科學的計劃組織,提高工作績效是向管理要效益的一條重要步驟。一般情況下,企業重視資本運營和銷售產生的效能而相對忽略人員績效的作用,因為前者更容易見到成效,也比較容易量化和衡量,但是我們絕不要忽略了這一切活動中的主導因素是人,方法的制訂者和執行者都是人,在策略得當的前提下,如果能夠對人這個執行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時間管控,指導其在有限的時間內依據任務的輕重緩急來逐一予以解決,將會大大提高現有管理水平,并最終產生最佳工作績效。
事件有緊急性與重要性兩重屬性,凡是與目標有關的活動,能創造價值的,有利于組織和個人目標實現的就是重要的;凡是必須得到及時處理,否則就將出現不利后果的的就是緊急的。相比較而言,重要性優先于緊急性。以“輕-重”、“緩-急”兩個維度區分,我們可以把事情分為四個類別,即可以把我們面臨的工作分列在四個象限里: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一些專家在教授我們管理時間時囑咐我們最好在紙上畫下象限圖,并依照此圖羅列各項日常工作以決定優先順序,可是我們也會發現真正的工作高手根本無需填寫什么表格就已然明白自己該先做什么,而年輕的獵手們照樣會在打虎的路上去追逐野兔。
在我們的八小時工作當中,可能有著無數的事情要做,打報告,做預算,物資采購,人事溝通,培訓,會議……倘若分不清主次,抓小放大,就如同撿了芝麻丟西瓜,得不償失。因此必須學會分辨最重要的一件事,首先去把它完成再考慮做別的事情。德魯克曾就此指出:“我還沒有碰到過哪位經理人可以同時處理兩個以上的任務,并且仍然保持高效。”當然這是指辦事的專一性而言的,一心不可以二用。
然而許多時候,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卻不能不常常把一些緊急的事情放在前面來做,經常性解決一些難度較小但很急迫的工作難題能夠體現一個員工的表面價值,盡管我們也知道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能夠制造更深遠的影響,而那些緊急的事常常是因為這些事情在不緊急時沒有引起重視而發生演變的后果,有些人之所以時常在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是因為以往工作安排不當的緣故。時間管理的錯誤做法基本可以歸結為,把時間花在那些不是必須做的事情之上。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下手,對于組織,最重要的是要讓員工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必須做的任務,換句話說,就是要把企業目標量化分解到每個人的工作目標上來;對個人來說,需要明確我能夠為組織做出什么貢獻這個價值觀層面的問題,借以提高個人的自驅力,擁有自驅力的關鍵在于人有沒有人生的高度,只有那些建立了明確目標的人,才會擁有來自內心的強勁動力。
時間對每個人是公平的,然而在相同的時間里,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事情,導致不同的結果產生。成功之人相對于另外一些人總是能夠密切貼近自己的目標做到合理規劃管理,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更積極更有價值的事情。那行為是如何產生的呢?決定我們采取此行為而不是彼行為的主導因素又是什么呢?前面我們提到自驅力,確實,不是其它的,正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思維和目標感對我們自身的驅使。在我們不自主的思維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而唯一的價值判斷,價值判斷將決定我們采取這種行為而不是那種行為,而不同的行為也必將導致不同的結果。同樣的一項打掃衛生的任務,如果分別讓一位生性邋遢的和另一位有潔癖的人來做一定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正所謂思想決定行為習慣,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和結果。
管理時間就是管理我們的行為,糾根結底還是要管理我們的情緒與思維。沒有一個人通過行為的簡單模仿成為另外一個英雄人物,因為我們通常不具備英雄人物的思想,僅僅改變表層的行為是不足夠的,想得到某種結果,就必須建立支撐這種結果的行為的思想基礎,只有從思想的角度明確方向找準定位,才能用以正確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進行時間管理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要學會統籌安排,要合理調配現有資源,在最短時間內做的更多。根據統籌學的原理,很多事件進程同步規劃的差異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在此,我們以做飯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來進行分析,甲在淘米、洗菜、切肉等一應準備工作完畢之后生火煮飯,耗時一個小時;而乙卻首先淘米煮飯,然后在煮飯的同時洗菜、切肉,耗時三十分鐘,二者效率高低不言自明。作為管理者同時要學會授權,讓部署去分擔你的部分工作,多點開花,齊頭并進,自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這里有必要提到一款因特網下載軟件,迅雷是由多媒體搜索引擎支持的超速下載軟件,這款軟件的最大特點是多線程和多點并發,多線程技術是指將一段大的下載任務分成若干個小的任務段,然后分配下去以同樣的速度分別進行,這樣下載速度就相應提高了數倍。小小的軟件就象一只高效運轉的團隊,以集體的力量極大地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能。
最后,對于一些高層管理者和專業人士來說,由于瑣務纏身或專業工作的特殊性質,他們可能需要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去做出正確決策以及喚醒靈感,而在日常工作中這是不可能完成的。考慮到在進行這些工作的過程中間不能被打斷,因為每次被迫中斷,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重新進入深度思考。比爾?蓋茨號稱每年都會有幾周時間處于完全封閉狀態,完全脫離日常事務煩擾,從而靜心思考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這種時間的安排顯然體現了首富先生對時間的敬畏與掌控程度。
科學管理我們的時間是一種投資行為,就是投資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生命的每一天都能創造更大價值。時間管理是預應而非反應,是計劃而非控制,管理更多的時候扮演著保健大夫而不是醫生的角色,保持一個健康的思想比擁有一副健康的體魄更重要。而推動企業進步的技術、管理、制度等因素只占冰山一角,真正的源動力來自員工的自驅力,喚醒和激發員工的自驅力,使之自覺工作并享受工作的樂趣,應當成為現代管理者努力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