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三大關鍵詞
佚名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每年的總理工作報告都是全年經濟發展的風向標,盡管其中有些數據和詞語似乎很枯燥且官方,但卻與每個普通人的生活關系極大,大到政府體制改革,小到你家里的一聽奶粉,都有可能因此而發生變化。
《IT時報》記者梳理了三個關鍵詞,看看總理的報告給IT科技產業吹來怎樣的風。
關鍵詞一消費
消費,無疑是今年總理報告中最熱門的詞之一。在總理報告中,與此相關的論述處處可見:
1、2016年繼續支持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等服務消費,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特征的新型消費業態,壯大網絡信息、智能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
2、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
3、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增設免稅店。
解讀
作為十三億人口大國,國民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在持續上升,十二五期間,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54.8%,高于投資貢獻率7.8個百分點。而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到的關鍵詞消費升級,其具體含義是,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品質消費和農村消費。
結合總理的報告,新能源產品、農村的綠色商品、農村電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O2O應該會繼續成為互聯網公司投入和擴張的重點,但發展方向應該會與前五年不同。
以需求定生產的定制化電商、農產品的逆向銷售,應該會獲得政府的大力扶持,返鄉的人才,獲得的政府資源將可能是此前的數倍。今年春節后一波“黑農村”的返鄉報道,盡管赤裸裸地揭示了農村的寥落,但也意味著機會正孕育。
跨境電商將逐漸結束野蠻發展期,跨境電商上銷售的商品和境內商業進口商品之間的價差將逐漸縮小,理由有二:第一、行郵稅的取消意味著商品稅負增加,尤其是母嬰類爆款,價格上浮至少一成;第二、部分商品關稅降低,也會讓國人的消費興趣部分轉移回國內市場。
消費金融迎來新一輪利好,類似趣分期、鏈家房產等消費信貸類產品有望獲得更多發展空間,但也可能被更多監管,以某一垂直行業作為入口進入金融領域,乃至打造整個生態圈應該會成為互聯網公司下一步爭相做的事。
關鍵詞二創新創業
毫無疑問,創新創業引發的雙創浪潮,是提振經濟的靈丹妙藥:
1、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稅收優惠政策。
2、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
3、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實施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權期權稅收優惠政策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
解讀
企業的稅負在2016年應該會有一定層面的調整,尤其是科技企業,原有的稅收優惠政策范圍應該會拓展,或者優惠時間延期,鼓勵創新創業的地方政策在2016年會繼續涌現,人才引入、減負、資金扶持應該是政策重點。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以保留體制內身份和待遇三年為優惠條件,鼓勵這些體制內高科技人才離崗創業,結合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可以預期的是,此前在政府部門、國有大型企業、媒體中已經不是新聞的離職潮、創業潮,將很快席卷高校、科研院所。
相對于第一次創業浪潮大多集中于互聯網,這股來自象牙塔的創業潮,應該會出現一批技術門檻相對更高的高精尖端科技公司,可以更多影響傳統工業企業向制造2025轉型。
關鍵詞三互聯網+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這個詞,將依然是今年的熱點,但不同的是,經過一年的試驗,有些行業從“互聯網+”變成了“+互聯網”:
1、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
2、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解讀
“+”的前后位置不同,關系重大?;ヂ摼W+意味著一切以互聯網為主,指揮中心在外部,而+互聯網則仍以本我為主,互聯網以渠道和手段的身份出現,指揮棒位置不同,策略自然不同。
從產業鏈透露的消息看,大型制造業對物聯網越來越重視,相關的電子元器件、連接器的技術和產品日益成熟,十三五期末,5G應該會進入全球商用階段,屆時,物聯網的基礎網絡架構在傳輸層面將不再有任何懈滯,物聯網不再是概念,而是生活。
相關鏈接
總理關心互聯網BAT關心通信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看出,李克強總理對互聯網的關注較此前有了進一步深入,在很多細分領域,都提到了互聯網,或者互聯網的應用方式,但以往曾出現的“三網融合”“下一代高速寬帶網絡”等通信熱門詞語卻未曾出現,只是提出要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建設一批光網城市,推進5萬個行政村通光纖,讓更多城鄉居民享受數字化生活。
相反,BAT的大佬們卻仍舊關注通信,希望進一步提速降費。
聲音“專網應投入社會化運營”
代表:百度董事長李彥宏
提速降費需要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我國在公路、電力、教育等領域,存在大量行業性專網資源的閑置。因此,將專網資源盤活納入到“提速降費”的整體進程中很有必要,將閑置網絡資源接入網絡,從而實現資源更充分有效地利用,并通過為專網運營單位提供互聯網、通信牌照的方式進一步激活電信市場活力,促進行業良性競爭,為提速降費提供更強勁的動力支撐。
聲音“運營商都應反哺用戶”
代表:騰訊公司董事長馬化騰
3G、4G時代,路很寬了,每單位的流通成本在急速降低,在LTE角度下,IP的通信成本在快速下降,運營商應該反哺到消費者,讓他們受惠。
當然,運營商的成本也非常高,也要一步步來。
比如鐵塔公司可以把運營商原來基建的成本,以規模的方式,降低總成本,這樣才能一步步讓利給到消費者。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那么簡單說我要你降就能降,這里有成本的考慮。(來源:IT時報 文/郝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