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會主義榮辱觀對中國道德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季芳桐 劉永紅
[論文關鍵詞]榮辱觀 儒家道德傳統 道德自覺
[論文摘要]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儒家道德傳統和泰州學派向民間傳播儒家思想的風格,是對于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發以來中國倫理思想的發展和創新。八榮八恥榮之兩分法劃分道德與不道德的分水嶺,也顯現出道德評價的標準或尺度,在道德評價過程中或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根本標準應該是統一而明確的,而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在于個人“自恥”,即應該具有知恥的道德自覺。
一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國古代傳統道德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儒家的道德傳統延綿不斷成為維系社會道德風尚的思想資源,在儒家的倫理規范中,仁、義、禮、智、信,這“五常”最為根本,是處理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規范。儒家的五常倫理觀包含著許多合理的道德內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當儒學思想發展進入明朝以后,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以儒家民間化為主旨的學派:泰州學派。該派的最大特點就是將儒家倫理向民間、向大眾傳播,使儒家理論生活化、通俗化,為社會風俗的改善,為民間社會之穩定起了積極作用。儒家倫理本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理論,可是經過千百年的流傳尤其經過漢儒和宋儒的詮釋后,逐漸精致化以至成為一個社會的精英文化而與大眾文化脫節,泰州學派的貢獻就在于將精英的儒家文化通俗化,使之與民眾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民眾的社會生活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道德規范。將儒家理論化為民眾的生活,其難度不在理論而在于“應用”,在于創造一種民眾所能理解接受的“中層理論”,為此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艮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百姓日用是道”、“不樂不是學”的中層理論。所謂“百姓日用是道”是指百姓在生活中的瞬間的當下心或曰“當下一念”是良心、是道德,故應該隨順良心而行,如此無不合乎倫理道德;所謂“不樂不是學”這里“學指道德修養,意謂道德修養與心情之流暢或愉快聯系在一起而密不可分”。過去儒家倫理修養使人感到束縛覺得枯燥,經過泰州學派王艮的詮釋或改造則一變而為一種自然的人人皆能為的愉快的事,一種人們樂于而為的事。如此一來,泰州一帶社會風氣發生了很大變化,每當泰州學派講學歸來,則“歌聲振乎林木,恍然有舞雩氣象。”泰州學派以儒家民間化為宗旨,以通俗、自然、快樂為特點,將儒家的理論與民眾生活聯系在一起,既為儒家文化的傳承找到了載體,又為民眾生活提供了精神動力,為儒家道德理論向社會民眾傳播提供了有益的嘗試①。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家的創造和在民間的推廣與應用,儒家倫理思想才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道德,才為古代社會風氣的維系和改善提供了保證。 應該承認,儒家仁、義、禮、智、信的五常思想,泰州學派民間化的理論特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具有永恒的歷史意義與價值。當然由于儒家的“五常”規范和泰州學派的中層理論產生于封建時代,自然也帶有一些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的印記或封建糟粕,而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既吸收了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合理內涵和泰州學派向民間傳播的簡捷、通俗、明了之特點,又拋棄了其中的消極內容,諸如封建綱常之類,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八榮八恥觀又是對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道德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倫理學體系是由基本原則和具體規范所組成,社會主義倫理的基本原則有三:集體主義原則、人道主義原則、社會正義原則,而道德規范可分為公民道德、社會公德、交友道德、職業道德、家庭婚姻道德等。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里,道德規范是體現道德基本原則的,即具體的道德規范應該而實際也是從各個角度或方面體現這些基本原則的。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應該說是屬于道德規范范疇之下而非原則范疇之下。具體而論,“八榮”是當代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的重要體現和具體表述;“八恥”則是危害道德規范,危害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原則的具體表現。需要指出,八榮八恥是從社會主義建設和道德實踐中總結、歸納出的倫理規范,是對社會主義倫理論道德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主要為五熱愛: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熱愛社會主義,而現在的“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四榮四恥”既承續了“五愛”的基本要求,又賦予其鮮明的時代內涵,生動地體現出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而“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四榮四恥”又體現了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注重社會效益與社會公正相協調的原則,強調了在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會公共生活中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同時,又堅持了中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是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豐富、完善和發展。 總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于中國古代道德傳統和當代道德規范的繼承與發展,是當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