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能力結構和實踐技能培養方式探討
岑麗陽
論文關鍵詞:連鎖經營管理 專業特色 能力結構 校內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
論文摘要:本文從連鎖經營管理的專業特色出發,探討了連鎖經營管理的能力結構,著重剖析了連鎖經營所要求的職業技術能力,進而引發了對高職高專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題的改革的呼聲,在課程改革中加大實踐實訓的學時,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積極籌建校內校外實訓基地。
一、連鎖經營發展現狀及人才培養的現實偏差
連鎖經營是一種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是現代商業和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據國際連鎖零售店發展的經驗,人均收入超過300美元時,連鎖店即可發展。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費已接近小康水平,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422元,比上年增長了7.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936元,比上年增長了6.8%,連鎖店在我國的發展已具備條件,近幾年,連鎖零售業在我國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特大和部分大城市中。隨著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小城市也將成為連鎖企業新的發展空間。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整個“十五”期間,全國連鎖企業門店數達到10萬個,銷售額達到7000億元,年均遞增約35%,占全社會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0%,年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的連鎖企業達到20戶,銷售額在20-50億元的連鎖企業達到40戶。由此可見以連鎖經營為核心的現代流通業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與之不相適應的是,我國連鎖經營人才培養工作卻相對落后。
一般而言,新開一個連鎖店需要人員從數十人到幾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層次人才配備齊全,可見,我國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高素質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更有甚者,按照我國的入世承諾,我國已取消對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地域、股權和數量等方面的限制,國際連鎖業巨頭加快了拓展我國市場的步伐,這些國際連鎖業巨頭進入我國后一般都采用本土化的人才戰略,比如沃爾瑪每在中國開一家分店,就會給當地帶來500個以上的就業機會,沃爾瑪早期都是從香港、臺灣及東南亞等地高薪聘請中層以上管理人才到中國工作,但近年來卻開始在中國本土招聘管理人員,這就是他們的人才本土化策略。近年來外國連鎖業巨頭用高薪從本土連鎖業挖走人才的現象經常發生,使得原本就很緊缺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變得更為炙手可熱。
綜上所述,從我國連鎖經營迅速發展的現實及未來發展空間、國外連鎖企業人才本土化的實際來看,我國連鎖經營人才的需求規模巨大,而我國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卻與企業對連鎖經營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由于我國連鎖經營起步較晚,對零售學和連鎖經營有研究的教授學者少,雙師型人才更少。師資的嚴重不足以及人才培養機制的僵化,使得我國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嚴重滯后。作為一所以培養國際通用商務人才為辦學方向的高校的專業教師,感到有必要對原有的教學體制、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進行調整,探討面向21世紀的連鎖經營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
二、連鎖經營管理的專業特色和能力結構
1、連鎖經營管理的專業特色
連鎖經營的三大核心技術是商品采購技術、物流配送技術和信息技術。其中商品采購技術包括交易制度、業務流程、商品策略、定價方法、促銷手段的制定等在內;物流配送技術包括總部配送、社會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條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執行;信息技術包括POS技術、數據分析技術、連鎖經營技術等等,這些都是專業特色極為濃厚的經營管理技能。可見,連鎖經營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上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比傳統流通業更高、更專的要求,形成了連鎖經營管理的一大專業特色是:起點高,科技含量大。為了讓學生掌握連鎖經營的核心技術,就要改革傳統教學那種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老師上課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出來后,企業用不上、留不住,成了壓縮型的本科教育的犧牲品。為此,在連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過程中,就要發揚高職高專職業教育的優良傳統,突出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具體而言,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連鎖經營管理和貿易經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各類工商企業、社會組織從事市場調查研究、連鎖推廣、商務談判、連鎖購銷業務、連鎖店營銷策劃與管理、酒店連鎖經營管理、連鎖店現場管理、連鎖店電子商務運營與管理、連鎖店物流管理、公關與廣告策劃等經濟管理及連鎖經營管理工作,具有英語翻譯和口語表達的能力、市場營銷策劃能力、公共關系能力、商務談判能力,熟悉國際、國內市場行情,懂得商品知識,具有電子商務技能,勝任營銷管理與策劃工作的高級復合型應用人才。這又形成了連鎖經營管理的另一專業特色:“ 專業+外語+能力"
2、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能力結構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必須要設置明確的教學模塊,按照職業能力結構建立課程體系。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能力結構,由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塊來組成。(如下圖所示)
這個教學模塊的形成,凝聚了市場流通系全體教師的集體智慧,我們抱著科學和慎重的態度對課程的結構、比例權重、內容的銜接等進行認真推敲,力爭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能力和傳授知識相統一,探討以模塊形式組合課程,形成模塊化教學體系,突出體現抓基礎、重實踐的特點。所有專業課程都體現著為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而開設的理念。為此,我們準備在新生入學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就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參加各類型的國內、國際連鎖企業及日常的門店管理,其中實踐教學時占總學時數的比例將爭取達到50%以上,形成實踐課程突出,與理論教學相鋪相成的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課程結構體系。比如連鎖經營的三門主干課程:《連鎖經營管理》、《連鎖企業市場營銷》和《連鎖經營促銷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課課時,都是各占一半,使實訓環節教學比重達到50%,充分強調和突出了該專業對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視培養。
在進行課程改革與調整時,強調“理論以夠用為度”及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原則。我們適當減少了難度大、對操作技能影響小的理論內容教學的學時數,加大實踐案例教學和直接進店的實習學時,保證每學期有實習,每門課程有對應的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管理門店。產學研相結合,鼓勵教師積極爭取各級課題,配合教改科研項目,同時采用現代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強化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提高,突出“三型”(實踐型、操作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境的建設,重構實踐性教學體系
我們認為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讓每個大學生經歷多個這種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有好處
按照連鎖經營職業能力的要求,把實踐教學環節分成三個模塊,形成一個有機的實踐教學體系,它們是: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和崗位綜合技能訓練模塊,三個層次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能力表
序號 模塊名稱 技能訓練內容 能力及證書要求
1 基本技能訓練模塊 社會實踐、公益勞動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內容圍繞專業技能設置:編制營運手冊、收貨與驗貨作業、收銀作業、理貨作業、盤點作業等環節。學生通過實訓教學環節、操作技能鑒定后基本能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 學生必須獲得外語B級證書和計算機一級證書。
2 專業技能和應用能力訓練模塊 連鎖經營實訓,通過演示、模擬操作讓學生了解連鎖經營的運作流程,學習先進的連鎖經營管理理念及經營技巧,并培養學生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門店模擬實驗、社會實驗、商品陳列、物流配送實訓、電子商務模擬實訓、畢業實習、計算機操作實訓、英語職業技能鑒定等。
該專業畢業生經考核可獲取電子商務證書、市場營銷師資格證書、物流師資格證書、營銷策劃大師等上崗證書及外語四級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
3 崗位綜合實踐模塊 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實踐,特別是在南寧沃爾瑪這樣的綜合性的國際連鎖超級航母門店的頂崗實習,全面培養學生的經營能力、管理能力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敬業精神。培養我國未來的零售業中堅力量。
為了落實這些教學環節,必須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中實踐性教學環境和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實踐性教學環境又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
1、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校內實訓基地不能除了機房還是機房,或者只是一些子虛烏有的模擬實驗室。我們應該讓學生不出校門就有真刀實槍的實習場所。根據連鎖經營的專業特點,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是籌建校內實習商店。校內實習商店選在學校綜合樓的地層,開設由市場流通系老師和學生共同管理的超市,在這個教學商店中進行超市項目教學的實習,我們設計了下面這個實訓方案: 第一、連鎖經營環節的分解。針對超市經營的特色,對超市的具體崗位進行劃分,將實習學生進行崗位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責任與工作崗位相掛鉤,按正規超市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