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品營銷戰略,繞開投機與低價
葉敦明
2011年,是中國制造企業的發展分水嶺。在這之前,擴大規模以便抓住大魚群是企業發展的主目標,市場一片鶯歌燕舞的,供應好像總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長。而在這之后,市場需求一下凍結了,最終客戶需求10%的下降,會引起上游工業品企業供應的30%以上的大滑坡。居然,還有些天真爛漫的工業品企業,幻想著國內市場第二春快快到來!
機會,有兩種。一種是外生性機會,另一種是內生性機會。外生性機會最能打動人,滿地黃金任您撿,只要加大馬力生產,銷售不用多操心,競爭和風細雨,利潤還不低,這樣的好事一輩子都難碰上幾次,那就放手大干吧。內生性機會,不大受歡迎。中國不是資源富裕的國度,而我們的生產方式確實像在斗富,不惜資源抓業績、不惜未來搏今天。大手大腳的習慣,在企業經營上體現為機會式發展思路、粗放式管理風格。
上海本質企業管理咨詢公司認為:機會式發展起來的工業品企業,若想基業長青、青春永駐,就必須從外在性機會依賴轉型到內生性機會生發。向外要機會,那得看大環境的顏色,而且沒有獨占性。向內要機會,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真功夫,它具有獨占性,是實實在在的核心競爭力。向戰略要機會、向管理要效益、向流程組織要穩定,是工業品企業告別機會式發展的三個必須。
2、低價格增長的痛楚
在《工業品營銷的六大病癥》一文中,葉敦明提到了“深陷低價泥沼”的工業品營銷問題。低價,有主動低價與被動低價之分。1)主動低價,若是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方,也能成為一種獨特而有力的戰略。如今流行的產品低價格+服務高收費的模式,可以算是主動低價的一個變種。2)被動低價,是被對手死逼的、客戶強迫的,其實自己的經營成本還沒有降下來,每一份價格讓步都會給利潤造成較大的損失。沒辦法,不走低價之路就沒有銷路。只是,在國內制造成本優勢幾乎不存在的今天、成本處于稍微劣勢的明天,低價格增長可以說是無路可走。
低價格帶來的短時間甜頭,早被看得見的痛楚一沖而散。低價格,造成低利潤的負重前行,產品更新慢、技術研發差、人員待遇低、發展風險高、投資余地小、戰略空間窄、品牌認知弱。是不是開發一兩款新產品,就能把價格提上去呢?可以的,前提是絕世無雙的好產品+絕妙無比的好推廣,沒有這兩個絕招,就只能從企業營銷體系乃至戰略流程上尋找突破口。
上海本質企業管理咨詢公司認為:低價格增長的痛楚,你無需忍受。若是一忍再忍,企業就會一退再退,等到自己的市場份額與發展前景雙雙無望之時,在動手調整就沒有機會了。告別低價格,有三招。第一招,新產品帶動產品結構升級,新產品的新價值為公司盈利能力增色。第二招,新客戶、新行業帶來的新業務模式,它牽涉到品牌的更新與銷售方式的轉變。第三招,新戰略流程引發的新盈利模式的再造,這一點與前兩點有些重復,但它的根本是戰略思想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