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電商欲改變傳統營銷模式并非易事
佚名
:目前在德州,網購茶葉者相對其他快消品、食物來說較少,但據今年“雙11”淘寶數據顯示,與往年相比茶葉網購銷售額呈明顯上升趨勢。來自易觀的數據顯示,茶葉B2C網上零售的交易規模中,天貓、京東、當當等綜合電商平臺占到了整個交易規模的90%,而垂直網站僅占到10%。
網店買茶更重包裝與價格
記者通過瀏覽以上三家綜合性購物網站的茶類價格以及銷售量、評論數量比較得出:目前茶葉電商的主戰場為淘寶,但淘寶的平均客單價在60至80元之間,以中低端產品為主。
相比之下,線下顧客在門店單次消費的茶葉價格最低則在300至500元之間。對此,一家茶葉自有品牌的負責人這樣表示:“網上買茶的人里99%都不懂茶,他們更多地關注包裝和價格,而不是品質。”
德州市福建茶城一家趙姓店主主營杭州西湖龍井,今年年初,他在淘寶開了一家茶葉網店,線下線上同時營業,價格持平。截至目前,2013年網店營業額明顯低于實體店,但是銷量卻與線下持平。“趙老板解釋,”正是因為線上網民所購買的茶葉多為低端產品,包裝精美者銷量更佳。很多人還是對‘網購茶葉’表示不放心。“
茶葉市場缺少強勢品牌
記者在上網瀏覽以及采訪德州茶葉市場時發現,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茶行業始終存在的困擾是缺乏知名的茶葉品牌。譬如消費者通常了解的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等茶品類,但并不熟知具體有何代表品牌。這造成了茶葉電商,尤其是垂直類平臺,缺乏知名的品牌吸引用戶,難以形成足夠的用戶粘性。
記者在走訪中也了解到,茶葉“有類無品”的現狀同樣困擾著線下商家,茶葉的銷售由各地茶葉公司主導,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有極強的地域性,產生的也只是地方品牌。記者在福建茶城附近隨機采訪了十余名市民,僅一位女士說出了一個茶葉品牌。
另一個重要的現象是,西湖龍井、烏龍茶、普洱茶這三類茶占據著線上銷售80%的市場份額,茶葉銷售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這也導致了茶葉渠道商難以在短期內尋找到核心優勢。
網絡渠道與顧客品飲感受難結合
茶葉電商的另一個重要短板在于無法實現網絡渠道與顧客品飲感受的有機結合。相比于網絡,傳統門店的茶葉“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嘗得了”,有更好的用戶體驗。
記者在金華茶城采訪時遇到正在買茶的王先生,他說:“茶葉是需要品飲、聞香的。只在網絡上憑著電腦的圖片看不出好壞優劣。相對比于網絡,我更喜歡去實體店買茶,那里的茶葉試喝,能現場觀看到茶葉品質,喝到茶味,品到茶香。”
但相比于線下,茶葉的線上銷售也存在著獨有的優勢。一方面,近些年,線下茶業市場“加盟”模式已趨于飽和,高昂的店租使得大部分茶葉的加盟門店無利可圖,部分茶葉企業開始開發線上渠道。而這些茶葉企業大多數擁有極強的生產能力,而沒有營銷能力,這為上渠道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另一方面,互聯網價格的相對透明,使得線上茶葉具有更高的性價比。2011年起,35歲以上的消費者嘗試線上購茶的比例的增長速度逐漸加快。
不過,依靠電商渠道來改變茶葉幾千年的營銷模式并非易事。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茶類電商B2C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39億元,占線下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僅4%。及時到2014年,茶葉B2C網上零售規模也只翻一番而已。(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