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當前稅務人員職務犯罪的成因及預防

魏海莉

內容提要:職務犯罪是指國家公職人員不履行職責、不正確履行職責或者利用職權謀取不法利益,妨害國家對職務行為的管理活動,損害公眾對于政府的信賴感,依法應受刑事處罰的行為的總稱。稅務部門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執法機關,稅務人員手中握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權和稅收執法權,經常與納稅人打交道,處于利益的分配點上,容易滋生腐敗行為和發生職務犯罪。因此,預防稅務人員職務犯罪,是稅務系統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搞好新時期稅收工作的客觀要求。本文結合我國稅務工作實際情況,就當前稅務人員職務犯罪的成因及預防談以下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職務犯罪,稅務人員,成因,預防

職務犯罪,是一種嚴重的極端的腐敗現象。稅務部門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執法機關,稅務人員手中握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權和稅收執法權,經常與納稅人打交道,處于利益的分配點上,容易滋生腐敗行為和發生職務犯罪。因此,預防稅務人員職務犯罪,是稅務系統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搞好新時期稅收工作的客觀要求。從近年來稅務人員職務犯罪呈上升趨勢的情況看,如何預防稅務人員職務犯罪,已成為擺在稅務系統面前急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 一、職務犯罪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職務犯罪,各國理論界和司法部門有著不同的認識。在我國,認識比較統一的職務犯罪概念,是指國家公職人員不履行職責、不正確履行職責或者利用職權謀取不法利益,妨害國家對職務行為的管理活動,損害公眾對于政府的信賴感,依法應受刑事處罰的行為的總稱。簡言之,就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的便利進行的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犯罪活動。 從這一定義出發,可以看出職務犯罪在構成上有兩個基本特征:(一)主體的特定性。即職務犯罪的主體只能是行使公共權力、管理公共事務、運用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務的國家公職人員。(二)行為的瀆職性。職務犯罪在客觀方面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行為都違背了一定的職責要求。 根據瀆職行為的具體特點,可將職務犯罪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貪利性職務犯罪。即行為人利用職權牟取不法經濟利益的犯罪,如貪污罪、受賄罪等。二是擅權性職務犯罪。即行為人濫用權力,侵犯公民權利,危害國家機關正常管理職能的犯罪,如報復陷害罪、刑訊逼供罪等。三是失職性職務犯罪。即行為人在職務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犯罪,如玩忽職守罪、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等。 二、當前稅務系統職務犯罪的主要表現形式 從近年來稅務系統查處的一些違紀違法案件來看,呈現出涉案金額巨大、窩案串案突出、稅收執法重點環節發案多、作案手段更加隱蔽、失職瀆職問題嚴重等特點,其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種: (一)濫用行政管理權違法犯罪。此類案件主要發生在基建工程招標發包、大宗物品采購、經費管理以及人員調入、干部選拔任用等環節,主要表現是發包收賄賂、采購收回扣、貪污挪用私分公款、調入提拔干部收受賄賂等。如河北省國稅局原局長李真案、江西省國稅局原局長滕國榮案、內蒙古自治區原局長肖占武案、河南許昌市國稅局原局長姜國仕案等等,都是濫用行政管理權謀取非法利益的典型案例。 (二)濫用稅收執法權違法犯罪。此類案件多發生在稅款征收、稅務管理、稅務稽查、稅務處罰等行使權利環節,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出口退稅審批、發票發售管理、納稅數額核定及減免緩稅審批等方面,主要表現是涉案稅務人員見利忘法、索賄受賄、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廣東省潮陽、普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深圳福田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等暴露的職務犯罪問題都是觸目驚心的。 (三)“不作為”引起的失職瀆職犯罪逐步顯現。目前一些稅務干部對罪與非罪的界限認識不清,認為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只有“為”了才可能犯罪,“不為”也就不會犯罪,甚至還有部分干部認為涉稅違法犯罪只是領導干部的事情,與己無關,殊不知在平常的稅收征管查過程中的很多“不作為”都涉嫌失職瀆職犯罪問題。如有的稅收管理員不認真遵守制度規定,對納稅人疏于監督管理,造成偷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大要案的發生,其中的失職瀆職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三、稅務人員職務犯罪的原因 (一)思想原因。從思想根源來看,職務犯罪的滋生源于行為人價值觀念的錯位。受封建社會“官本位”思想及西方社會“個人至上”、“拜金主義”等觀念的影響,同時由于放松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行為人在價值觀念上產生了個人與社會的錯位,他們把自我當成社會的中心,把公共權力視為私人特權,把個人利益凌駕于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在面臨外界的各種誘惑之下,價值錯位必然導致行為人的貪欲膨脹和心理失衡,造成思想滑坡和行為失控,最終走向犯罪。它是職務犯罪產生的根本原因。思想方面具體表現有: 1、投資回報心理。有人把權力看成“一本萬利”的致富工具,通過跑官、要官、買官謀到一定職位后,便迫不及待地把權力作為資本投入不正當交易,以獲取巨額回報。這種干部沒有什么能力,在具體工作中被稱之為“四拍干部”,即上級領導交辦工作拍胸脯、向領導表示保證完成任務,工作布置下來又拍腦袋、可怎么完成工作呢?自己干不了讓別人完成了工作又拍自己的大腿,我怎么沒想到呢?自己干砸了最后拍屁股走人。 2、“紅眼病”心理。一些稅務人員看到別人發財,就覺得自己吃虧,“我辛辛苦苦工作幾十年還不如人家搞一年”,“自己手中有權力,為什么不能去致富?”,從而產生了以權謀私,趁勢“撈一把”的心理。北京海淀區國稅干部吳芝剛,是個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他目睹了犯罪分子開上“寶馬”,購置別墅,眼紅心熱,羨慕不已,在犯罪分子的拉攏腐蝕下,先后違規發售增值稅專用發票10900份,給國家造成3.5億余元損失,被判處死刑。 3、法不責眾心理。“法不責眾”意識在傳統法文化中由來已久,它在某種程度上為腐敗分子提供了一個心理保護層,同時在客觀上也成為反腐敗的心理障礙。目前,“集體腐敗”成為職務犯罪的一種新動向,其實質就是行為人期望通過集體決策分散責任以逃避懲罰。 4、為公無過心理。一些人頭腦中存在“只要為公,自然無過”的認識,“我不是為了自己”成為理直氣壯的辯解。在這種心理支配之下,他們曲解“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觀點,濫用權力謀取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置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顧。 5、僥幸過關心理。這是腐敗分子較為普遍的一種心理特征,其實質是一種心理自慰。正如有人指出,如果行為的后果給自己帶來的利益要大大高于受懲罰的惡果時,如果在他之前的類似行為在逃避處罰方面都獲得成功時,就會促使犯罪分子實施某種行為。在職務犯罪中,行為人的職權身份、靠山與關系以及作案手段的隱蔽性等,更是強化了其僥幸過關心理。如李真原為正廳級領導干部,是“雙料”后備干部,自認為“刑不上大夫”,在短短幾年里收受賄賂近千萬元,最終走上了不歸路;內蒙古自治區原局長肖占武正是抱著“廉政這種事,就像隔墻扔磚頭,砸著誰,誰倒霉”的僥幸過關心態,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 6、吃虧補償心理。一些接近退休年齡的領導干部,感到自己快要退下來了,有“船到碼頭車到站”、“松口氣”的思想,自覺不自覺中放松了對自己或其配偶子女的要求,認為自己還在臺上,可以最后抓緊撈一把,不然就沒有機會了,結果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邪路。這也就是江澤民同志總結的“五十九現象”。還有一些年輕的中層干部,在升遷無望的情況下,心理失衡,也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和世界觀的改造,把手中的權利變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腐化墮落、以權謀私,這也就是近年來新出現的“四十九現象”、“三十九現象”。 7、不為無罪心理。少數人頭腦中存在“不為自然無罪”的心態,存在著只要不貪污不受賄就不會犯罪的不正確認識。其實,在日常的稅收征管查過程中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職責,致使國家稅款大量流失、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也能犯罪。 8、人之常情心理。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人情主義、“面子文化”根深蒂固,而人情化和關系網很容易使人喪失原則,不少稅務人員正是在“人之常情”、“情面難卻”、“我本俗人、何以脫俗”等心理驅動下而喪失心理防線的。

參考文獻: 1,《建立健全稅務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實施意見》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3,趙秉志,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4,王學成,職務犯罪要論,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