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茶葉界要重溫“三句話”
謝付亮
接著,李克強總理在闡述“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指出,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二是促進制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落實加速折舊政策,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三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啟動新一輪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高技術服務業創新工程,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放寬市場準入,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生活性服務業精細化水平。
這兩段文字與“茶產業”關系很大,謝付亮認為茶葉界要重溫“三句話”。之所以說是溫習,是因為這三句話早前說過,恰恰是中國茶產業轉型升級必須重視的基礎認識。
第一句:銷售正在加速返回“村落時代”
很多年前我就提出銷售正在返回“村落時代”,今天,這個趨勢正在加速,尤其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出了“提升消費品品質”,中國茶葉界更要重視。具體怎么理解“村落時代”呢?
先從小時候說起。那時在村子里,街坊鄰居都很熟悉,要買什么東西,就會先打聽打聽,例如,誰家的菜刀打得耐用,誰家的豆腐磨得好吃等等。若是遇到大件商品,則會向更多人打聽,包括村子外的熟人。例如,在八十年代,拖拉機是個大件商品,購買之前會多方打聽到哪里買,買什么牌子,到底好不好用,價格怎么樣等等。若是村里沒人懂,也會輾轉到別的村打聽,直到有基本的了解為止。
后來,城市化加速發展,原始的村落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陌生,甚至出現有些鄰居一起住了十年也互不往來,加之工業化的商品生產和流通改變了商品結構,即使在彼此熟悉的村子里,我們也不可能很快打聽到餅干廠家的“內幕”,也不可能打聽到奶粉廠家的“內幕”。
許許多多的廣告,誰不說自己的質量好?即使對品牌耳熟能詳,背后的內幕,甚至是黑幕,我們也一般是無從得知。當我們得知的時候,一般都是“禍國殃民”之時。例如,在“大頭娃娃”被曝光之后,我們才知道那些光彩照人的奶粉品牌背后,隱藏著那么多喪盡天良的骯臟勾當,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今天移動互聯網正在加速信息的傳播,讓信息不對稱局面得到空前改善。例如,我們可以隨時打開手機,搜索一個品牌或一個人的信息,快速對其有個多層次、多角度的了解,就像當年在村子里,四處詢問街坊鄰居一樣。不同的是,之前的信息來源于村子里的“小數據”,通過熟人來“訪問”,基礎是對熟人的信任;今天的信息來源于整個世界的“大數據”,通過搜索引擎“訪問”,基礎是對互聯網上“綜合信息”或某些平臺的信任。
例如,你若要想買一輛越野車,你可以直接登錄網絡,搜索越野車品牌,無論是牧馬人、卡宴,還是奔馳、寶馬、瑞鷹,都可以逐一了解其相關款型的信息;你若想了解《點茶成金》或遠卓品牌策劃公司,尋找快速提高茶葉銷售業績的方法,你就可以選擇一個搜索引擎輸入相關文字,輕點一下回車,就可以快速了解這些與茶葉銷售技巧相關的書籍和培訓。
就這么簡單,分分鐘就可以完成!尤其是自媒體的加速發展,更是讓世界加速變成一個“村落”,讓更多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順便成了“記者”,可以第一時間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喜所怒寫出來并快速發表,這就要求一切品牌在做銷售的時候,必須實事求是、童叟無欺。一旦偏離誠信、東窗事發,其被曝光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品牌滅亡、工廠倒閉的那一天也會越來越快。做企業、做人都是如此,都必須維護好自己的品牌形象。
什么是自媒體?我們都有必要簡單了解,參考百度百科對其的釋義,自媒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媒體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當時的個人主頁、BBS個人專輯都可以叫自媒體,然后就是博客、微博等”;狹義的自媒體則是以微信公眾號為標志,再加上今日頭條、搜狐、網易、一點資訊等自媒體寫作平臺。
一個被自媒體催化的“村落”,“地球村”正在加速形成,銷售正在加速返回“村落時代”,這是大勢所趨,茶葉企業、茶葉店、茶館或者說茶區政府,誰都必須及時把握并應對。
第二句:銷售必須“先正心術后正話術”
“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及相關闡述,中國茶葉界要真心實意地重視,絕不能搞虛假形式。前幾天茶葉爆出了“黑榜”,微信里幾乎是刷了屏,這樣的事情必須從源頭解決。
如何才能從源頭解決呢?先講一個我的一個經歷。去年的一天晚上,我趕往山東農業大學和有興趣參與賣茶實驗室研究的同學做交流,一是為大家講解賣茶實驗室的實驗方法,二是簡要解答大家銷售實戰過程中的問題。參與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實踐經歷,行業不同,產品各異,或長或短,不一定事關“賣茶”,但銷售的實質基本是相通的。例如,有人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出,贊美客人有助于成交,怎么贊美才合適,能不能很夸張地贊美;有人提出,看到導購員自己會有一定的“反感”,自己又要去做導購員,應該怎么辦;有人提出老板的茶葉質量不好,自己還要去銷售怎么辦;有人提出,有些導購員說話或表情顯得很假怎么辦等等。
問題很多,但時間有限,我要連夜離開泰安,就在八點多時結束了交流。隨后的兩天,我想到的不是這些可愛的大學生能不能掌握銷售策略,而是想重新強調,我們做銷售的實質不是賣東西,而是幫助客人買東西,為客人創造價值,正如賣茶的實質不是“賣茶”,而是“幫客人買茶”。既然是“買”,那就要站在客人的角度去思考,一同為客人著想,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眼里只是盯著別人口袋里的錢。結果一定是幫助了客戶,而不能只是成就了自己。
換言之,賣茶或賣其它東西,都要遵循八個字“先正心術,后正話術”,例如,遠卓品牌策劃公司明確要求渴望參加“茶金會”或其它咨詢式培訓的茶葉老板,必須保障茶葉質量,才能學習快速提升品牌和銷量的實戰策略和操作步驟,因為我們不希望好的方法被拿去銷售劣質茶葉。只有“心術”正了,放在了“正道”上,才能談什么是正確的“話術”,否則,心術不正又話術精通的人群,必然會傷及無辜。人人痛恨的傳銷就是如此,一群心懷鬼胎的人,深諳人性的優勢和劣勢,用著嚴謹的銷售策略干壞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未來,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機,不是金融危機,而是道德與信仰的危機。誰的福報越多,誰的能量就會越大。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心懷蒼生,大愛無疆。”未來,一切的銷售同樣必須要求“正知、正念、正能量”,而不僅僅是茶葉銷售。我們都應當牢記!
第三句:“撕名牌”已經開始,后來居上的機會越來越多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句話點出了品牌與品質的內在關系,“提品質”必須先于“創品牌”。
如今,大大小小的茶商都迎來了品牌塑造的良好機遇,因為中國茶產業到了“撕名牌”的時刻,茶葉品牌要重塑,后來居上的機會越來越多!怎么“撕”?暫時將從前的榮耀、光環,金獎、金杯,優勢、特色等等統統“撕”下來,放在一邊,靜下心來泡杯茶,重新面對現在的市場環境,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競爭力,讓品牌優勢得以重新展現。
例如,縱觀中國茶產業,名牌很多。就公共品牌而言,從西湖龍井到祁門紅茶,從黃山毛峰到六安瓜片,一口氣叫得出來的茶葉名牌,輕輕松松到達兩位數;知名度高的茶企品牌也可以羅列不少。但是,賣茶還是很難,茶城罷市屢有發生,有些茶企的工資都不能準時發了,或半年一次,或三個月一次。不少看上去很大的茶企都在遭遇煎熬,“打腫臉充胖子”,努力守住最后的榮耀。堅持不住的則只能放下,例如,較有名氣的九峰茗茶已陷入困境,非常遺憾,希望他們能夠順利度過難關。
為什么會這樣?大家都會說政策變了,以前的套路不行了,以前的競爭優勢也沒了。政策變了只是表象,它讓沒有市場根基、懸在空中的“品牌”立即回到了市場競爭中,同時又給其它品牌營造了后來居上的機會。當然,認識到這一點根本不夠,謝付亮認為中國茶產業要重塑品牌或做強品牌,至少要搞清楚兩種環境變化。
其一,傳播環境變了。傳統媒體的式微,自媒體的崛起,整個地球越來越像一個村子,傳播變得“碎片化”、“多極化”,很難“一呼百應”,“一戰成名天下知”就更難了。更重要的是,一切的傳播都在朝著“口碑”發展,沒有扎實的“口碑”做基礎,品牌傳播只能是“紙老虎”,一通就破。在這樣的傳播背景下,茶葉品牌要有“口碑”,就必須有自己的說得出來的特色。說得出來還不夠,你還要讓消費者聽得懂并認可你特色才行。消費者聽不懂的特色、不認可的特色,等于是沒特色。所以,一線賣茶的店老板、茶小妹都要懂得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說話,這也是《賣茶你要這樣說——快速破解茶葉店的49個銷售困惑》特別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物美價廉”的確是人人需要的特色,但如何才能算是消費者心目中的“物美價廉”呢?這需要你去認真解讀,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解讀,專業化、差異化地去解讀,才能有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物美價廉”,以便讓消費者快速了解你的品牌、認可你的品牌并為之買單。正因為此,遠卓品牌策劃公司在在賣茶萬里行的基礎上,立足茶葉店實際情況,啟動了“數字化幫扶活動”。該活動分解銷售業績的實現過程,100%徹底以“實際結果”為導向,收費與結果緊密掛鉤,并最終以“100%清晰可見的數字化效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保障全過程的100%精準,從而促進銷售業績快速增長、穩步增長!
其二,購買環境變了。實體店到網店,再到微商或微分銷,一夜之間大家仿佛都在賣東西了,仿佛又回到鄭智化唱過的那個年代,“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觀望”。技術的改變的確會帶來經營的改變,甚至是“劇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要有品牌的支撐。同時,早期的“名牌”會受到影響,自己必須敢于撕掉自己的光環,重新在新的環境下塑造品牌。
但是,我并不看好現在朋友圈的買賣,為什么?因為,現在的朋友圈產品,假冒偽劣、價格虛高的現象很普遍,早期的面膜就是典型,很多媒體曝光過,現在賣面膜的極少了。茶葉品牌若要有前景,實現后來居上,就必須回歸到產品及產品創新上,必須專業化、差異化,一切都要匹配才行。我經常說中國的人際關系不適合這種銷售,至少當前是不適合。未來怎么走,產品是根本,要看產品創新和基于中國人際關系的銷售創新。(更多快速實戰的品牌觀點、銷售策略請訂閱“點茶成金”微信公眾號,可以搜索微信號“dianchachengjin”添加。)
超級鏈接:茶葉店如何在30天內銷售翻番?““賣茶萬里行”招募2016年度會員,解決三大問題:第一,幫助其以超低成本快速整合免費資源,梳理并充分展示自己的獨特優勢,讓優勢至少增加100%,確保消費者立即明白“我們的茶葉品質很好”,值得嘗一嘗;第二,根據茶葉店的自身狀況,幫助茶葉店快速提高客戶數量,確保客戶數量快速提高100%,同時培訓員工,快速提高員工賣茶能力,保障員工穩定和能力增長;第三,幫助茶葉店快速提高成交率、客單價和續單率,從而促進其銷售業績快速增長100%。
有意者請添加QQ號:466804188,索取“茶葉店基本情況調查表”,如實填寫回傳,即行銜接。電話:18005888508。
謝付亮,品牌實戰權威導師、茶葉品牌營銷權威專家,中國網現代農業頻道首席品牌顧問,15歲進入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近20年品牌運作經驗,觀點、論著和案例被國內外1000余家媒體推薦或報道,著有《品牌天機——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條黃金法則》(機械工業出版社)、《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點茶成金——快速賣茶72招》、《指點茶山——中國茶業診斷與謀略》(福建人民出版社)、《賣茶你要這樣說——快速破解茶葉店的49個銷售困惑》、《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一位“營銷詩人”的人文詩選》(上海三聯書店)等10余部著作。個人微博:www.weibo.com/achievebrand,電話:13588268508;E-mail:zeroshe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