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互聯網+”熱潮中,政府需要敬畏什么?
佚名
()強政府是中國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值得驕傲的特點之一,連提出西方民主制度是“歷史終結”的福山,最近在新作中也將強政府作為秩序良好社會的第一要素,排在法治和民主問責之前。因此,當總理和中央政府以及各級政府,都開始成為“互聯網+”的大力推手時,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進程以及全球化崛起的進程,必將大大加快!
但是,在不斷升溫的“互聯網+”熱潮中,具備超強社會動員能力和巨大資源的政府,需要警惕什么?那就是必須敬畏真正自下而上的市場力量!最近,當我見到好多個政府官員侃侃而談,儼然把自己當作“互聯網+”的專家的時候,我心里不由得抽一口冷氣。無論是歷史,還是未來,都將告訴我們一個鐵的事實: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永遠不要以為自己比創業者和企業家更懂得產業趨勢和發展方向,否則互聯網成為下一個光伏產業絕對不是聳人聽聞。
今天,互聯網+、創客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云計算、大數據等等一波波新概念熱潮,與過去相比,這一次的熱潮主要推手不是市場,而是政府。吳敬璉說:“現在政府都很有錢,如果他們支持行業里的幾家企業,其他的小企業就很難了。政府支持的產業問題也很大,看看光伏行業就可以了。真正有活力有創新的往往是政府忽略的行業。”他的警示一語中的。因為政府永遠是隨大流的超級推手,而隨大流是創新的第一殺手和市場競爭的死胡同。有一次聽鄔賀銓院士的講座,他講到政府對產業的作用:政府說種大蒜好,你要種大蔥;政府說種大蔥好,你就種大蒜。這句話也很觸動我。那么,在互聯網領域何嘗不是如此?
勿容置疑,在高科技領域,政府的角色非常關鍵。就看美國,雖然人們習慣認為美國政府一直對高科技產業置身度外,而事實上,無論是20世紀3、40年代的早期計算機研發,還是冷戰期間的半導體產業的崛起,以及60年代末期對于互聯網研究的支持,以及硅谷能夠全球崛起,第一大功臣其實非美國政府莫屬。何況中國作為后發的發展中國家,政府當然需要扮演更積極而能動的作用。但是,政府在高科技領域之中,一定要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定要清楚自己應該敬畏什么。
政府的核心角色誰也不可能替代:公共政策與制度環境建設(尤其是立法、司法和執法)、基礎設施建設、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統籌和協調各方的能力、國際博弈與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國家安全等等。在高科技領域,政府可以發揮作用的角色大致有:1、在天使投資之前,戰略性產業的前期探索性和引導性投入,人稱美國政府是最大的天使投資。等到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有興趣起來,政府就該退場了。比如互聯網與半導體行業等。2、在市場失效和市場無效的地方,需要時候政府當仁不讓沖到前面,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一部分投入產出很低,但是對于產業發展很重要的方面,政府可以填補空白。3、為激勵創新助推,政府資金作為風險投資的引導資金和跟投資金,政府擔當“分擔風險,不分享收益”的雷鋒,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然而在各地野心勃勃的政府規劃中,尤其是下一個5年計劃和行動計劃中,政府對于產業發展總是大筆一揮,豪情萬丈,立志打造各種各樣的“全國XX中心”。好像產業發展藍圖,都盡在政府掌握之中。對于市場的力量不加以敬畏,對于真正產業發展趨勢的把握缺乏基本的謙遜,那么未來得到巨大教訓就很難避免。我參加了好多場政府的規劃評選,我都直截了當說,政府應該信息基礎設施、戰略重點產業部署、配套的公共政策等方面應該有所規劃,引導未來產業的良性發展。但是,政府一定不要擺出“全知、全能”的姿態,大包大攬地規劃產業的各個方面。這種豪邁的代價將是非??膳碌?。
光伏是其中一個,但是絕對不是孤立的一個?;ヂ摼W從1994年進入中國,前10多年,政府根本沒有出臺任何支持互聯網的政策,甚至屢屢是限制和制約互聯網的發展。這是今天互聯網能夠發展壯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我們看到過去十多年,政府大力支持的軟件產業和半導體產業,相關的稅收和政策資源累積投入,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是,今天中國哪里有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軟件產業?哪有一家具有世界級的軟件企業?整個軟件產業除了在數字上非常壯觀之外,放眼全國,哪有多少真正優秀的軟件企業?
政府最需要警惕的三點是:1、政府的優勢在于動員能力巨大,政府的“害處”也在于能量太大。一旦政府一發力,基本上就是全國上下四處全面開花,陷入各省市同質化。而無論是創業和創新,最具有殺傷力的就是同質化,難以脫穎而出就是死路一條。2、政府以政績(包括稅收和其他政績)為根本目的,所以有著天然的喜大惡小,總是熱情地、自然地把寶貴的資源慷慨地給領先的大企業。最糟糕的后果就是壟斷的行政力量和壟斷的市場力量聯姻(這是創新最大的敵人),使得原本弱勢的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更加處于競爭的不利局面。破壞市場公平競爭和良性的生態體系。3、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創新突破從來不是專家學者、政府官員或者以及成功的企業家們提前規劃出來的,大多依靠自下而上草根力量探索和開創出來的。但是,政府的未來產業規劃基本都是拉一批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以及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們,進行主觀、武斷甚至近乎野蠻的規劃。這個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政府重要工作內容。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個工作可能產生的真正破壞。
總之,中國發展到今天,我們的政府很了不起,居功至偉!但是,也應該從此開始學會敬畏市場,敬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重要性。否則,很容易破壞競爭環境,好心辦壞事,幫倒忙。
近期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升溫,到處傳來各地政府與互聯網巨頭簽約的消息。如果僅僅是雙方造勢宣稱,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變成因此壟斷政府的市場、資源和機會,就可能破壞競爭環境和生態。
所以,如果說政府真的要讓“互聯網+”最大程度地產生良性效果,那么首當其沖,政府需要改變一下傳統的慣性思維和做事方式,做正確的事情:敬畏自下而上的真正的創業創新力量,少做或者不做自上而下違背創業創新天然規律的事情。
因為最大的悖論在于: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創業創新,都是自下而上、始于邊緣、展現個性和另類,都是非主流、挑戰大公司而發展起來。從來都會死于一窩蜂似的同質化漩渦和追隨、跟風運動。這一次,政府要做好“互聯網+”的文章,真要開始改變思想,認真審視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F在大家干得最帶勁的事情,可能恰恰是若干年之后會發現的最大教訓所在!
學會敬畏,學會缺席和缺位,學會有所不作為,這可能是各級政府當下最缺乏的“互聯網+”思維!(來源:方興東觀察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