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效果影響機制探索
鄭連弟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推動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有制高點。產業優化的升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力資源、知識結構、科技進步等因素,所以高等教育的培養、發展科技和服務社會的主要功能,便成了推動國家產業轉型和經濟不斷發展的一大動力。
關鍵詞: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效果
前言:工商管理專業是與社會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應用學科。近年來,企業管理人才的供求矛盾越來越明顯,市場需求旺盛,企業管理人才難以就業。這表明,學校培養的企業管理人才需要不斷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提出政府、行業協會等多元主體應共同參與校企協同育人,加強校企之間溝通交流,協同育人目標,強化動力機制,實現多種模式相結合、全過程協同育人的運行機制,構建政策、經費、強大師資力量保障、多元化監督、科學的評價機制,切實提升應用型高校育人質量。
一、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
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是指學校和企業為主體,政府主導,行業組織進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以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為目標,建立起校企協同育人積極合作、彼此配合、相互協調、相互影響、聯系以保證共同目標得以實現的一套自動自發的運行機制。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的需求較吻合,企業與學校都具備先進的校企合作意識與開展校企合作培養的能力。合作過程采用工學交替的方式來進行,校企合作成效良好。而國內關于校企合作的研究開展較晚,關于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合作路徑、問題對策研究,關于如何構建校企合作育人機制研究較少,不夠全面與系統。
二、高職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的策略
(一)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共建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促進高職學生的發展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產業向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轉型。為加快發展,政府提出了創新驅動戰略、“一帶一路”戰略、創新創業戰略、中國制造2025 戰略等一系列戰略,這無疑反映了政府對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政府的推動下,鼓勵應用型大學、企業和行業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是應用型大學、企業、政府和行業組織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運行過程。應用型高職作為人才輸出者,為行業社會培養市場所需的應用型人才,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企業作為人才需求方,
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優化校企雙方優勢資源,彌補單一主體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不足,為企業培養所需人才,提升企業競爭力。政府,作為引導和監督的角色,具有政策法規支持、財政支持、組織管理等保障作用。行業組織對企業與市場的敏感,能夠與企業保持密切的聯系,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起到良好的溝通橋梁作用。因此,形成以政府、行業組織、涉及企業和其他各方的校企合作教育機制是必要的先決條件。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大學等組織成立校企合作聯盟,設立校企合作專業研究基金,組織開展校企合作教育系統科學研究,提高教育、經濟效益,法律等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不斷優化校企合作教育培訓質量,提高校企合作專業指導
水平,為校企合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滿足企業需求,有效激勵企業參與校企協同育人活動
企業在參與校企協同育人活動中主要的動力有,聯合培養適合企業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滿足企業發展人力資源需求,聯合科學技術研究攻關技術難題,提高生產效率,與高校實現資源共享,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高職學校應積極響應企業需求,讓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增強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首先,增進與企業的溝通互訪,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為合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在學校開展企業宣傳或組織學生去企業參觀學習等活動,增進學生對企業的了解與認可,與優質企業共建“訂單班”提供定向培養服務,滿足企業需求,提高科研水平,積極與企業開展科研項目合作,共同攻關技術難題,幫助企業提高效益。政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校企協同育人政策,設立校企合作教育專項基金,為積極推進高校校企合作教育,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和優惠政策,表彰在高校校企合作教育中取得的良好成績,提高學校與教育企業合作的積極性。增加財政補貼政策,通過抵扣稅收或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活動,減少企業對校企合作成本的擔憂。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法制建設,規范校企雙方在合作中的責任與義務,保護和激勵學生參與校企合作教育活動,為推行校企協同育人及確保校企協同育人質量提供法律支持。
(三)積極構建校企之間開放共享的交流溝通平臺,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企業平臺
在政策和制度的指導下,學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平臺,支持校企合作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通過制定教師合作教育、科研人員從事校企合作的激勵政策,積極鼓勵教師進入企業學習培訓,科研人員與企業建立科研合作關系,提高教師專業技能,職稱績效考評與校企合作,確定教師在專業技能、工作經驗、科研、產業服務、人才培養等各方面的工作表現,給予表彰和獎勵,對鼓勵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重大貢獻,對孵化項目科研成果給予支持和鼓勵。校企合作的產生是基于學校與企業間的需求對接,而交流與溝通是開啟合作的第一把鑰匙。企業與學校之間建立一種平等、尊重、互惠、共享的交流溝通平臺,通過磋商交流教學愿景,分享經驗與問題,協商人才培養教育行為,共享優質知識、技術與人力資源,為各種合作的可能性鋪好基石。校企之間應建立定期與不定期的交流合作、人才培養研討、技術研發、問題討論、人員培訓等制度,動態把握雙方各自需求,增進了解,對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過程進行持續追蹤,及時掌握學生動態,解決育人過程遇到的各項問題,化解分歧,達成共識,保持校企雙方協同目標一致,形成合力,進入常態化深入化合作狀態,建成富有建設性的合作關系,不僅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培養發展,而且有利于企業獲取良好的人才。
二、總結
應用型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辦學歷史短,缺乏明確的定位以及對辦學的深入了解,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很差。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推進和應用人才的不斷升級,我國高校企業協同育人機制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進而促成應用型高校培養的質量,提升應用型高科大學的辦學質量,促進應用型大專院校的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