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營銷是個偽命題?是否真的適合互聯網?
佚名
:作為最為奢侈的營銷方式,口碑營銷是否真的適合互聯網?
當我們聽到一位上學青年月入幾十萬,或者幾個人組成的電商小團隊就能完成年入百萬業績的時候,對互聯網創業都抱著那么大那么大的憧憬與幻想,但是當你仔細打探、深究其里的是,你得到的信息是月入幾十萬的行當是他運營了一家小說站,年入百萬是因為這團隊玩競價、做非法產品,你的互聯網創業夢終于搖搖欲墜、不堪重負了,難道互聯網是黑產業的暴利生產機?口碑什么的不過是表面功夫?
故事里“邪”永遠不會勝正,生活中亦然。快播這么大的一個產業最終還是落了個被罰2.6億的下場,我雖也惋惜快播這個曾經最好用的視頻播放器,假若只以一個用戶的身份來講,快播的逝去無疑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但是快播的命運最后只成為視頻網站們的警鐘:無自給自足內容者站不穩(雖然快播本身的用戶口碑一直很好),一旦依附的內容被剝離,就只剩下滑坡一條路。做小說站、違法競價產品的不知道哪會就進去了,明智點早收手?你在賭博中一直贏還會輕易離開?能讓你止步的多是運勢的急劇下滑。
沒有口碑一樣可以獲得好的盈利,即使有了好的口碑被巨額罰款的時候依然頂不住,那么“口碑”到底算什么?對互聯網真的適合?假若適合又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美團網:依據用戶體驗、良好口碑從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
經歷了千團大戰的美團網,因為堅持的原則是“用戶第一、消費者第二”,在經歷了各種苦活累活、與商家交流獲得更為高質、低價的團購產品之后,終于迎來商家們的推崇與用戶們的好口碑,繼而又因“口碑”帶動了整個產業良性生態循環。但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美團的口碑業績是基于多年的用戶沉淀,而不是專門營造出來的“口碑營銷”。
豆瓣網:抱著長年的優秀口碑突然開始被用戶“嫌棄”
豆瓣君在PC端上的口碑可以算得上優秀了,但是也就是近兩年的事,很多用戶開始質疑豆瓣,面對移動端的迅速崛起,豆瓣君到底怎么了?高傲的情懷還是真的就不會做移動端?無論豆瓣網的口碑曾經有著怎樣的傳奇,在時代變遷迅速的互聯網時代,用戶們對豆瓣網已經開始產生“嫌棄”了。
美團網的例子告訴我們,口碑營銷在后期真的好用,豆瓣網的例子也告訴我們,“口碑”這種東西在互聯網真的算不得什么。
假若真的費力做一次口碑營銷呢?從免費試用、贈送開始,從低價的門檻開始?從獎勵開始?這其中從零利潤甚至倒貼的策略變道盈利,實在是一個路漫漫的長久戰場。
營銷的本身是為了推廣達到的盈利,對于口碑這個不太靠譜的東西來說,與營銷聯合在一起就似乎是個不那么嚴密的定義,想要從口碑營銷中獲利,而這又幾乎是一個從高質“內容”帶來的附屬品,那么口碑營銷的價值定位就只能是一個附帶的營銷方式,它證明著某個企業的用某個方式終于把口碑做起來了,是尋求的結果、是營銷成功的證明方式。
口碑營銷作為營銷方式來講似乎更貼近于偽命題,但是其被做出來的隨后價值又不容小覷,或者,我們不如就把它當做一種營銷的目的地吧。(來源:A5站長網;文/A5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