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
佚名
【內容提要】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加突出了加強中青年干部黨性鍛煉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時代內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就要把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加強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是當前黨建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要充分提高認識,增強自覺性,把這一課題解決好。
【關 鍵 詞】“三個代表”/中青年干部/黨性鍛煉
【 正 文 】 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從新世紀的時代高度,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必然重視黨的干部隊伍的建設。廣大中青年干部是黨的干部隊伍的生力軍,擔負著新世紀治黨治國的重任,如何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他們的黨性鍛煉,提高他們的素質,是當前黨建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黨的各級組織和中青年干部自身,都要充分提高認識,增強自覺性,把這一課題解決好。 一、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加突出了加強中青年干部黨性鍛煉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選拔和培養中青年領導干部,是我們黨的一項戰略任務。近年來,江澤民同志多次講到中青年干部隊伍建設問題,提出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培養一大批能跨世紀擔當重任的中青年領導干部,要造就一批會治黨、治國、治軍的政治家。同時強調,必須加強干部隊伍尤其是中青年干部隊伍的“三觀”建設,提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和政治素質。世紀之交,江澤民同志進一步深入思考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問題,在廣東考察時站在時代的高度,精辟闡發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這其中蘊含了對中青年干部的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加強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是加強黨的建設、發展黨的事業、繼往開來、迎接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必然要求,是我們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以及中青年干部的素質狀況所決定的。 首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和來自國際方面的挑戰,使我們必須加強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個人利益的合法化,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著重大變化。這些情況和變化,使黨員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面臨著新的考驗。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健全,法制還不完善,社會上出現了種種負面的、與黨的奮斗目標不相容的東西。比如假冒偽劣、走私販私、坑蒙拐騙、貪污腐化,以及黃、賭、毒等,比如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都會對中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產生影響甚至嚴重影響。在對外開放條件下,西方的腐朽文化和價值觀也乘虛而入,沖擊著中青年干部的精神世界,使他們在應對西方激烈的經濟競爭的同時,面對著外來思想文化的挑戰。同時,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西化、分化圖謀,一刻也沒有放松,總把希望寄托在新一代身上。面對這些情況和挑戰,只有加強黨員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強化“內功”,自身過硬,才能經受住考驗,當好“三個代表”,帶領人民群眾開拓前進。 其次,黨的干部隊伍處在又一個新老交替的重要時期,更加突出了加強中青年干部黨性鍛煉的緊迫性。老交替是我黨繼往開來、興旺發達、充滿希望的標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按照“四化”的要求,培養和選拔了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組織基礎。世紀之交,又有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正在和即將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黨性鍛煉如何,直接關系到新老交替的成功和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根據已有的經驗,一個中青年干部,即使科學文化水平很高,達到了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而黨性鍛煉和思想政治素質較薄弱,那也不能算是合格的,即使擔當了領導重任也干不好,甚至貽誤工作,最終還要被淘汰下來。因此說,黨性鍛煉、政治素質是起決定作用的。從政治角度講,新老交替就是黨性交接,路線方針政策的交接,政治方向的交接。作為中青年干部和黨的各級組織,只有著眼于黨性鍛煉,狠下功夫,使這一根本素質有顯著提高,從而帶動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才能造就、培養出跨世紀擔當重任的中青年領導干部,使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再次,目前中青年干部隊伍的總體素質狀況,也使我們必須重視黨性鍛煉這個問題。與改革開放之前相比,目前我們的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有了很大變化。現在的中青年干部,大都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文化知識豐富、學歷層次高,具有現代科技技能,視野開闊,思想解放,對新事物、新信息敏感,開拓進取意識強,這都是優勢和長處。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這些中青年干部在黨性鍛煉和政治素質上還存在不少欠缺。主要是:缺乏長期的、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黨的組織觀念和黨員行為意識不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功底不夠扎實,理論信念的根基不夠牢;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不夠強,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學風,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還需要多方面的鍛煉,等等。正如江澤民總書記所指出的:“這一代年輕干部,還缺乏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扎實功底,缺乏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系統了解,缺乏黨內生活和艱苦環境的嚴格鍛煉。”“三個缺乏”的現狀迫切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加強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這是黨的事業不斷開拓前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青年干部自身成長的必然要求。 最后,在市場經濟大潮和對外開放中,中青年干部面臨著嚴峻考驗。一些年輕干部對自己要求不嚴,放松了世界觀改造,經受不住權力、地位的考驗,在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和金錢、美色的誘惑面前打了敗仗,有的甚至滑入犯罪的沉淵,因觸犯黨紀國法而葬送了前途。從胡長清案件到遠華集團走私大案,再到大大小小的腐敗案件,一些中青年領導干部撈權、斂財、貪色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這些人從黨和人民的培養對象轉變成了黨和人民的罪人,教訓是十分沉痛的。從主觀上講,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們放松或放棄了黨性鍛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背離了黨的根本宗旨。黨性鍛煉的堤壩一旦坍塌,便會一垮再垮,很快走向反面。加強中青年干部隊伍建設,必須抓住“三觀”改造這一根本性的問題,以“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解決好“人生為什么,入黨做什么,掌權干什么”的重要問題,解決好不斷提高黨性修養的問題,使每個中青年干部都能經受住拒腐防變的考驗。 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時代內容 黨性鍛煉就是對黨的根本性質和根本宗旨的不斷學習、把握和實踐,把黨性的要求落實在每個黨員的思想、工作乃至生活中。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黨的根本性質、根本宗旨是始終一貫的。但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由于黨的中心任務的變化,黨員黨性鍛煉的內容也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從新世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闡明了黨的根本性質、根本任務和根本宗旨,因而明確了每個黨員和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時代內容。在現階段,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集中體現為深入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實“三個代表”提出的要求。這是由“三個代表”的科學性、時代性和指導作用的長遠性來決定的。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我黨先進性的最為深刻的基礎,也決定了黨的根本任務和使命。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鍛煉,就是要從理論的高度深刻領會這一“代表”,牢牢樹立當好這個“代表”的堅定信念和自覺意識。共產黨究竟是干什么的?從根本上說就是要通過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正是這一黨的綱領和使命決定了黨的歷史地位和領導資格。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1〕當前,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還落后于發達國家,同時又面對國際間日趨激烈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競爭。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就成為我黨最大的政治,它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人民的富裕幸福。每一個黨員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使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轉化為強勁的精神動力,成為強國富民的帶頭人。而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黨的基本路線早已明確寫進黨章,每個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牢牢遵守和執行,這是有無黨性的重要體現。現時期加強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就要從歷史唯物論原理和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上深刻理解與把握這一“代表”的科學論述,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定不移地為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目標和總任務而不懈奮斗。
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我黨先進性的又一必然規定和方向保證。先進文化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具體落實到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上,首先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的學習修養,達到理論上的成熟,并在此基礎上達到政治上的成熟。對于中青年干部的總體素質來說,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是第一位的,起主導作用的,必須始終重視和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我黨最為科學和先進的指導思想。提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就能夠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對于中青年干部至關重要,是人生實踐與方向的“總開關”。江澤民同志指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對于每一個干部和黨員來說,都是首要的問題。”理想信念是人們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具體體現,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的精神支柱。中青年干部樹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人生就有了方向座標,就能前仆后繼、舍生取義,就能克已奉公、一身正氣,就能抵制誘惑、拒腐防變,逐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體現出“先進文化”的時代風貌。其次,在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鍛煉,還必須按照先進文化的要求,抵御腐朽、沒落文化的侵蝕,與之進行不懈的斗爭。對于西方文化中的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腐朽頹廢的東西,對于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粕等,作為黨的干部都應頭腦清醒,自覺有效地抵制。對于反科學、反文明的“法輪功”一類歪理邪說,也絕不可麻木不仁,必須旗幟鮮明地與之進行堅決的斗爭。從而使先進文化,健康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的主流。 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和一貫追求,也是黨性鍛煉的根本目的。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鍛煉,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牢牢確立黨的根本宗旨,實踐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的黨性要求。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的主體,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也應是兩個文明成果的享有者。把二者高度統一起來,即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真正價值和我黨的根本宗旨。現階段我們搞市場經濟,雖然出現了分配方式多樣化,貧富差距拉大的現象,但是我們始終不能忘記,搞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江澤民同志反復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并要求全黨和各級干部“把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中青年干部必須按照這一要求加強黨性修養與鍛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牢確立起來,同時以實際行動加以實踐。按照黨的根本宗旨來加強黨性鍛煉,說到底就是要解決好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和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作為一個中青年領導干部,時刻擺正自己同人民群眾的位置,時刻警惕脫離群眾的傾向。在我們黨執政的條件下,在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尤其要注意堅持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這不僅僅是一個工作方法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目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腐敗墮落、說假話辦假事等歪風,根本原因就是淡忘了黨的宗旨,淡漠了群眾觀念,違背了群眾意愿,丟棄了群眾利益。一個中青年干部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教育和培養;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我們黨的事業只有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獲得成功;我們真正為人民群眾想問題、辦事情、謀利益,就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古人尚且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們共產黨人理應在代表人民群眾利益方面做得更好。 綜上所述,“三個代表”是一個內在統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體現了黨的先進性與根本宗旨的高度統一,黨的建設與兩個文明建設的高度統一,黨的建設原則與時代要求的高度統一,成為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中青年干部一定要從黨性的高度深入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總體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可以擔當重任和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的領導干部。 三、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把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在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中青年干部的黨性鍛煉,必須要有明確的思路和目標,增強針對性,注重實效性,從而通過卓有成效的努力,把黨性鍛煉提高到“三個代表”要求的新水平。 第一,提高理論學習水平。江澤民同志指出:“作為共產黨人,放松學習,思想落后于形勢,就會失去先進性,使精神境界陷入低級趣味,就難以抵擋利欲的誘惑”。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理論學習水平,關鍵是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中青年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無論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正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往往工作忙、家務重、應酬多、時間緊,這就需要有強烈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黨的組織部門和黨校也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中青年干部的輪訓培訓,使他們能夠集中一段時間坐下來,系統地讀幾本原著,思考一些深層次問題,夯實理論功底,強化黨性鍛煉。提高理論學習水平,更重要的是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善于從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上升到理論,再用于指導工作實際。提高理論學習水平,還要把學習理論同本人的思想實際聯系起來,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自我警示,深刻反思,提高認識,凈化精神世界。 第二,加強黨內生活鍛煉。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是中青年干部成長的必要條件。在建黨80年的歷史上,我們既有批評和自我批評,“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有過“殘酷斗爭、無情打擊”和“文化大革命”“左”的做法和教訓。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強黨內生活的鍛煉,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黨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開展的“三講”教育活動,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通過黨內生活鍛煉,要進一步提高中青年領導干部堅持與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和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增強政治堅定性、敏銳性和鑒別力;進一步把握與實踐黨的性質、任務和宗旨,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更加嚴格遵守黨的紀律,按照黨的規矩辦事,增強原則性,牢牢把握自我;更加追求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準則,努力塑造符合黨員干部標準的人格形象。要通過政治、理想、紀律、生活等各方面的鍛煉,全面提高素養,使自己成為一個黨和人民可以寄于厚望的中青年干部。在黨內生活鍛煉中,加強中青年干部的嚴格自律十分必要。中青年干部往往不善于自我批評和接受他人批評,這是明顯弱點,必須重視改進,盡快成熟起來。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優良作風,也是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方式。鄧小平說:“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胸襟開闊”〔2〕, 要胸襟開闊就要樹立遠大目標,有干事業的追求和態度,這樣就能夠經常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更新,也敢于接受組織特別是黨員和群眾的批評,做到“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3 〕不斷完善自我,錘煉自我,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強化監督約束機制。加強黨性鍛煉,當好“三個代表”,不可忽視監督約束機制的作用。對于黨組織,要注重建立健全這一機制,發揮好監督功能;每一個中青年干部要自覺接受監督,有意識地把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置于組織和群眾監督之下,促進自己更快進步和防止犯錯誤。自覺接受監督有三個層次:一是黨組織的監督,即切實把自己擺在組織之中,通過民主生活會、干部測評、干部述職、組織談話誡勉等制度,全面接受監督。要理清自己和組織的關系,擺正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絕不可凌駕于組織之上。二是黨員和群眾的監督,即要經常地、主動地深入到黨員和群眾之中,聽取他們的批評和質詢,了解他們的意見和呼聲,隨時加以改進、完善和糾正。黨員和群眾的意見和情緒,是中青年干部的一面鏡子,必須認真對待。有時,這些意見和情緒大一些并不是壞事,這說明監督機制正常和有效;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或是擁護贊成聲一片,不少領導干部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違紀違法而倒臺的。三是黨的紀律的監督,即要把自己的全部行為包括八小時之外都嚴格限定在黨的紀律范圍內,處處以黨員干部準則和紀律規范約束自己,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和習慣。嚴守紀律是黨保持戰斗力的保證,也是黨員干部尤其中青年領導干部避免犯錯誤、防腐拒腐的重要防線。無視紀律監督,放任自我,依法懲處就會找上門來,這是許多令人痛心的事實所證明了的。黨的紀檢部門要嚴肅執行黨的紀律,對于違紀的干部要認真查處,這是對違紀干部的教育和愛護,同時對中青年干部加強黨性鍛煉大有益處。 第四,突出激勵導向作用。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中青年干部黨性鍛煉,必須注重有效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其中,最有力、最起作用的是干部的選拔和任免,這是“無聲”的鞭策和推動。在選拔干部中,全面貫徹“公開、公平、公正”和競爭擇優的原則,把黨性強、素質好、能力強的中青年選上來,委以重任,這對本人以往的努力是最好的肯定和激勵,對廣大中青年干部是明確有力的用人導向。在干部任免中,使賢者上、庸者讓、劣者下,就強化了中青年干部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不用揚鞭自奮蹄”,從而增強黨性鍛煉的自覺性,真正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去做。黨的各級組織在選拔、任免干部中,要把黨性鍛煉真正放在“德”的重要位置,要公開讓黨員和群眾評價。通過強有力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使每個中青年干部都能自覺加強黨性鍛煉,當好“三個代表”,為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多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79.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0. 〔3〕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8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