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多媒體教學效果的調查與研究——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
王亞萍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教學環境;教學效果
論文摘要:以浙江樹人大學為研究對象,對其多媒體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調查、比較和分析,總結目前該校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從教學環境建設、教師及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多媒體教學設備己成為學校日常教學的必備工具。近年來,各高校都在大力興建多媒體教室,使得其數量急劇增長,但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對浙江樹人大學多媒體教學現狀的調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學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分為教師版和學生版,結合個別訪談和隨堂聽課的形式;調查對象涉及10個院系的460名師生(其中教師35名,學生425名),并隨機抽取14個多媒體教室進行聽課;調查的教師教齡分布較廣,包括教齡2年以內的年輕教師和10年以上的老教師。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60份(其中教師版35份,學生版425份),實際回收問卷430份,有效問卷430份(其中教師版34份,學生版396份),問卷回收率93. 5%,問卷有效率93. 5%。
2、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2. 1教育者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教育者對多媒體教學的拒絕和恐懼態度。調查顯示,教齡較長的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約束,認為沒有必要去實施多媒體教學;也有一些教師己經認識到實施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但是由于自身對計算機等相關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對多媒體教學產生一種恐懼感。而教師是教育過程的主導者,他們的態度對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2)教育者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性能和操作不熟悉。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對教學設備的操作的不熟悉會導致教學效果降低。多媒體教學設備較傳統媒體的結構要復雜得多,而教師熟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學功能、應用特點和使用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但很多教師因為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就容易造成課堂上的“卡殼”現象,如:不會使用視頻展示臺來展示實物,不會進行焦距的調節,不會進行各種設備之間的切換操作,不會進行設備聲音大小的調節。同時教師的不規范的操作也會給教學媒體帶來一定的損壞,比如:投影機關機時需要散熱3分鐘左右才能關電源,但很多教師不懂或不愿意等候而直接拉掉電源,造成投影燈泡因散熱不良而損壞或縮短使用時間。而這種對設備的使用不當不僅影響其他教師正常上課,還給教學投入帶來極大的損失。
3)教育者對多媒體教學認識的錯位和多媒體教學技能的缺乏。
①濫用媒體。調查顯示,有很多教師把多媒體教學看做一種時尚,不考慮具體課程的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盲目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絕大部分學生反映像“高等數學”這樣的課程使用多媒體上課,效果會適得其反,這樣的課程還是在傳統教室教授比較恰當。而即使是一些適合在多媒體教室授課的課程,很多教師還是不能夠很好地發揮多媒體教室的教學功能,有些教師把多媒體屏幕當成黑板,有些教師把多媒體教室當成“播放廳”,只是傳統課堂的搬家。
②授課方式單一,師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動。通過隨堂聽課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很多教師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時候都是坐在電腦面前,而計算機顯示器正好擋住教師的臉(學生也就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更談不上走動和使用肢體語言,授課方式單一,很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根據調查,學生認為最能激發他們參與教學的活動,排第一的是討論((55. 8%),第二是游戲,而“提問”這一教師最為常用的跟學生進行交互、促進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在學生中支持率并不高。
而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恰好就忽視了這一點,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面對面的情感交流的缺失也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程度的降低。根據調查,有47.1%的學生表示,教師走到學生中間來最能產生互動性,而僅有3%的學生認為教師坐在講臺上也能產生有效互動。
還有一點也是不能忽視的,就是教師在用多媒體上課的時候,知識是一屏一屏展現的,為了能夠把幻燈片上的知識點都講授給學生,教師的語速有時候太快,不能正確處理多媒體和粉筆、黑板、語言表達的關系,不能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操作的時間和適時的課堂講解、板書、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的關系,沒有注意時間的把握。
2. 2教學媒體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多媒體教室環境的問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質量問題和教學環境問題也是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教師普遍反映,愿意使用多媒體教室上課勝過使用只有黑板的傳統教室,然而學校現有的多媒體教室并不能滿足每位教師的需要。從教師對多媒體教室應該配備的媒體的建議來看,絕大多數教師都選擇了計算機、投影儀和網絡設備。由此看來,教師對多媒體教室的認識和期待主要集中在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展示和播放方面,這也是學?;I建多媒體教室時需要重點配備的。通過與個別教師的訪談得知這樣一個情況:多媒體設備老化造成課件的顯示效果較差,為了增強顯示的清晰度,就必須采用較厚的窗簾來遮光,而教室的光線特別灰暗時,學生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果。
2)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問題。多媒體教室的管理與維護也是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調查中教師普遍反映以下一些問題:經常出現投影儀有圖像無聲音或有聲音無圖像的現象;因多媒體設備不符合需求而導致有些教師自帶筆記本上課;計算機因病毒而導致死機及癱瘓或U盤不能使用;等等。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3)設備的使用效率問題。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都愿意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但是絕大多數教師都選擇計算機、投影儀和網絡設備。由此看來,教師對多媒體教室的認識和期待主要集中在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展示和播放方面,而其他設備的使用頻率較低。換言之,多媒體教室中的各設備并沒有充分發揮各自的教學效果?,F在高校多媒體教室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階梯投影型的,一種是平面電腦型的。這兩種多媒體教室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前一種適合課堂教學使用,因為教師可以很方便地監督學生的學習行為,但不太容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后一種比較適合實驗課使用,因為相對前一種而言,后一種可以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度,但學校在分配多媒體教室的時候卻沒有很好地注意到這一點。
2. 3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多媒體教室教學效果的很好發揮離不開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而且軟件的作用更是尤其重要,但可惜的是,現在教學軟件的質量總體來講不是很好。
1)需求鴻溝問題。調查發現,很多教師上課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很多是直接從網上下載的,然后稍微做一點修改,很少有教師自己去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這也是有原因的,非計算機學科的教師熟悉和精通自己專業的知識,而對計算機知識了解得卻不是很多;而計算機學科的教師對課件制作技巧很熟悉,卻對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這就造成彼此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也就是所謂的“需求鴻溝”問題。
2)教學設計缺乏對媒體使用的設計,課后反思不足。在高校,教師對多媒體的使用己經相當普及,并且操作技能上也日漸熟練。然而在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中也存在一些 問題。調查顯示,有一半的教師沒有在備課時認真考慮如何有效地利用媒體,而更多的是停留在選擇媒體本身,為了媒體而使用媒體。另外,對教學進行反思的情況也魚待改善,有44.1%的教師承認,自己在教學結束之后,并沒有認真反思自己教學的不足,也沒有腳踏實地地修改教學。這一步驟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略。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為在高校課程的開設和任課教師的選擇相對中小學更為靈活,常會出現某個教師在一學期上某一課程,下學期又換成另一課程,而原先的課程被另外的教師替代的情況,教師因此缺乏反思和改進教學的動機。
3)課件信息量過大,重技術輕設計。課件中信息量過大也是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的因素。調查中有193位學生認為課件內容豐富,有90位學生認為自己在這樣豐富的信息量之下,注意力都在課件和記筆記上,無暇聽教師講課。還有不少學生反映,課件內容太過大而全,沒有顧及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一些學生反映,教師的課件做得太過“秀”,有“重技術輕設計”的傾向,畫面中過多的圖片、視頻、音頻和動畫不但沒有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反而激發學生的無意注意,降低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效果。 3、對策和建議
3.1加強對任課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培訓,并制訂相應的考核制度
開展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為教師是多媒體教學的直接操作者和課堂的主導者,他們對設備的功能了解程度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決定了多媒體教室發揮效能的高低。調查分析認為,對教師的培訓可以包括4個方面。
1)媒體使用能力,這一方面的知識可以分為:①計算機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的組成知識、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視頻、音頻的播放)、常用軟件的使用技巧 (Office等系列軟件)、計算機基本故障的維修;②多媒體教室中其他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設備簡單故障的維修,主要包括投影儀的開機順序、視頻展示臺上各個按鈕的使用(調焦、亮度、凍結、底燈和臂燈的切換、黑白轉換等)、控制臺上各個設備的切換按鈕的使用等。
2)多媒體教學技巧和媒體傳播能力的培訓,主要包括:①媒體選擇技能的培訓,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環境選擇最合適的媒體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保證;②媒體教學法的設計培訓,多媒體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不是媒體本身,而是教師使用媒體教學的方法,媒體教學方法的正確、適當與否決定了多媒體教學效果的高低;③多媒體教學技巧的培訓,改變單一的授課方式,促進師生之間的交互。如語速和屏幕信息展示速度的一致性技巧、與學生進行情感交互的技巧等。建議大教室配備無線領夾話筒供教師上課時根據需要選用,這樣教師即使走下講臺來與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保證聲音的質量。還可以考慮配置PPT遙控翻頁器,采用遙控的方式來控制PPT的播放,這樣教師就不會被局限于講臺上,就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學生之間,和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有需要的話,教師還可以自備激光教鞭筆,以方便指示屏幕上的內容。
3)現代教育思想和課件設計、制作和使用技能的培訓。這一點是極其重要的,因為理論是實踐的指導力量,“現代教學效果一現代教育理念X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思想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和根本。①現代教學、學習理論和教育信息理論,如現在比較盛行的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混合學習理論、創新推廣理論、最小代價與績效理論等,提倡教師把這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并能夠為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提供良好的理論指導。③課件制作技術的培訓。首先要讓教師明白多媒體教學課件并不是各種畫面元素(聲音、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的簡單拼湊,這些元素的組合需要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中講述的學生的認知規律。其次就是加強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能的培訓。再次是講述多媒體教學課件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例如:要讓教師明白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靈活、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使用;要讓教師明白黑板等傳統媒體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的很好結合才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要讓教師明白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是多媒體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因素,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交互過程。教學不僅僅是認識活動,更是情感交流活動,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3. 2加強多媒體教室的維護和管理
多媒體教室的管理和維護是一件很繁瑣但又很重要的工作,為了能夠盡量做好這一項工作,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硬件建設是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物質基礎,應根據學?,F有教學設備情況和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大投資力度。多媒體教室的組建應該具有層次性、多樣性和側重性,既要組建階梯投影型也要組建平面電腦型多媒體教室,既要組建集成型也要組建簡易型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中的課堂教學系統、協作學習系統、電子閱覽系統、虛擬工nternet瀏覽系統的組建應該根據相應教學和學習要求有所側重,盡量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可供多重選擇的硬件環境。
2)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多媒體教室。教育主管部門要統籌安排,充分提高多媒體教室的利用效率,做到適合在多媒體教室授課的課程一定在多媒體教室授課,在多媒體教室授課的課程一定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及時進行設備的更新和維護,這是保證教師正常上課的基本條件。①要加強故障排查和維修力度,確保設備的良好狀態,使教師能安全、放心地使用這些設備;②要加強對多媒體設備的維護和保養,盡量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③要加強嚴格規范登記制度,并把簡單故障的解決方案公布在多媒體教室的公布欄上,這樣可以保證簡單故障教師自行解決。
4)建立崗位責任制。要利用好多媒體教室,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建立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責任制和管理維護人員崗位責任制,對崗位管理狀況實行標準化、規范化考核。只有多方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效果。
3. 3綜合多方努力,開發高質量的教學資源
切實解決好教學資源中存在的“需求鴻溝”現象,單單依靠上面提到的加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是不夠的,優質資源建設是一個需要多方合作的系統工作,工作量非常龐大,而且有些資源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但又是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屬于教育技術中的“軟”技術。因此,學校還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為了使教師能夠及時解決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學??梢越M建一個技術支持小組,當任課教師在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向他們請教。技術支持人員定期舉行一些報告會,向教師講授一些技術問題,也可以向教師推薦一些比較好的自學網站。
2)還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即學??梢越M建一個教學資源共享的網絡空間,教師可以把自己認為比較好的多媒體資源和課件資源上傳到共享網絡空間上,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實現教師之間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4、總結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給教學帶來無限生機,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用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來武裝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使得他們能夠不斷地尋求多媒體教學的規律并進行創新,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